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传统 清风徐来 谢光辉老师书法作品赏析

梓杏山房

<h3><br></h3><div><br></div><div>守望传统,清风徐来</div><div>—— 谢光辉老师书法作品赏析</div><div><br></div><div> 文\卢金虎</div><div><br></div><div> 对于谢光辉老师的书法作品,笔者也进行一番梳理学习,可惜在网上找不到太多参考的资料,只能从他的书法作品进行一点评说,我认为,谢老师在书法上下的功夫远远要多于他在国画上的用心,书法和国画的学习都离不开临摹,以古为徒,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书画大家的共同信条,借古开今,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必要条件。当代不少中青年书法家,很容易走上两条不太好的路,一条是固守一家笔法,不知道变通,另一条是不学古人,任笔为体,这都是不足取的,中国美院白砥教授认为当代书法的取法单一,导致了创造力的平庸,说得很有道理。</div><div><br></div><div> 谢老师在书法学习上,可以说是走过不少弯路,做了很多有益或者无益的尝试,因为走了一些弯路,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可以说,谢老师临过很多古代经典碑帖,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甚至草书,对于哪一种书体,他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临摹归临摹,创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谢老师的临摹不是完全搬用,而是有选择地吸取,写的是自己的字。</div><div><br></div><div> 在所有的书体中,笔者还是比较欣赏他的隶书书法。中国文字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可以说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汉字失去了古文字阶段的象形意味,摆脱了古文字弯曲线条的束缚,开始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作为汉字字体演变史上的转折点,具有重要的地位。隶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篆隶,简帛书法等,直到汉朝,隶书成为官方字体而盛行于世。隶书在当前的环境下,还是有很多拓展的空间,谢老师的隶书书法取法秦代的隶书,糅合了简帛书,最终还是以汉碑作为基础,有格局,也有气象,似乎已经彰显个人的初步面目,其书作的线条也能够在整饬中追求飞动之势,纸墨之间的摩擦,写出了金石气,其隶书作品的结体寓巧于拙之中,注重表现单字的意态,十分注意气韵的流畅贯通,作品中飘逸和雄浑相统一,但是,如何避免程式化,在活泼和工整之间,做到游刃有余,我觉得这才是谢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另外,他的隶书作品也有点流行书风的痕迹,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是利是弊,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我认为,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取法与表现语言也具多样性,这样也能够展现了书法家思维和敏锐的视角,既能深入传统从古人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又能立足当代进行开拓创新,创作出极具时代气息的作品,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多精彩作品。</div><div><br></div><div><br></div><div> 谢老师的篆书主要是以小篆为主,或许是因为篆刻的关系,他对篆书也进行系统地学习,篆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却与书法、雕刻等等有着莫大联系,从书法中感悟篆刻,从篆刻中思考书法。这种融汇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深厚涵泳和审美效果上的艺术张力。这也是其生命价值观念、审美价值观念、艺术意识的实践和外化。谢老师的篆书书法似乎取法李斯和李阳冰,而且参合一些甲骨文的用笔元素,所以有自己的鲜明面目,观其篆书作品,让人感到有一点束缚的感觉,这可能是由于严谨的学书态度造成的,但是结构空间却显得十分轻松,轻松而不随意,严谨刚劲,平稳端宁,其字形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尤方,结构十分注重左右对称,追求横平竖直的效果,疏密合度。元赫经说过:“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我认为用这话来形容谢老师的篆书书法,也是十分合适的。除此之外,他还探索铭鼎器具上的古文字,比如从中山王上吸取营养,也创作不少楹联作品,给人一种秦风汉韵的感觉。不管如何模仿,人始终走不出时代的痕迹,在谢老师的笔下,将秦篆的精神呈现在现代社会,这是书法家学以致用的最好的体现,这种体现不是模仿,而是深入传统之后的一个尝试,我期待他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将篆书的美写到极致,不受时风影响,深入古人笔法字法,以精熟为主,臻于大美。</div><div><br></div><div><br></div><div> 至于他的行楷书法,有点像文人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篆书隶书写得非常高明的大家,他们的行草书往往有些放不开,谢老师的行草书法也是这样,多了一些含蓄,少了一些奔放,或许这也和他本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十分难得的是他的行草书不俗气,都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古人,也学习时人秀美一路的行草书,他取法多家,对于王羲之,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的作品都系统临习过,结合了现代人的用墨用笔,他的作品追求简静平和,清雅秀逸的艺术风貌。欣赏他的书法,可以说用笔自然,笔笔用心,在点画和结构上处理上,都注意得很好,在追求魏晋与元明格调的同时,又着手追求章法整体的冲和和雅致,和大开大合的流行书风不同的是,他的行草书写得含蓄和内敛,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就会夸张的笔出现,打破了作品中的平静,着十分美妙而且强烈的节奏感,他的行草书也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一些程式化用笔,还有过于中规中矩的行笔方式,无形之中削弱了艺术感染力。</div><div><br></div><div><br></div><div>还有他也擅长楷书书法,他的楷书作品,在传统中始终恪守着一种古典,以唐四家为主要根基,万变不离其宗。其楷书作品古朴典雅而不失灵动之韵味,线条十分结实,这和他对用笔的掌握,还有腕动意到是分不开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一位书法家始终觉得写字需要保持一颗平和、淡定的心。书法里面有很多学问,其中也涉及到了做人方面,书法大家应该涵盖多方面的涵养,才有可能“书以人贵”。谢老师为人谦逊,为艺术谨慎,处世低调,这种精神令我钦佩。“宜将寂寞付书道,岂为清贫沾葛巾”,书法是寂寞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绩。</div><div><br></div><div> 以上点评,并不能能涵盖谢老师书法追求的全部,谢老师对传统和古法的吸收和广泛涉猎,更可以看出谢老师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书法家,我祝福他,愿他的道路越走越宽。(2017年9月12日于东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