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雨打芭蕉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的作品] 长相思</b><br></h3><b><font color="#39b54a"><br>长 相 思<br> 雨打芭蕉作 <br>秋意浓<br>枫叶红,<br>黄昏天际月似弓,<br>悠悠思潮涌。</font></b><div><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b><font color="#39b54a">已近冬,<br>花尤重,<br>此情深处诉梧桐,<br>续续觅芳踪。<br><br>评析:这是一首托物言情词,写晚秋黄昏漫步所见所思。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枫叶有传情之意。词开头两句写作者浓浓的情思,接着借描写天际弯月进一步表达遥远的、悠悠的思念。“已近冬”,再次点明季候,此时更觉得绽放的花儿之珍贵,花丛之中有一棵梧桐树,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浓情厚意向其诉说(梧桐,有相思之意),更要不断地寻觅伊人的踪迹。“长相思”既是词牌名,又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词末字皆押韵)<br>写给心有灵犀的梦里伊人</font></b></div> <h3><b><font color="#39b54a">长 相 思<br><br>【南唐】李煜<br><br>云一緺,<br>玉一梭①,<br>澹澹衫儿薄薄罗,<br>轻颦双黛螺②。<br>秋风多,<br>雨相和,<br>帘外芭蕉三两窠③,<br>夜长人奈何!</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注释】<br>①云一緺:象云一样的头发,挽成盘涡状的发髻。玉一梭:束扎发髻用的玉簪。因簪为梭形,故称一梭。<br>②轻颦:轻微皱眉。黛螺: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这里指女子的眉毛。<br>③窠:同棵。<br>【简析】<br>这是一首写得很美的怀念相思之词。<br>“云一緺”,极言头发的轻柔和浓密;“緺”指装饰头发用的紫青色丝绦;“玉一梭”,指象梭一般的束发用的玉簪,以“玉”之白反衬黑发。“淡淡衫儿薄薄罗”,谓淡色衫罗;陆游《南唐书》载,大周后“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皆效之”。这首词中所怀之人未必是大周后,但所写的装束正是大周后所创的“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的典型南唐内宫样式。“轻颦双黛螺”,写双眉似皱不皱,愁思婉转。<br>下阕因景抒情。<br>“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秋风冷雨相和,风扫庭院雨打芭蕉,凄清冷寂,而离人的心绪和秋风冷雨交织在一起,终于不自禁地长叹:“夜长人奈何”。<br>全词用词上极美,意境淡雅凄冷,以白描手法写就,以此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思,这正是李煜词的一贯特色。<br>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