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撰稿、摄影:史庆渭 [孝水神北]</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 忆 是 神 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神头看水</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博山自古就有"魯中泉城"之美誉。今年大暑节气后的连续几场降雨,虽不及去年的大,但也把个山城给浇透了。这孝水源头、山城最大的泉群所在地神头自然就展现出一幅众泉喷涌、山水相映、浮光掠影、如诗如画的景象。</p><p> 博山历来就有"天凉好个秋,看水去神头"的习惯。夏末秋初的山城,虽没有盛夏那般闷热,但骄阳依旧余威未减。</p><p> 这"神头看水",无怪乎是观"喷涌的泉水"、赏"静静的湖水"、淌"潺潺的河水"……或垂钓、或游泳、或戏水……</p> <h3> 孝妇河是淄博的母亲河,神头泉群即是"孝水之源"。而颜文姜祠里的灵泉则是众泉之首,喷涌量最大。五、六十年代或之前,颜文姜祠称"灵泉庙",亦称"孝女庙",山城人俗称"颜奶奶庙"或"神头大庙"。更何况这神头位居山城的通衢要冲,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文姜广场、文姜公园更是山城的地标和主要的活动场所,人气自然是兴旺。</h3> <p> 烟雨文姜湖 </p><p> 山色空蒙雨亦奇,</p><p> 淡妆浓抹总相宜。</p><p> 宋·苏轼 集句</p> <h3> 神头泉群包括灵泉、大洪泉、雪浪泉、雹泉、伊家泉、蛤蟆泉、支离泉……是山城最大的泉群。五十年代中期曾测得神头泉群流量为6588立方米/时,其中灵泉的流量则高达3600立方米/时,足见其"池深丈余,流出成河"的孝水源头之声势。</h3><div> 说起灵泉,勾起了笔者一段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笔者曾在灵泉庙隔壁学校任教三余载,那时的灵泉庙辟为淄博市博物馆。每逢周六、周日会与学校校长李昌道、教师石志德等几位同志住在庙里,替一名崔姓老馆长值班。夏日傍晚,我们几个会相约而至,乘凉聊天、品茗赏水。泉水自正殿殿基下的涵洞喷涌而出,轰鸣作响。泉水清澈如鉴、云影徘徊、甘洌清冷。我们偶尔会用网兜盛上西瓜,拴上绳子放入泉水里,经数小时拔凉后再品尝,那个口感味道真是妙不可言!</div> <h3> 现如今的神头泉群当属凤凰泉最具观赏性。它虽有人工造化的成份,但却造法自然而无雕饰感。雨量充沛的年份,泉水四溢,泉头喷涌可高达近两米,游人皆叹为观止。泉水下的溪流边,凉气袭人,是人们休闲聊天、戏水乘凉的好去处。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泉喷涌高达近两米,游人皆叹为观止。</h3> <h3> 位于文姜湖中的大洪泉,在静静的湖面上高高涌起的水帘、溅起的水花更是别有意境。倘若站在游船码头远远望去,但见轻纱薄霭、湖静泉涌、相得益彰,犹如一曲曼妙的乐章。</h3> <h3> 再者,那雪浪泉依山喷涌,若丰水季节则水流湍急、砰訇作响、浪花飞溅,犹如卷起千堆雪,故名"雪浪泉"。泉边摇扇闲聊、推杯换盏、静观暇想,更不失为一大乐趣。再如那伊家泉、雹泉、蛤蟆泉……因拓宽公路压在路基下,但在连绵的雨季,这些泉子还会冲破路面或堤岸的狭缝而自然奋力涌出注入孝妇河或流淌在公路上。反思之,当初的造次者何不将泉眼留出适当的位置或空间呢?!</h3> <h3> 这荷花洁白如玉且含金絲莲蓬又如此娇嫩,岂不更赏心悦目、醉人心脾!</h3> <h3> 镶嵌于群山逶迤、树木繁茂的凤凰、峨眉山下的文姜湖,是山城的一颗明珠,妩媚动人、尽显灵气。她与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的颜文姜祠完美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晨曦中和夕阳下展现着不同的风采,令人留连忘返。湖中的游船、成群的鹅鸭、忘情的垂钓者、搏击碧波的游泳爱好者……举首青山屏障叠翠,放眼湖水涟漪荡漾,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宛若仙境。</h3> <p> 山城明珠 · 文姜公园 </p><p> 山水相融,浑然天成,堪比昆明湖与万寿山。</p> <p> 水墨文姜湖 · 胜似江南赋</p><p> 透过霞光,清晨的文姜湖,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宛若仙境。</p> <h3> 水,是神头之灵魂;神头是孝妇河的发源地。这里汇聚了孝水的两条支流一一岳阳河与白杨河。盛水季节的孝妇河上游,瀑布轰鸣、白浪翻卷、气势磅礴,加之泉群喷涌、叠瀑飞溅、山水相映、岸柳成行、满目青翠,可谓山城一道靓丽的景观带。藉此,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游玩观赏。</h3> <h3> 水,与神头以灵秀、以生机……及至魅力;水,于神头无处不在。河里流动的水、众泉喷涌的水、石缝里淌出的水、龙嘴喷射的水,还有那人工机井打出的、肆意流淌的水……清凉的水、秀美的山,更有那孝妇文姜演绎千余载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呈现于眼前的神头岂不是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山水画卷!</h3> <p> </p><p> 2017年8月21日 于峨岭书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