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登山记(一)

麦子小鱼儿

<h3><p>对马尔代夫的向往,是对身体的宠爱;</p><p>对迪拜的向往,是对欲望的犒赏;</p><p>对非洲的向往呢?</p><p>是自由?是野性?抑或是追寻人类的起源?</p><p><br /></p><p>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坦桑尼亚境内的moshi镇附近,坐标南纬3度,是名副其实的赤道雪山,也是世界最高的独立山体,号称"非洲屋脊"。顶峰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但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山顶积雪逐年减少,据说十年内乞力马扎罗山顶的雪将不复存在。乞力马扎罗在当地被封为神山,而kilimanjaro在斯瓦西里语里的意思就是"the hill of the God"。自从19世纪欧洲人发现这座山后,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征服这座高峰。人们把它称之为平常人靠意志力有可能攀登上的最高山峰。海明威写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但故事背景却是山下的东非草原。</p><p><br /></p><p>去年十月跟着笨熊行走珠峰东坡的时候,得知今年会开一条非洲线路"乞力马扎罗攀登+动物大迁徙",两项都是我很喜欢的内容,于是早早的就预订了这次的行程。许多朋友经常不解的问我,在哪儿走不是走呢,为什么总是要花一笔钱去走路呢?对于类似的问题,我只是一笑而过。从未行走在路上的人们,或许永远都无法理解。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去解释呢。</p><p><br /></p><p>从四月起就开始偷偷且慢慢整理非洲之行所需的装备(为啥要偷偷呢?因为家有领导,被发现了就是一个大事件)。肯尼亚是落地签,但据闻过境的时候经常会被索要钱财,保险起见,我们还是托领队笨熊帮我们提前办理了签证,以防万一。哦,对了,还有去到非洲地区必备的小黄本本。<br /></p></h3> <h3><p>D1&nbsp; 一切就绪,6月30日,我提前来到白云机场等待从北京飞来的翠儿姐(没错,这次同行的朋友依然是出镜率最高的翠儿姐,这都是缘分~)。等到翠儿姐会合后,时间已经比较晚了,没有连在一起的座位,我们想着大不了跟旁边的人换换,最好是同胞。</p><p><br></p><p>果然,登机后,翠儿姐顺利跟旁边位置的同胞沟通了换座位的事儿,我俩终于能坐在一块儿一路聊天一路奔向远方了。22:10我们搭乘肯尼亚航空KQ887起飞了。</p></h3> <h3><p>我们旁边的男生一直在非洲工作,此次也是被派往坦桑尼亚。于是,我们开始嗨聊他的非洲见闻。谈到过境被收小费的状况,我们还是有点儿担心,因为就在两天前此行同团的两个队友已经先期抵达内罗毕,据说被要了50美刀。</p><p><br></p><p><br>飞行期间中途经停曼谷,居然不让下飞机,只能无奈的在机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继续飞向目的地。不晓得是不是因为生物钟的原因,一向习惯晚睡的我居然没什么睡意,就这样13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br></p> <h3><p>D2:我和翠儿姐填写好入境卡排队等待,正在讨论如果被索要小费要怎么处理,突然旁边新开了一个入境通道,我们和前面几位同胞瞬间转移过去。最后一切顺利的过关,完全没有任何阻碍。so,我们也没明白为什么其他人会被索要小费。</p><p><br />等行李的时候不经意间隔着落地玻璃看到机场外的朝日,天亮了。非洲,我们来了!<br /></p></h3> <h3>取到行李也差不多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一直在机场外等着我们的笨熊。笨熊接到我们后前往大长今接其他已经提前到的队员,车子停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大门里,原来是一间中国同胞开的酒店,我们居然在这里还吃到了葱油饼、糖饼子、花卷、小米粥、辣白菜、腌黄瓜,满满的幸福。<br></h3> <h3>吃过早餐,我们一同前往入住酒店。头一次遇到进入酒店时,不但车辆要接受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安检,连客人包括行李都必须安检。突然感觉到了一丝丝紧张的气味。等着办手续的时候,翠儿姐也不闲着的给我拍了个照片(看这一夜未睡,一张浮肿的脸)。</h3> <h3><p>在酒店洗漱修整一下,午餐后准备在内罗毕市区逛逛。来之前就听说内罗毕虽然是肯尼亚首府,但基本也就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天哪,那得是啥样啊!)。</p><p><br></p><p>问问向导Brian有啥可以逛的,他说也就是黑木市场和内罗毕国家博物馆。(对了,此处应该重点提一下俺们的向导Brian,这个肯尼亚小伙居然是浙江大学的双料博士,家里有农场,还娶了个浙江美女带回非洲,我也是头一次遇到学历如此之高的向导,NB~)。</p></h3> <h3>我原以为黑木市场都是卖黑木制品的,去了才发现其实就是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看着还像是从义乌倒腾过来的。店主们倒是挺流利的用英文说着“看看,看看”,但是看着工艺和价位还真不太对等。(我是不推荐此地的,看官们各自把握吧~)</h3> <h3>小超市里觅了两杯冰激凌,却是相当的好吃。</h3> <h3>超市旁边不远处有一个清真寺,但Brian提醒我们不要靠近,也不要被发现拍照,那就远远的咔擦一张吧。(其实我还是挺想围着清真寺溜达一圈,瞧瞧看看的,但非洲这地界俺是真不熟悉,不敢轻易溜达,还是老实听话吧)</h3> <h3>看看内罗毕的市区街景吧,他们非要我拍高楼,真的一眼就能发现好“高”的楼</h3> <h3>站在路牌下的我,或许正在思考路向何方吧</h3> <h3>下一站,内罗毕国家博物馆,据说这个博物馆是中东部非洲最为著名的博物馆。博物馆看着并不大,至少与中国的国家博物馆比起来小了N倍,Brian挺仔细的跟我们讲解着博物馆的历史。</h3> <h3>据说,有很多都是标本,你们看的出来吗?</h3> <h3><p>以往我能在博物馆里逛上半天或一整天,这里也就花了1个多小时就看完了。离晚饭时间还早,差不多二十多个小时没睡觉,着实有些困了,索性返回酒店补了一觉。因为接下来可能有十几天吃不到中国菜,我们跟笨熊建议把晚餐改成中餐。为啥这两年跟着笨熊走户外呢,因为这货还是挺好说话的。于是乎,18:30我们集体前往南昌大酒店美美的吃了一顿正宗的中国菜。</p><p><br></p><p>我就要靠着这故乡的味道支撑着我完成此次非洲之行啦!</p></h3> <h3>D3&nbsp;&nbsp;&nbsp;凌晨五点起床,05:30准备集合出发(注意看酒店大堂入口处就是安检设备)。</h3><h3>早餐带在路上吃,两块巧克力面包,一个苹果,一个酸奶(还是很营养的吧)。在月色下,我们从内罗毕出发,一路前往坦桑尼亚。<br></h3> <h3>车上一路补觉,在国内如果在路上要解决内急,一般都会找加油站,在肯尼亚就不一样了。基本都是要找这类小的旅行商品店,有一种国内的购物环节,可惜我只是借用一下WC,对于不太喜欢买纪念品的我来说,真的只是个过客了。</h3> <h3><br></h3> <h3>哦,对啦,在非洲旅行基本用的都是这种八人座的车,空间大,车顶可以支撑起来,很方便,往下看在后面你们就知道这是干嘛用的了。</h3> <h3>约莫三四个小时后,我们顺利抵达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交界处。brain带我们过境肯尼亚,再在坦桑尼亚办理签证入境。签证官问我来坦桑尼亚做什么,俺回答“登乞力马扎罗去”。</h3> <h3>办签证的速度还是挺快的,边境处不让拍照,照样有荷枪实弹的警卫,我就拍拍风景好了。</h3> <h3><br></h3> <h3>肯尼亚的车辆司机与坦桑尼亚的车辆司机顺利完成行李交接,我们换乘了坦桑尼亚的车子正式入境。虽然明知道肯尼亚整体经济比坦桑尼亚要好,但如果从路边的农业情况来看又似乎坦桑尼亚更好一些。</h3> <h3>在坦桑尼亚境内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抵达了Moshi,这里也是乞力马扎罗区首府,在乞力马扎罗的山脚下。</h3> <h3><p>一进酒店,酒店服务人员就端来了饮料,酸酸甜甜,很好喝。</p><p><br></p><p>酒店里的非洲元素</p></h3> <h3><br></h3> <h3>第一次亲眼见识非洲人民如何运行李上楼</h3> <h3>对于懒癌症患者,我最讨厌的就是整块整块的肉,还要自己动手切,麻烦。</h3> <h3>吃饱了,就得溜达溜达,四处逛逛,跟着我一起去看看Moshi吧</h3> <h3>医院</h3> <h3>警局</h3> <h3>交通灯组合~</h3> <h3>我们喝的不是雪碧,是当地的一种饮料,味道不错</h3> <h3>努力找,看看有没有你们熟悉的中国影碟?</h3> <h3>当地的水果,隆重推出牛油果,真的是超便宜,这样的个头,一个折合人民币才1.70元啊。天哪,如果可以带牛油果入境,我就再带个箱子,装上满满一箱,然后带回广州统统卖掉。这里的牛油果让我们惊叹!</h3> <h3>站在酒店的平台上,可以大概看到Moshi全貌。</h3> <h3>据说我们的午餐没吃够标准,余额太多,晚餐标准30000坦先令,需加量,硬生生的把自个儿吃撑了!回到酒店房间,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那叫一个难受啊,事实证明,刚刚好其实挺好。</h3> <h3>D4&nbsp;&nbsp; 0800起床,吃过早餐,等着向导开车来接我们。</h3> <h3>0930 我们带上酒店已经准备好的早餐,乘车前往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登山起点处(Kilimanjaro National Park)。其实距离挺近的,行车约二三十分钟就到了,天色看着不是很好,阴有小雨,微凉。</h3><p><br></p><p>哦,好像我还没介绍队员呢。从左至右,领队:笨熊;队员:麦子、寒江独雪(我们尊称“大姐”,也是去年与我们一起行走嘎玛沟的同伴)、翠儿姐(我的朋友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不记得名字了(忽略不计吧)。体验过小团的优势,爱上了小团队行走,不信你也来“笨熊户外”试试。</p><p><br></p><p>这里是马切姆大门(Machame Gate)的出发点。乞力马扎罗常规的登山线有6条,这是其中的一条,也是最经典的。</p> <h3>入门100米左右有一个小型的停车场,登山向导和背夫在此处卸行李、称重、各种安排,我们在一旁的小亭子里等待着。(坦桑尼亚当地规定,游客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必须聘请当地向导、厨师、随从和挑夫等,且规定每名挑夫背负的物资不能超过20kg。)</h3><h3><br></h3><h3>小亭子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跟我们一样,都在等待登山。原以为等一会儿就好,哪知等了许久也不见要出发的样子,向导带着我们在公园门口做完了登记后又安排我们返回亭子休息等待。(好像只有我们这一队中国队呢~)</h3><h3><br></h3><h3>等着等着,亭子里的队伍开始陆陆续续的出发了;等着等着就饿了,干脆把路餐拿出来吃了,就着冷风吃了午餐。<br></h3> <h3>大约等了3个小时后,总算等到了正式出发,这也预示着我们的乞力马扎罗登山行程正式开始咯。</h3><p><br></p><p>向导会经常说的一句斯瓦西里语“pole pole”,就是慢慢来的意思。还有一句“hakuna matata”,是don't worry的意思。</p> <h3><p>走进登山起点处,我们看到了许多小猴子,路上、山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后来向导告诉我们这是blue&nbsp;monkey。可为啥叫blue呢?经过向导解释才明白,这类猴子的眼睛都是红色的,但它们眼里看到的世界全是蓝色的。多神奇啊!</p></h3> <h3>进入热带雨林,有种绿野仙踪的感觉。</h3> <h3>这位红色T恤的帅哥是我们这次的非洲主领队—布兰迪。</h3> <h3><p>打头的是我们的非洲向导之一——萨拉蒂(Saladne)。听萨拉蒂介绍,他大学毕业后想考高山向导,他的妈妈很支持他。这里的向导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试,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除了登山经验、户外技术、急救知识外、还要学习山里的动植物知识等等,听上去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p><p><br></p><p>事实也证明了,萨拉蒂就是一个行走的乞力马扎罗百科全书,无论我们看到任何新奇的东西,他都能头头是道的给我们说出来。可不是傻乎乎的就知道走哦。</p><p><br></p><p>萨拉蒂说以前登乞力马扎罗最多的是美国人,后来中国人渐渐多了起来,直至前两年中国同胞成功跃居第一位。我们本以为路上会遇见许多同胞,但除了遇到了一位澳大利亚华裔之外,就真的再也没遇到其他同胞了。一路上其他国家的队伍要么用日文、要么用韩文、要么用泰文跟我们打招呼,我们统一回答“你好,I‘m Chinese”。第一天过后,我们成功的将乞力马扎罗大部队的问候语改成了中文,哈哈哈哈哈!</p></h3> <h3>这种花是乞力马扎罗独有的品种——乞力马扎丽。在这片雨林地带,到处可见。</h3> <h3>不记得这个花的名字了。看来我真的不是那么爱花的</h3> <h3>仔细找还能发现一些蕨类植物</h3> <h3>背夫们就是这样把行李和物资一路运上来。我们很是佩服他们的颈部力量!</h3> <h3><p>萨拉蒂很善言谈,一路上不停的给我们介绍了乞力马扎罗,介绍他生活的这片土地,有问必答且声情并茂,这也在无形之中迅速的提升了我们的英语交流水平。</p><p><br></p><p>这里常用的问候语是“Jambo”,我在来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儿功课的。相当于“hello”。“Mambo”相当于“how&nbsp;are U?”。“Por”相当于“Fine”。学会这几个单词,足够行走乞力马扎罗啦!</p><p><br></p><p>我们跟着萨拉蒂学唱“乞力马扎罗之歌”,歌词其实很简单,反正每一句的结尾就是“Kilimanjaro,hakulamatata”。行程的第一天就在这欢歌笑语中行进着......</p></h3> <h3>某人还在山里找到他遗失的尾巴^_^</h3> <h3><p>行走中,萨拉蒂一直要求我们slowly&nbsp;slowly,逐步适应环境,保存体力,为登顶做准备。此处不得不称赞一下非洲向导,还是相当专业的,尤其是在控速上把握的非常好,不会让你觉得很累。</p><p><br></p><p>(但我今天真的是很累,许是中午在小亭子处吃午餐的时候,着凉了,出发前就开始有腹泻的症状,行走过程中,腹泻了2次,只听见肚子里叽里咕噜的响。身上基本没啥力气,可又能怎样,既然来了,只有继续坚持!)</p></h3> <h3><p>行进5个小时,抵达MACHAME营地。海拔从1800上升到2835。</p><p><br></p></h3> <h3>乞力马扎罗的每个营地都设有签到处,不论是队员还是向导抵达营地后都要先签到,一来是为了安全,二来是为了证明你完成了乞力马扎罗的登山行程。<br></h3> <h3>我们的服务团队早已把帐篷搭好了</h3> <h3>没想到的是营地居然还是WC!!!后来才知道每个营地都有WC,瞬间觉得非洲的登山好高大上的呢。</h3> <h3>waiter很贴心的把温水送到我们的帐篷处,让我们先洗洗脸,准备吃饭了。(真的,在登山路上,我终于可以啥都不用管,坐等吃喝就好,如此这般舒服,难怪玩户外的现在都往海外跑!)</h3> <h3><p>晚餐:</p><p><br>零食:爆米花、美禄、咖啡、红茶,随便吃,随便喝;</p><p><br>正餐:土豆、炸鱼排、罗宋汤;</p><p><br>水果:芒果。</p><p><br></p><p>大姐和笨熊给我拿了蒙脱石散和黄连素,缓解了一下病状,方能安稳的睡个觉。</p><p><br></p></h3> <h3>行走仅仅刚开始,欲知详情,耐心等待!</h3><h3><br></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