这个多灾的夏天

梅慈敏

<h3>2017年的8月底,一个叫Harvey的哭神在美国德州南部从天而降。与以往Katrina、Rita等小妹妹所不同的是,它懒着几天不走,直到哭瞎了眼。</h3><h3><br></h3><h3>Harvey终于离开了之后,来了个更历害的Irma, 横扫古巴等加勒比海岛国,又让我们心牵弗罗里达。这几天来了个新三级Maria, 根本不顾波多里哥刚受了重伤;还有Jose正欲北上去纽约,幸好听说是个小弟弟。</h3><h3><br></h3><h3>这个多灾的夏天,怎么如此漫长。</h3> <h3>这场八百年一遇的水灾,整个大休斯顿受灾家庭多达十五、六万,其中近三分之一灾后无法修复。而那段时间国内却几乎千篇一律的负面报道,还把霄禁归咎于抢劫。</h3><h3><br /></h3><h3>君不见,Harvey落下9万亿加仑雨水!我们用中国的地理名词比较一下,Harvey降雨相当于340亿立方米水量,相当于8个太湖,2个鄱阳湖,1.5个洞庭湖。一个上海市全年用水量为116亿方,包括生活和工业用水。Harvey三天降水可以让上海市用二年的水。这次是56年来第一次有四级飓风袭击德州(相当于18级台风),而且这次的雨云移动得非常缓慢,雨水都倒在这个没有什么河流的平原上了。霄禁出于多种考虑,然而最主要的"危险"二字离不开大水本身,多大的水啊!举家老小在黑暗中撤离是多么的危险!这样的泽国是连抢劫犯也得冒生命危险的。</h3> <h3>君不见,美国大多数住宅区都是敞开式,有门卫gated的小区并不多, 一般人家只有后院围起来,家家户户的前面草坪连成一片,门窗都裸露着,有许多人家还是半透明的玻璃门,象只金鱼缸,对抢劫犯、小偷也实在太容易了,何必等到水满金山。美国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休斯顿是美国第四大城市,鱼龙混杂,警方说的确有其事,当然淹水之夜冒生命危险的抢劫报道听起来更耸人听闻。</h3> <h3>阳光明媚的日子终于回来了,退水的草地马上绿了起来,推延了一周的夏花迫不及待地争相怒放。而我的心情却晴朗不起来,直到9月1日那天才用手机手机拍了一些,外面世界的人看了也许会说这是正能量,但自己看了不免有些伤感,也许这段时间做义工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损失。</h3> <h3>我家附近的小区活动中心临时改为邻里救灾中心,进门就见这两位采购完满载而归,地上、以及其他房间里都是左邻右里送来的打扫卫生品。Neil(左)是这次我们住区的救灾发起人之一。</h3> <h3>不断有人前来登记当义工。这位大步流星地进屋(上图),开门见山说可以帮助拆墙掀地板,从纯正的口音来看,是个美国出生的华人,人称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当他报出住址时,才发现他与我是只隔一个街口的同街邻居。</h3> <h3>当时道路尚未完全畅通,许多教师家庭受灾,有的家庭还撤离在外,所以学校不断将复课日期推迟,这些十一年级的中学生还没到自己开车的年龄,由家长(上图右一)带着来做义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张照片看似普通,细细一想恰好是大熔炉的象征,不同肤色既是邻居,也是同学。<br /></h3> <h3>附近教会的蓝球场也成了临时救灾物资中心。</h3> <h3>这两张《纽约时报》的照片是8月28晚的Meyerland,在Bayou河道两边。这样的重灾区在水退了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以下10张手机照摄于9月1日去Meyerland运送救灾物资途中。</h3> <h3>昔日绿树掩映的Bayou河道南北,一排排街道全堆满了清出物,南岸地势比北岸低,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往外扔。</h3> <h3>看这架被扔掉的钢琴的水线,就知道当时淹的有多深。</h3> <h3>一方患难,八方支援。上图左边这位红衣是来帮忙打包的义工之一。这家进水不多,还没开始拆墙,所以看上去还井井有条。</h3> <h3>而割完墙的Amy家,才是真正的"井井有条"。</h3> <h3>还以为这些年青人是大学生,一问才知他们已经毕业就职,结伴来灾区帮忙。主人在楼上休息,是个单身的老太太。上图右二是右一女孩的父亲,他得知老太太受灾后,带着年青人赶来。不过其中一个女孩悄悄说了一句:&quot;这老太太的杂物可真多啊,搬不完的东西。&quot;</h3> <h3>9月1日是个星期五,5点过后,多数装修队和义工开始收工回家,但这家却热闹非凡,象在爬梯。在美国,星期五的5点以后是工薪族轻松的开始,后面的周一是假日(劳动节),许多人原本会在长周末出游,而现在,休城人很少有走得开的,机场正在恢复之中,那个周末只有少数航班开通。</h3> <h3>这些人并非装修队的,都是前面照片里女主人单位的同事,其中看得出谁是她的上司。</h3> <h3>以为这个小帅哥住这儿,不料他说是跟着父亲来帮忙的。</h3> <h3>夕阳西下,John(右)和他的老朋友在家门口聊天,德州州旗迎风飘扬,就象是一个平常的周末之始。然而,在我拍这张照片时,我的身后是高过人头的清出物。John说他不好意思让朋友们来帮忙,请了工程队,现在工人下班回家了,他才和前来看望他的朋友坐下。这是他住了几十年的老屋,充满了点点滴滴温馨的回忆,还有亲如一家的邻居,他说Harvey若是再次造访,他也绝不会搬走。</h3> <h3>同一天,糖城Sugarland(休斯顿卫星城)的朋友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水位下降到堤坝可以承受的指标,低于之前最坏的估计,被迫撤离的那些家庭开始回家。但并非所有的地区有好消息,有些地方因为泄洪的缘故仍泡在水里。</h3> <h3>9月1日傍晚,Katy在10号公路以南、6号公路以东的地区路上仍多处积水。</h3> <h3>一辆轿车为了避水开上草地,不料随即卡住。当场就有辆皮卡停下帮忙。</h3> <h3>我注意到皮卡的后端插着一面德州州旗,帅哥开着皮卡将陌生人的小车拖走的那一刻,最后的一线夕阳正好落在湿溽溽的三色旗上,让我想起之前在休城的另一端,John和他的朋友在同样的旗帜下坦然面对灾难,德州人民真是好样的!</h3> <h3>他们是来自各州的水上救援Cajun Navy成员,这次先去了糖城,星期五那里的洪峰过去后,Katy告急,于是大队人马转场来到Katy/Memorial一带的一个超市停车场扎营。</h3> <h3>他忙了整整一周累坏了,趴在卡车上,她在安慰他。</h3> <h3>Cajun Navy是2005年Katrina时在路易斯安娜州成立的民间搜救组织,白天救人救狗,夜里睡在车里或船里。如今的Cajun Navy已扩大到一千六百多名志愿水上救灾成员,其来源和救灾地区都远远超过了最先Kateina的路易斯安那州。</h3> <h3>Summer加入Cajun Navy已好几年了。她说这些救灾者来自美国各地,其中有医生、护士、教师,也有军人。她身后的坐在车上的帅哥之一就是海军陆战队的,回家度假遇上水灾。</h3> <h3>回来路上,看到有淹过的车被拖走。据统计,这次至少有五十万辆车在毁于水灾。</h3> <h3>社交网络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911打不通时,Facebook (脸书)和Twitter (推特)都立下大功。华人多数用微信,上面这张拆墙的工作照来自一个微信姐妹群,折墙是又累又脏的活儿,尤其有的墙泡了几天后已开始发霉。有人问Rebecca 百合(左)去了谁家,她回答说:"不知道,不认识"。</h3><h3><br /></h3><h3>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看到华人有着比一般美国人更多的资源,很是欣慰。除了住区活动中心recreation center, YMCA, 各个教会,工作单位和工会,华人还有各种社团,这次光是休斯顿的华人协会就按不同住区开了十个微信群,以便咨询和交流经验,每个群还将分到的捐助款买了风扇、除湿机等工具轮流借用。</h3><h3><br /></h3><h3>请允许我用以下两张来自网络的照片来结尾:</h3> <h3>上面这张摄于Katy高中,有人在Faceboo脸书上发出之后,据说那校长被大家狠狠的责问:怎么能让抗洪救灾的子弟兵睡走廊?校长解释说:礼堂里有折叠床与被,但这些战士大概累了等不及。</h3> <h3>这张大家应该很熟悉。子弟兵的可爱不分国界,人性的光辉不分国界。</h3> <h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谨以此篇记录身边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愿加勒比海、德克萨斯、弗罗里达...所有受灾地区早日重建家园。</h3> <h3>© C. Mei 梅慈敏 版权所有</h3> <h3>【关于作者】 梅慈敏,自由摄影师兼撰稿人,《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特约作者。出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85年赴美留学,1992年开始学习摄影,近年来聚焦世界各地人的传承故事和鸟的湿地故事,因为两者皆在日 渐减少。 2018年3月《鹤之旅》摄影个展由美国休斯敦美术学院举办(2018 国际摄影双年展分会场)。著有《手工匠人》摄影故事专集。<br></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XjGYQlPLRrc56rSqu7qA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新书访谈】</a><br></h3> <h3><a href="http://eshop002.vpubao.com.cn/index.php?c=item&amp;shop_id=65708863&amp;goods_id=2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购链接】</a><br></h3> <h3>【更多人文纪实】</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mqxvc5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未来</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m0mi8s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来的都是客</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olhbwyv"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云之南:多彩土地,多彩民族</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ssxpbxy"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蔚县青砂器:传承与创新</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e63u8yg"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黔东南: 泱泱的姊妹节</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r25uj"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走进冲绳:爱心陶艺</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nhpgv5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高崖上的泥巴艺术</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38x5hj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伊斯坦布尔(二):能工巧匠</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l05y0lb"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巴塞罗那: 天真与罪恶</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kd83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不眠之夜:旅欧见闻</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jjbt416"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牛仔帽:戴在头上的美国精神</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