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梦坡

夏雨

<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曾经有多少梦驻扎在这里</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冰雪封冻的沙丘连緜着想说什么</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仿佛听见有新芽欲裂的声音</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一《驼铃梦坡组曲》徐望云</span></h1><h1 style="text-align:right;"><br></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驼铃梦坡。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乍闻其名,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仿若清脆悠扬的驼铃声,穿越深邃的时空飘渺而至,沙梁上逶迤的驼队满载货物,沿着丝绸之路,迎着夕阳的余辉缓缓西行,令人思绪万千……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诗人徐望云来新疆观光采风,深入沙漠腹地,夜宿军垦农庄。走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遐思飞扬,落笔成娟,留此隽永诗句。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于是,“驼铃梦坡”不径而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b>驼铃梦坡欢迎您</b></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4A景区驼铃梦坡位于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北距石河子110Km,坐落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22连西侧一公里的原始沙漠上,自驾沿省道S204(石莫公路)可直达。</h1><h1> 景区有住宿和餐饮服务,游人即可一日游历,也可以夜宿大漠毡房。在清晨第一时间观测大漠日出的壮丽,或者披大漠最后一缕阳光,亲切感受傍晚诗情画意中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感受大漠篝火荒野狂欢,以及夜深人静时沙漠皓月下沙漠的缥缈仙境和静美。</h1> <h3>日出</h3> <p>长河落日</p><p><br></p> <h3>驼铃梦坡的月夜</h3> <h1>  景区入口右侧,一组党旗、国徽、国旗组成的雕塑。驼铃梦坡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观光景区,更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多少老军垦,老知青,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站在这里,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誓词。</h1> <h3>  军垦博物馆</h3><div><br></div><h1> 这是驼铃梦坡景区大门南侧的军垦博物馆。展馆里陈列着兵团创始之初,老一辈军垦人铸剑为犁,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使用的各种简陋的生产用具,办公文化用品和生活用品。</h1><h1> 这是一座纪念式建筑,所不同的是它的屋顶,不见了传统纪念式建筑的双层叠檐结构,施以长城垛口式设计。更加凸显了兵团人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三大作用,和囤垦戍边稳定边疆的神圣使命。</h1> <p>  军垦纪念碑</p><p><br></p><h1>  北侧的军垦纪念碑是一座烽燧式建筑,纪念碑包含了历史、今天、未来三部分内容。</h1><h1> 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着碑文,基座上矗立着一座象征戍边的烽火台,顶部的雕塑寓意着囤垦戍边的责任使命,和强国富团的美好愿望。</h1><p><br></p> <h3>夜幕下的驼铃梦坡</h3> <h1>  </h1><h1></h1><h1> 这里的沙漠没有滨海沙漠那样的秀丽,也不象撒哈拉那般粗暴狂野。</h1><h1>  得益于兵团人对环境的保护治理,禁牧禁猎,逐年的飞机撒播和人工播种,沙漠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h1><h1> 这里的沙漠恬静祥和,风清云淡。即使偶有狂躁,也会在短期内安静下来。眼镜湖水静卧于沙坡下的平滩之上,观景台极目远眺沙海潮涌,明珠塔向苍穹反射着银光,传递人类文明的讯息。</h1><h1> </h1> <h1>  伴随着兵团人连年来不懈努力治理,这里的沙漠气候已经大有改观,降水也逐渐增加。雨后滩洼处形成这样的浅湖,成为迁徙候鸟的饮水暂歇地。</h1> <h1>  </h1><h1> 曾经的水利大动脉,玛纳斯河的最后延伸。一段大渠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兵团水利建设的见证。</h1> <h1>  </h1><h1> 不远处的一条芦苇沟,是玛纳斯河古河道。“玛河古道”的巨石碑刻默默地回味着遥远的孜孜流水,岁月叮咚。</h1><p><br></p> <h3>  漠雨欲来</h3> <h3>  原始与人类文明的对话</h3> <h3>  愿烽火永远不再</h3>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65式37毫米高炮90年代前曾主要用于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为兵团农场的丰收保驾护航。如今陈列在这里,与游客亲密接触,让你想像遥远的战火。</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3>依坡顺势修筑的沙漠公路</h3> <h3>  索道临渊,如风如电</h3> <h3>  沙漠徒步探险</h3><h1></h1><h1><br></h1><h1> 沙漠探险是一项刺激的运动,吸引着游人们深入沙漠,认识丰富多彩的沙漠动植物,感受沙漠的旷古绝奇。</h1> <h1> …………听,风从海上刮过的声音…………</h1> <h1>   ……风浪再大,家,是你永远的港湾………</h1> <h1>  </h1><h1> 乘坐小火车或者仿欧式宫廷马车,起伏于沙漠公路上,通达沙漠深处……</h1> 大漠里的篝火狂欢 <div><br></div><h1> 夜幕降临,篝火点燃。羊娃子肉烤起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麦西莱甫跳起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h1> <h3>沙漠探险穿越</h3> <h3>  疯狂飞车</h3><h3><br></h3><h1> 每年都有机车拼车一族和多支越野车队来此拼车,场面疯狂刺激。</h1> <h3>  冲上巅峰</h3> <h3>冬季滑雪</h3> <p>梭梭</p><p><br></p><h1> </h1><h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沙漠都不同,这里50%的沙漠上生长着梭梭和其它一些沙漠植物。它是一片原始、一望无垠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沙漠植物园,和数十种沙漠野生动物的乐园。</h1><h1>  梭梭是沙漠植物之王,叶针状,耐旱。梭梭又称作盐木,是一种藜科梭梭属植物,其根部寄生苁蓉是名贵的中药材。梭梭材质坚硬,是优质的薪炭林树种。</h1><p><br></p> <p class="ql-block">红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红柳又称柽(chēng)柳,桑树柳,是一种落叶灌木。茎杆为枣红色,紫红色。叶为绿色或墨绿色,开淡红色粉红色花,远远看去非常漂亮。</h1><h1> 这个“柽”字,古之所谓“木之圣者”。又叫观音柳,传说是观音娘娘净瓶中的圣物,寓意福禄吉祥。</h1><h1> 它具有着松柏之质,枝条细长柔软,有柳杨柳之态,真的呢,如烟如雾,袅袅婷婷,美不胜收。  </h1><h1> 红柳一年开三次花,所以又叫三春柳,花开也有红色的,也叫红柳、西湖柳的,多美的名字呀!  </h1><h1> 红柳花不但可以观赏,还有疏风、透疹、解表、解毒的功用,还耐旱除碱,可以防风固沙,是沙漠地区的优良树种。</h1> <p class="ql-block">胡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胡杨是中型落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树冠阔大,耐盐碱旱涝,生命顽强。有“站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赞誉。</h1><h1> 在25连以北的沙漠深处,曾经生长着许多巨大的胡杨。</h1><p class="ql-block"><br></p> <h3>沙棘</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 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耐盐碱风沙。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漠绿化。</h1><h1> 沙棘果实入药可化痰止咳,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h1> <h3>沙棘果</h3> <h3>白刺</h3><h3><br></h3><h1> 白刺别名哈尔马格、唐古特、甘青白刺,是蒺黎科白刺属灌木。</h1><h1> 白刺分枝多而密集,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及陕甘宁等盐碱风沙地带。</h1><h1> 白刺的果实具有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催乳之功效。</h1> <p>琐阳</p><p><br></p><h1> 琐阳,又名不老药、锈铁棒,为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琐阳科植物琐阳全草。通常寄生于白刺根部。琐阳地下茎粗短,圆柱形,暗紫红色。具鳞片状叶,有多数瘤突吸收根。</h1><h1> 中医应用于阳瘘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瘘弱等症状,为不常用中药。</h1><p><br></p> <p>沙拐枣</p><p><br></p><h1> 沙拐枣是藔(liǎo)科灌木,高50一一150cm,叶片细鳞片状。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也是沙漠绿化的主要树种。</h1><p><br></p> <h3>沙葱</h3><div> </div><h1> 沙葱,蒙古韭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山葱,阿山葱。鳞茎卵圆状,叶为圆柱中空,花葶中空桶状,花序球形,花期8一9月。鳞茎叶花均可食用,也可入药。</h1> <h3>沙芦草</h3><h3><br></h3><h1> 沙芦草又名蒙古冰草,蒙名额乐仔乃——化日呼格,蒙药名蒙高勒——油日呼格。为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丝状,具砂套及根状茎。秆直立,高40~90厘米,节常膝曲,穗状花序,小穗稀疏,斜上排列于穗轴两侧。</h1><h1> 沙芦草产于我国北部的沙漠以南边缘地带,是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带沙地植被的主要植物之一。</h1> <h3>碱蒿</h3><h3><br></h3><h1> 碱蒿,藜科碱蓬属。又称盐地碱蓬。常见于荒漠低洼滩地,是标准的指示性植物。</h1> <h3>野罂粟</h3><h3> </h3><h1> 野罂粟,又名野大烟,山米壳。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一60cm,叶片轮廓卵形或披针形,蒴果长卵形,花色多样。</h1> <h3>琵琶柴</h3><h3><br></h3><h1> 琵琶柴,别名枇杷柴,红砂,属于小灌木植物,开白色对称小花。</h1><h1> 琵琶柴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物之一。</h1> <h3>茇芨草</h3><h1><br></h1><h1> 禾本科,芨芨草属,丛生,根密集。茎杆和叶片坚韧,是造纸的优质原料。</h1> <h3>骆驼刺</h3><div><br></div><h1> 骆驼刺属豆科落叶草本,主枝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天,总状花序。根系发达,一般长达20米。</h1><h1> 骆驼刺是戈壁荒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沙漠植物,主要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h1> <h3>肉苁蓉</h3><h3> </h3><h1> 肉苁蓉,又名大芸。通常寄生于梭梭根部,中医称为地精、金笋。是极其名贵的中草药,有沙漠人参之美誉。</h1> <h1></h1><h1></h1><h3>骆驼</h3><h3><br></h3><h1> 骆驼,头较小,脖子粗长,毛褐色,有单双峰骆驼之分。</h1><h1> 骆驼极能忍耐饥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三周,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存活一个月。目前全球骆驼大概在1400万峰左右,全部为家畜。</h1><h1> 单峰骆驼主要分布于北非和西亚地区。</h1> <h1></h1><h3>野驴</h3><div><br></div><h1> 野驴又称蒙古野驴,赛驴。</h1><h1> 野驴外形似骡,耳长而尖,背部有棕褐色背线。体长260cm,肩高120cm,成年野驴体重250Kg左右。大型有蹄类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已近绝迹,世界濒危物种。</h1> <h1></h1><h3>黄羊</h3><h3><br></h3><h1> 黄羊,学名普氏原羚。编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1><h1> 黄羊体形似蒙古原羚,但比蒙古原羚略小,体长110cm,肩高50cm,雄性成年黄羊体重约27kg,雌性约23kg。食性杂,善于奔跑跳跃。</h1> <h3>狼</h3><h3><br></h3><h1> 狼外形似狗,嘴长而窄。性凶残,善于集群作战,狼有四颗犬齿,足以刺破撕裂猎物的皮,造成重大伤害。</h1> <h3>狐狸</h3><h3><br></h3><h1> 狐狸,体瘦细,耳三角直立,毛长而厚,拥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因种类不同而毛色不同。</h1><h1> 狐狸嗅觉和听觉都非常灵敏,在厚厚的雪地上,它们跳跃叩地,来察觉雪地下鼠类的行踪。</h1><h1> 多数狐狸有刺鼻异臭,由尾根部臭腺分泌,俗称狐臭。在遭遇危险时,狐狸会倒地诈死并释放臭气迷惑敌人,等待时机逃亡。</h1> <h1>鼬</h1><h1><br></h1><h1> 鼬,俗称黄鼬:鼬科,因全身棕黄或橙黄,又被称作黄鼠狼,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多数鼬科动物一样,体内有分泌臭气的臭腺,遇到危险时会释放臭气以麻痹敌人。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吃一些哺乳动物。</h1><h1> </h1><h1> 民间谚语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一一没安好心”。其实是人们的误解。黄鼬不是在食物极端缺乏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鸡的。生物学家曾对全国11个省市地区的5000只黄鼬进行了解剖鉴定,只有两只黄鼬体内有鸡肉骨残留。</h1><h1> 在中国故事中狐和鼬都是有灵性有仙气的动物,捉到或遇到它们都会要放生,相传会带来好运。</h1><p class="ql-block"><br></p> <h1>狗獾</h1><h1><br></h1><h1> 狗獾,脊索动物门食肉目鼬科獾属。</h1><h1> 獾分布在欧洲和亚州的大部分地区,在荒漠地带与人类生产居住的临近地区也有出现。獾有狗獾和猪獾之分,主要以蚯蚓等昆虫和瓜果及庄稼嫩果如玉米等为食,通常在夜间活动,破坏巨大。</h1><h1> 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有关“猹”(chá)的描述,其实就是獾。“猹”字在《故乡》里第一次被鲁迅先生造出来。</h1><h1> 《故乡》发表后,许多人写信给鲁迅,问猹是什么动物,鲁迅先生曾在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根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h1><p><br></p> <h1>野兔</h1><h1>  </h1><h1>  野兔是兔属下包括粗毛兔岩兔属中四个物种的并称。</h1><h1>  野兔十分机警灵活,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虽然天敌很多,但能捉到它们的很少。野兔奔跑迅速,跳跃奔跑时速达50km。野兔昼伏夜出,往往在固定的途径上行走。</h1><h1>  野兔虽然视觉很好,但两只眼睛隔距远,观察时需不停地转动面部。在受到追杀和惊吓迅速奔跑时会出现误撞至死,所以战国时期就有了守株待兔的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3>沙鼠</h3><h3> </h3><h1> 新疆沙漠里多数是子午沙鼠,毛黄褐色,尾长而粗,前肢短后肢长,有时跳跃奔跑。</h1><h1> 沙鼠极具破坏性,其洞穴导致植被死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h1> <h3>蛇</h3><h3><br></h3><h1>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类动物的统称,属于爬行纲蛇目。蛇是卵生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体温低于15°C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h1><h1> 这里的蛇接近沙漠颜色,多数无毒或少毒,蛇以鼠、蛙及昆虫为食。</h1> <h3>沙漠蜥蜴</h3><h3><br></h3><h1> 蜥蜴俗称“四角蛇”“蛇舅母”,属于冷血爬行类。蜥蜴是卵生,少数是卵胎生。蜥蜴和蛇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周身覆盖着表皮衍生的角质鳞。</h1><h1> 沙蜥穴居生活,一般筑洞于较板结的沙砾地斜面、沙丘和土埂 上,亦有在砾石下者。洞口及洞道横切面均呈半月形。</h1><h1> 沙漠蜥蜴形体较小,多数沙漠蜥蜴会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它们勾尾交流,并以尾拍打地面发出声音,吓走一些动物。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也会以一些植物嫰丫为食。</h1><h1> 多数蜥蜴遇敌时会断尾逃生,断尾跳跃迷惑敌人,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自截”,多数蜥蜴具备自截再生能力,自截后的尾巴经过一段时间会重新长出。</h1> <h3>鹰</h3><div><br></div><h1> 这里的鹰为小型鹰,以蛇鼠及小型鸟类为食,身姿雄美,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其为猛禽。</h1> <h1>鹞鹰</h1><h1></h1><h1><br></h1><h1> 鹞鹰,俗称“鹞子”,鹰科鹞属。猛禽的一种,比鹰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有赤褐色横斑,爪黄色。低飞,以鼠、蛇、蛙、蜥蜴及小型鸟类为食。</h1> <h1>条纹云雀</h1><h3><br></h3><h3> </h3><h1> 条纹云雀是一类鸣禽。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h1><h1> 条纹云雀适应于地栖和灌木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h1><h1> 条纹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h1> <h3>戴胜</h3><div> </div><h1> 戴胜,俗称凤咕咕,臭咕咕。头顶有凤冠状羽冠。戴胜栖息于山地、平原、草地。只在春季里会出现在沙漠里。</h1><h1> 戴胜是以色列国鸟。</h1> <h3>白尾地鸦</h3><h3><br></h3><h1> 白尾地鸦俗称“沙喜鹊”、“沙漠鸟”,是杂食性鸟类,也是新疆唯一的特有鸟类。全世界4种地鸦中有2种分布于中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h1> <h1>斑鸠(jiū)</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斑鸠,是脊索动物门鸟刚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 斑鸠体型与鸽子近似。头小,嘴狭短而弱,脖颈(gěng)细长羽毛灰褐色,翅形狭长,尾比鸽子要长。</h1><h1> 斑鸠在新疆分布不多,大概有5种,栖息于农区绿洲。</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历24节气谷雨三侯“一侯萍始生;二侯鸣鸠拂其羽;三侯戴胜降于桑”。鸣鸠指的就是这种鸟</span></p> <h1>布谷鸟</h1><p><br></p><h1> 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驼铃梦坡,布谷鸟是夏候鸟,只在4--9月在这里出现,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叫声凄厉宏亮,很远便能听到它“布谷-布谷”的粗犷而单调的鸣叫。</h1><h1> 布谷鸟主要以松毛虫、五毒蛾 、松针枯叶蛾,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等其它昆虫。</h1><h1> 此鸟天生歹毒,大杜鹃居无定所,它把卵产在别的鸟窝里代替其孵化,而且它的幼鸟比其他鸟类先出壳,它的幼鸟出生后会竭尽全力把本家的鸟蛋或幼鸟推出窝外摔碎摔死,以便获取更多食物和营养。</h1><p><br></p> <p>夜莺</p><p><br></p><h1> 夜莺学名歌鸲(qú),是雀形目鹊科的一种鸟,体色灰褐,是观赏鸟的种类之一。</h1><h1> 夜莺徙居在低矮灌木,以昆虫为食。夜莺的鸣叫非常出众,音域极广,与其它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尤其是夜雨来临之前,其鸣叫尤为婉转急促,故得其名。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h1><p><br></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西固城镇)掠影</p> <h1>  我,包括我的父母都不是新疆的土著居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辈们胸怀壮志,告别祖祖辈辈生存的故土,且守边关且屯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兵团农场,成为那个时代他们的主战场,也成为我们这些兵二代的降生地,成为我们的第一故乡。</h1><h1>  成年后离开150团这片热土30年,之于她的种种记忆和美好,从来就不曾淡却。驼铃梦坡沙漠公园的旅游开发名声鹊起,集约化大农业全面机械化,兵团事业日新月异,也让我的思乡情结日渐浓烈。</h1><h1>  于是,在去年春天的一个雨后,终于按耐不住,急切的回到她的身边,悉闻她的味道,找寻曾经,发现美好。</h1><h1>  今年9月,又再次扑向她,进行细致地采摄,解读。我以她忠实的臣子的目光去考量解读她的历史沧桑 ; 以轻缓的脚步去丈量驼铃梦坡,找寻她开发建设的足迹 ; 用诚恐之心去赞美她翻天覆地的巨变,勤劳朴实而勇敢的臣民 ; 用好奇和自豪细数驼铃梦坡珍奇丰富的沙漠动植物。</h1><h1>  并且,满心鼓舞地期待她的未来。</h1><h1><br></h1><h1> 强国梦的背后有更多的强团梦,强连梦,强家致富梦。</h1><h1> 谁曾想过,在这亘古荒漠上,会崛起一个世界名园?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崛起成为强盛富裕的大漠第一团!</h1><h1> 我们期待着。</h1><h1><br></h1><h1> 早上好,故乡。</h1><h1>  早上好,梦坡,驼铃。</h1><h1>  早上好,我的故里乡民。</h1><h1><br></h1><h1> 2016年6月24日初稿</h1>

沙漠

驼铃

梦坡

军垦

蜥蜴

为食

梭梭

植物

鸟类

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