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岁的蒙特利尔--------夏天街景

Qingwen

<h3>蒙特利尔,是在加拿大几个大城市中最有历史和特色的城市。它曾风光一时,终因历史和时势的选择再次落入颓败。</h3><div><br></div><h3>今年它已经375岁,庆祝这个生日,蒙特利尔人好像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不像中国有张艺谋可以想出各种创意。毕竟仅仅300多万人口的城市,怎么敌得过中国上亿人中可选出的创意的大脑。</h3><h3><br></h3><h3>蒙特利尔在北美历史中,上演着英法两国争夺殖民地的历史剧。犹如英法的过去和现在,在蒙特利尔的英法裔人们之间好像也互不服气。</h3><h3><br></h3><h3>从1535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Jacques Cartier)的船在圣劳伦斯湾停靠,登上蒙特利尔,到1642年法国在蒙特利尔建立了法裔殖民地,新法兰西,从此蒙特利尔被展现在世界面前。它是在1642年5月17日正式建立为法属殖民地。所以按照殖民地建立的时间来计算,这个城市确实已有375岁高龄,就历史而言,它早于加拿大建国,加拿大只有150岁。</h3> <h3>法兰西探险家 Jacques Cartier,是他第一个登上蒙特利尔的土地。这是他的画像。</h3> <h3><font color="#010101">魁北克面对芬迪湾向着大西洋,被圣劳伦斯河劈开,形成50公里宽的河面,直通北美东部五大湖区。探险家就是通过这条水路发现了蒙特利尔和加拿大地区。</font></h3> 从地图上看,蒙特利尔就像一个展开翅膀的鹰,它的四周被以圣劳伦斯河为主的河流所包绕。<div><br><div>蒙特利尔是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一系列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三大河流之一,它包绕着蒙特利尔,时而万种风情,漫舞轻纱,形成宽阔的湖面;时而雷霆万钧,声势夺人,激流难遏。春去冬来,这条水流最大的河流,奔腾不息,永不结冻。为这城市增添无穷景色。</div><div><br></div><div>从上世纪开始巨轮就可以从大西洋经过这大河与五大湖连接,现在更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游艇,停泊在它的岸边 。</div><div><br></div></div> <h3>当我想象用什么来做蒙特利尔的形容词时,“北美的巴黎”,“天主教教堂博览之都”,“曾经的明星城市”,“过气城市” “”风情万种的都市”…… 都觉得不合适。</h3><h3><br></h3><h3>有人说,它是大学城;有人说,它是文化城和艺术城。还有人说,它是真的社会主义。的确它有着全民公费医疗,它提供免费高中以下教育和优质廉价的高等教育,还有,爸爸可以休产假和提供低价托儿所。在这里,穷人和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诸多福利,以致有不少年轻健康的人不去工作而坐享社会福利。</h3><h3>在这里,形成“杀富济贫”,极高的税率逼走了不少能人雅士。这些都可以用做它的标签。公平的说,它是个挺有文化和特色的大城市,是个相对公平的城市。</h3><h3>大街上,你可以看见各种肤色的人种,还有各色头发,红绿黄黑蓝。可以看见各色服装,露肩露背露胸的,全身黑袍只露出眼睛的。包头的,光头的,带耳环,鼻环,唇环的。还有纹身的。你可以看见各色美女帅哥,胜过好莱坞明星,看见巨肥的走不动路的大胖子,看见一对男士拥抱接吻……</h3><h3>总之,你可以看见你想不到的事儿。就是不要少见多怪。不要做出表情,坦然自若就好。</h3><h3><br></h3><h3><br></h3><h3>1760年前蒙城属于法国。法国人首先定居于此后,大英帝国不甘示弱,双方的争夺此起彼伏,最终大英帝国夺得所有权。蒙城自1760-1867年间,一直是大英的殖民地,它是英国在北美的最大城市。<br></h3><h3><br></h3><div>1867年英国“北美法案”通过,魁北克居民脱离殖民地身份,成为加拿大自治领居民。</div><div>在1883-1918年间由于周边市镇合并,蒙城再次成为以法语为主的城市。同时,随着人口增长,修建了上百座天主教堂,故有圣人之城的称呼。</div><div>有着法国血统的魁北克民众,另居它乡300多年来仍不肯舍弃法裔文化传统,不遗余力地在英语的汪洋大海中,保护着他们的文化语言。</div><div>为此,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一次又一次的追求魁北克独立的分裂活动,恶化了政治和经济生态,逼走了大财团、明星企业,导致它处于现在的状态。“过气” 落后。</div><div> </div><div>蒙特利尔是加拿大乃至北美的重要文化城市之一,艺术、音乐、演出和体育赛事都很丰富。历史上,由于它曾经是北美大陆的供酒地,是航运铁路和商业贸易中心,在这里,嫖娼和赌博得到保护。直到现在,还仍然有男女脱衣舞厅营业。国内有人来了,有的专门要去开开眼。</div><div><br></div><div><br></div><h3><br></h3><h3><br></h3> <h3>1950年,时任市长的Jean Drapeau 策划了该城规划,修建了地铁(1966年启用) ,规模庞大的地下城,高速公路,阔宽了港口和圣劳伦斯河的海路,并且修建 了一批博物馆和高层建筑。</h3><div><br></div><div>1967年于此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和1976年举办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此从全世界招来游客5000万。一时成为世界上的明星城市,受到注目。</div><div><br></div><div>可惜好景被魁北克独立运动打破。大企业纷纷搬离。目前,再也没有明星市长Jean Drapeau那样眼界和魄力的政治家出现。</div> <h3>蒙特利尔都市区约有人口340多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有色人种为13.55%。 黑人占4.12%。华人占1.5%。出生家庭说法语的约66%,以法语为官方语言。</h3><h3><br></h3><h3>法国人的热情和艺术感,在这里也得到表现。每年夏天,这里有诸多节日,如爵士音乐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焰火节,喜剧节等等。</h3><h3><br></h3><h3>&nbsp; 蒙特利尔有些特点值得一提 1.良好的公共交通 2.低价优质的大学教育 3.公费低效的医疗 4.照顾穷人的社会福利系统 5. 高税收 6.冬天严酷。</h3><h3><br></h3> <h3>来到这里,主要应该看的是,1.皇家山,1870年成为城市公园,是城里最高的山,由三个山峰延绵而成。在被河环绕的一个大岛上的高地,不论是赏景或居住,都引人入胜。</h3><h3>2.庞大的地下城,足以在冬天满足购物的需求。</h3><h3>3.千姿百态的天主教堂,不枉万圣之城的称呼。</h3><h3>4.老港。上百年的老建筑,老屋,和特色街道。</h3> <h3>夏天的蒙特利尔,气候宜人,蓝天丽日,绿草如茵,加上特有的文化,的确风情万种。</h3><h3>皇家山,是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地,可以俯瞰眺望这个城市。放眼望去,远方河面和城市轮廓尽收眼底。</h3><h3><br></h3><h3>在观景台后有湖和草地,是城中居民的休闲之地。</h3><h3><br></h3><h3><br></h3> <h3>拍婚纱照的穆斯林新娘,新郎。包头,此时也不能除去。</h3> <h3>蒙特利尔的美女们,天生丽质,自然大方,较少矫揉做作。</h3> <h3>奥林匹克体育场,修建于1976年之前,1989年才结束,可是蒙城居民偿还贷款直至2006年后才还清。</h3><div>这是中国速度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思议的。</div> <h3>老港,蒙特利尔最有风情的街区。市政厅也位于此。</h3> <h3>市政厅。在上班时间可以参观,碰的巧可以和市长合影。</h3> <h3>被称为圣人之城的蒙特利尔,有上百座教堂,很多都各有特色。现在由于教徒信众的减少,很多教堂另辟他用。</h3><h3>在现代建筑间,古老的教堂矗立其间,这就是蒙特利尔,它将历史和现实建筑处理的浑然一体。</h3><h3><br></h3><h3>最受重视的,可能是NOTRE DAME 圣母教堂。</h3> <h3>这座教堂,在蒙城是首屈一指的。</h3> <h3>圣约瑟夫大教堂,气势磅礴。</h3> <h3>在蒙城,由于财政羞涩,加上大锅饭,还有政府无法下令拆迁,所以城里的房屋是新旧混合,有的实在看不下去,聪明的艺术家就在破旧墙壁上画上墙画,不失一个创造。</h3> <h3>蒙特利尔的墙画。也是一种艺术。</h3> <h3>蒙特利尔的民居。</h3> <h3>蒙特利尔的地下城,也常常是地铁站入口。</h3> <h3>夜景,蒙特利尔。</h3> <h3>蒙特利尔夏天是迷人的,沿着它的河边绕行就更迷人了。河边以后再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