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相册---(母亲篇)

大李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撰文/图片/编辑~李岳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配乐~惮-云水惮心</p><p class="ql-block">感谢陆先生:赋墨添彩,高评雅赞!(一)</p> <p class="ql-block">感谢陆先生:赋墨添彩,高评雅赞!(二)</p> <p class="ql-block">黄甫庄:是绍兴地区最大的村庄之一,母亲就出生在这里,在家里排行老三。1942年,年仅13岁的母亲就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帮佣。1946年认识了在上海414毛巾厂做工的父亲,不久俩人结婚成家,租房于上海宁海西路148号二楼。1947一1952年,我、大妹和大弟都陆续在上海出生。</p><p class="ql-block">绍兴黄甫庄--母亲出生地</p>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五十年代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绍兴:这个在全国响当当的地名,是母亲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家乡。每当陪母亲回老家探亲,一出車站,她总是习惯性地抬头默默地看着站牌上“绍兴”这二个字。而母亲的乡音一出口,別人就会问:阿姨是绍兴人?此时的母亲就会自豪地:嗯嗯!我是绍兴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在上海参加中国第一界迭民迭举</font></h3> <p class="ql-block">1956年响应政府号召,母亲随我父亲举家到江西“支内”。照片是离开上海前与姑父一家的合影。也是父母在一起,唯一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旧相片在照相馆扫描复制后保存</p> <p class="ql-block">74年去上海:利用火车票,新余至上海5天的有效期,和母亲在杭州游览。</p> <p class="ql-block">1978.10.6日母亲和大弟岳瑞到嘉兴,沈荡老家探亲,11月7日再转去上海。这是母亲和大弟在上海期间的合影。(照片发黄已经过处理)</p> <h3><font color="#010101">每当讲起旅游,母亲总会这样说:我也白相过交关地方,小照都在“大来固”那里。(大来固,是花古山语言,大儿子的意思)因为五十几年的江西生活,十几年的上海生活,许多时候母亲讲话都是混杂着说。83年5月4日我陪母亲、岳良和岳蓉一家,从九江经镇江、南京、苏州、杭州、绍兴、上虞、宁波、上海。送母亲到上虞小姨妈家,我等19日回到江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6年6月,母亲带小弟小妹从绍兴到上海。(母亲她们是4月15离开江西赴绍兴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七十大寿,大家相聚一堂,老人家很是开心。那些当年第三代的小朋友,如今他们有些也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的家乡有信奉曹娥娘娘菩萨的习俗,母亲是其中最虔诚的一个,她经常为已故的亲人燒香祈福,每次到老家后也会为他们念个"佛"。2004年3月12日,我陪伴母亲回老家探亲,先在小舅家住了几天,然后去后堡看望六姨妈,再去上虞看望了小姨妈。3月18陪我母亲到江南第一庙---曹娥庙,祭拜孝女娘娘菩萨。当母亲一进庙见到娘娘菩萨时,便激动得用颤抖的声音边拜边说:娘娘菩萨,我今朝总算看到侬了,那情景让我终身难忘。庙前的曹娥江,奔腾咆哮,传说一流到曹娥庙前面,就会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而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才敢再发出响声。那天我和母亲仔细观察,果然如此,真是令人叹为奇迹。上虞之行,了却了母亲一个大心愿。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途经绍兴市,陪伴母亲游览了沈园后坐乌蓬船到鲁迅故里景区。当坐在乌蓬船上母亲开心地说:交关日脚没坐过这种船了。没有照片,用保留的门票和3张网络图片代替。</font></h3> <p class="ql-block">2008年母亲在上海期间,一家同去无锡,拜灵山大佛。</p> <p class="ql-block">九龙灌浴</p> <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母亲在上虞(7月5日我与妻携外孙,赴上虞看望母亲和小姨妈,到黄甫庄,看望了大舅小舅及舅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3母亲在上海……</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枝繁叶茂,四世同堂。2014年清明,我家七口赴新余祭祖,除照片上的人外,有的因有事或者是请不到假而不能前来,全部到齐要四桌才能坐得下,这一天母亲笑容滿面。父母这棵大树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5年清明回新余,七姊妹和母亲合影。</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在上海……2015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步入米寿的老母亲。</font></h3> <p>人生七十古来稀,游遍山水心神怡。</p><p>可喜尚有老母在,此生无悔当惬意。</p><p>表弟--东方明月诗</p> <h3><font color="#010101">清明节,我雷打不动定要回新余祭拜父亲的,(有一次因故正清明赶不到,父亲还托梦给小妹,你大哥今年正清明赶不回来了)再则母亲也期待着这一天,因为她可以见到一大堆的亲人。清明过后,和母亲散步,从花古山、铁厂、简坊、下村,俩人边走边谈,拍拍路旁的映山红,田间的油菜花。遇见熟人,很多人会亲切称母亲为“上海阿姨",多少年了一直这都是样称呼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6月23日,母亲、大妹岳娟和小妹岳丽同去上虞看望小姨妈。7月6日侄子李扬送母亲到上海南站,我接站。这一年母亲走路还可以,慢慢走,可走10华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有人陪伴她是她最开心地时刻。</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刚从上虞回上海不到一个月,8月3日表弟信忠来电,说是大舅,小娘又想一聚。好在交通方便,打起背包,4号早上4点出发,送母亲再赴上虞。其实母亲也很想和大舅见面的,这次了个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大舅及小姨妈见面,这次了个心愿,三人在合影中,他们笑得多开心。谢谢永明,家友等表弟的促成,圆了三位长辈一个梦想。老母亲、小姨妈、大舅舅。开心地一笑,滿滿的幸福。</p> <h3><font color="#010101">几十年的照片再现,愿老母亲观后快乐!!!</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淳朴、勤劳、善良是她的天性,虽然识字不多,但聪慧能干、持家有道在当年的花古山是一致公认的。记得在那残酷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品实行供给制, 父、母亲就自己种红薯、南瓜、土豆和蔬菜,家里自给自足,还经常能匀出一些来接济别人, 比如看到门口那些磨刀修鞋的师傅中午了还没吃饭,就会端一碗饭菜给他们, 有一次小妹说我们不认识他们凭什么给饭吃? 母亲说他们肯定饿了。母亲看到那些老弱病残的乞丐总是忍不住给些零钱,但看到身体健康四肢健全还乞讨 ,就会上去批评一番,她讨厌好逸恶劳懒惰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身体一直不好。家里有好菜时我们兄妹几个只能少量的吃一点,母亲则是尝尝味道,其余都要给父亲补充营养,为此母亲经常既内疚又自豪地说:阿啦小人真懂事体。父亲工作一天下班后非常疲劳,所有的大小家务事基本上都是母亲承担了。母亲把父亲照顾得很好,无论什么时候父亲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 1977年1月20日,这年的冬天特别冷,阴历“大寒”日父亲最终没能熬过去,他永远地离开了母亲和我们。有道是“父是天,母是地”,我们家的天蹋了,那年母亲才48岁。家里除了大妹妹已经出嫁,我参加了工作,下面还有五个弟妹要读书要吃饭。而母亲没有正式工作,靠做临时工支撑着这个家。在这特别困难时期有人劝说母亲改嫁,但她怕我们几个子女受委屈,宁可独自支撑着这个家。40多年来她顶天立地,硬是让我弟妹一个个地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母亲却老了。母亲一生坎坷,中年丧夫,甘受寂寞,洁身自爱,任劳任怨,为了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的老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我慈祥善良的母亲——沈云香于2021年4月2日上午七时十二分仙逝 老人家带着对儿女亲友的无限牵挂,深切留念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母亲高寿无病无疾,自己选在小计日驾鹤西去,这也真正算得上是善终了!母亲仙逝后,在新余长安陵园内子女们为老母亲守灵三天,4月4日正清明专车送往花鼓山,与老父亲合葬于大修好的新碑坟墓。</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愿母亲西行仙境一路走好!妈妈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