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元1956年11月18日,我们亲爱的爸爸英年早逝,年仅35岁! 2016年9月11日,亲爱的妈妈在平静、安详之中走完了她平凡而又极为精彩的一生,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 但是,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并没有离开我们,您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您们,尤其是妈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仍然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是对爱的奉献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又是自强不息,敢于向邪恶势力争高下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还是思想解放,努力学习,敢于创新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更是以诚待人,充满感恩之心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记得女儿33岁那年,当我们在一次谈话中聊到她在人生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 我深有感触的情不自禁地问道:"设想: 一个年仅33岁的年轻女子(就你现在这个年龄),就身患严重的肝腹水,身边还拖着三个幼小的儿女,再加一个年迈的婆婆,而丈夫却突然病逝! 此时的你,便义无反顾地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克服难以想象的一切困难,而且还守寡终生!</p><p class="ql-block"> 人生走到这一步,很多人早已绝望!可是,这还不算,再加上五七年的反右,58年“大跃进”的狂热,六十年代三年饥荒的艰难困苦,还要经历文化革命的动乱和各次政治运动(包括到西昌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反复折腾,…… 还有什么困难比这个更大、更难的吗?" 一时间,我和女儿都久久地沉默不语。</p><p class="ql-block"> 顿时,过去几十年间,妈妈带领我们所经历过的那无数风风雨雨,又像电影般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p> <p class="ql-block"> 六十一年前,爸爸的棺材下葬的那一刻,妈妈一头撞在那口棺材上,要随他而去! 她头撞棺木的那声空响,至今仍然清晰的迴响在我的耳边 ……</p> <p class="ql-block"> 正是为了年幼(2岁、3岁、7岁)的我们和年迈的婆婆,妈妈才顽强的活了下来,而且守寡终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在纪念册里爸爸的遗像前亲笔写下的悼词。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7年反右期间的一个深夜,被错化为暗右的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爸爸的遗像写检查。一边写,一边低声的呜咽,我被妈妈的哭声惊醒。我,一个刚满八岁的小男孩儿,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抓起手边枕巾递给妈妈,"妈妈,不哭! 妈妈,不哭! ……" 结果,却是母子抱头痛哭! 那一夜、那一幕的悲情,刻骨铭心,令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也有不懂事的时候,偶尔也惹妈妈生气,用尺条打我们手心。最后一次挨打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我们兄妹三人约定, 挨打时谁也不许哭! 我们排成一排,伸出三只小手,手心朝上,妈妈的尺条依次打在了三只小手板心上。</p><p class="ql-block"> 但,令妈妈和全場围观的邻居震惊的是: 这次一反常态,我们谁也没有哭,就连我那不到7岁的小妹,也没哭! 突然,妈妈手中的尺条落在了地上。她心痛地一把抱住我们兄妹三人,当着全院几十号邻居的面,放声痛哭起来! </p><p class="ql-block"> 打,在我们的小手上,疼,在妈妈的心底! 从此,妈妈再也没有打过我们,我们也都更懂事了!</p> <h3> 记得小时候,我们也曾不懂事地和院子里其他小孩儿一样,闹着要吃冰棍儿、看电影。妈妈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我们,而是极为明智地开创了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这样的方式,启发我们自觉行动:"天骥,你是老大,这是这个月的工资,现在由你来管钱。先把全家人的油盐柴米酱醋糖、学杂费、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解决了,剩下的钱,你们就拿去买冰棍儿,看电影。" 结果一算,妈妈的工资远远不够,还要每个月从爸爸的抚恤金里拿出补贴,我们兄妹三人也就全都懂事了。</h3> <p class="ql-block"> 至今,当年妈妈教给我们的许多哲理,当时不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越来越感到它的珍贵。"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宁当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笑破不笑补","人穷志不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等。爸爸临终前留下最后一口鲜血的这件血衣上的许多补丁,都是妈妈教我补上的,我一直把它穿到文革之初。</p> <h3> 记得那些年,每个周六的晚上,我们兄弟俩都要到隔壁九三学社的那口深井里,打水并抬到院子里,把灯挂到窗外,与妈妈一起挑燈夜战洗衣。</h3><h3> 几十年后,女儿在美国波斯顿维斯利学院学习时,凭着她儿时的那点朦胧的记憶画出的这幅油画,左下方窗外,就曾是我们挑灯夜战的角落。每当我看到这幅油画,总让我心潮澎拜,感慨万千!</h3> <h3> 妈妈是一个非常乐观、自强的人。五十年代的一天,她的肝腹水化验单出来了,医生给了她很多警告。她不但没有丝毫紧张,反而问道: "怎么啦,就撬杆儿(成都人的土话,意为'死了')啦? 你算得到我的病,你算不了我的命,我的命,我自己掌握!" 医生曾经预计,如果运气的话,她可能活到50岁。可妈妈凭着乐观的心态,一直活到94! 而那位医生,却早已过世多年。</h3> <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带着刚满15岁的妹妹,在辽宁汽车队运送的钢管下,日晒雨淋,忍饥挨饿整整两天,终于来到西昌地区小庙五七干校看望妈妈。那个时候,既没有邮件、电话,更没有微信,我们的突然出现,让妈妈简直惊呆了! 喜出望外的问长问短多时之后,才突然想起问我们:"你们吃了午饭没有啊?" "我们还是前天中午吃过饭了!" "哎呀,咋不早点说嘛?!" 眼里充满泪花的妈妈,抱着我们心疼地责备道。在五七干校,身患肝腹水的妈妈还被派去挑大粪,我们极为担心她的健康。但妈妈却乐观地安慰我们: "毛主席不是说过'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吗? 他们要整我,还要看我接不接受呢! 我这个人就偏偏不接受! 他们叫我挑大粪,我根本就不把它当成是惩罚,而看成是举重,锻炼身体。你们放心,我才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想不开,去上吊、去自杀呢,我这个人这辈子活就活个心态好! 心态决定人生。" 果然,她迈出的绝不是那种拖沓无奈的脚步,而是一种缓慢而有节奏、自信而且坚实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妈妈与爸爸1947年在光华大学财经系同班,而且都是"天字第一号会计师"谢霖的得意门生。改革开放、尤其退休之后,妈妈作为国家审计署执业审计师,除了积极投入到大量严格的审计工作中外,还经常熬更守夜地自编教材,举办会计培训班,为国家辅导和培养了两千多宝贵的财会人材! </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抓紧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老人家经常是一边骑着小三轮自行车赶路,一边从车前边菜篮里那个饭盒中舀饭吃! 有一次当她骑着车在盐市口等交通灯的时候,<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令人万分感慨又震撼的场面,</span>竟让我亲眼看到,至今仍历历在目,终身难忘!现在想起来,当时要是能有一部相机,即时记录下这极为珍贵的场面,那该多好啊!</p> <h3> 三个孙子辈的相继诞生和健康成长,给老人家带来了无尽的天伦之乐!</h3> <h3> 思想一贯开放的妈妈,在79岁高龄开始学习电脑,不仅用汉王笔在电脑上写下了几万字的自传,还学会了用数码相机。她的雄心壮志是:"学习掌握新科技,紧跟时代步伐走。"</h3> <h3> 80岁生日那天,我们给妈妈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您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啊!" 打开一看,一本以金色隶书"八十老妈学电脑"为题的电子邮件集令她喜笑颜开。那是她79岁生日开始学电脑以来,一年间与我通过Email交流的全部记录。今天读起来 ,仍是令人感慨万千!</h3> <h3> "天骥你好! 按你电话上传授的方法,查看翻阅相册,成功了!!! 心情平静喜悦地看完了每一张,而且图像我都放大摆在正中央,现在是我指挥它了! …… 妈妈2002.10.28日12时" </h3><h3> 好一个"现在是我指挥它了!" 真为老人家衷心地感到高兴、骄傲、自豪!</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停教以后,妈妈的退休生活更是充满着天伦之乐,丰富多彩。她不仅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深圳、丽江、三亚、九寨沟及成都周边众多古镇、景区等),还两次远渡重洋,横跨美国和加拿大东、西部各大主要城市(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黄石、大提顿、大峡谷、纽约、费城、波士顿、尼亚加拉大瀑布、多伦多、千岛湖、温哥华等等)。</span></p> <h3> 2005年8月,妈妈还亲自盛宴款待我的老朋友,从美国专程远道而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美国飞虎队英雄-罗伯特.包博,以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飞虎队的感谢与崇敬!</h3> <h3> 尤其值得自豪的是:2008年9月6日,我们祖孙三代有幸出席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并且登上了万里长城!</h3> <p class="ql-block"> 不到长城非好汉!</p> <h3> 2000年夏天,在美国西雅图,妈妈高兴地会见了我的恩人、房东卡尔森老太太,两位老母亲紧握双手,热烈拥抱。妈妈深情地对卡尔森老太太说:"您对天骥及他全家的极大支持和帮助,是我这个亲生母亲也无法做到的。我要衷心地感谢您!" 卡尔森老太太去世之后,妈妈多次叮嘱我:"每年都要代表我们全家去给卡尔森老太太扫墓。" 妈妈,我照您的嘱托做了,还将继续做下去。</h3>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以夫妻之间和对家庭、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走完了您们的人生,您们走得极为精彩!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您们并没有留给我们多少钱财,但留给我们的却是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爱的奉献,"心态决定人生"。我们一定会将它继承、发扬、光大。</span> 至今,您们的音容笑貌、您们的精神、灵魂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愿您们在天之灵安息! 下辈子我们还做您们的儿女,还要继续您们爱的奉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