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黄鹂

北国风光

<h3>黑枕黄鹂</h3><h3>中文学名: 黑枕黄鹂</h3><h3>拉丁学名: Oriolus chⅰnensis</h3><h3>别称: 黄鹂、黄莺、黄鸟</h3><h3>命名者及时间: Linnaeus,1766</h3><h3>英文名称: Black-naped Oriole</h3> <h3>黑枕黄鹂</h3><h3>鸟纲,雀形目,黄鹂科,20个亚种( 中国有2个亚种 )。</h3> <h3>黑枕黄鹂</h3><h3>益鸟。不仅羽色艳丽,鸣声婉转,而且嗜食昆虫,在植物保护中意义很大。</h3> <h3>黑枕黄鹂</h3><h3>中型雀类,体长23~27cm。通体金黄,两翅和尾黑色。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并向两侧延伸和黑色贯眼纹相连,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带,在金黄色的头部甚为醒目。</h3> <h3>黑枕黄鹂</h3><h3>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半岛,南亚,东南亚。国内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外,其他多数省区均有分布。</h3> <h3>黑枕黄鹂</h3><h3>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通常每年4~5月迁来中国北方繁殖,9~10月南迁。</h3> <h3>黑枕黄鹂</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呈3~5只的松散群。</h3> <h3>黑枕黄鹂</h3><h3>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h3> <h3>黑枕黄鹂</h3><h3>繁殖期间喜欢隐藏在树冠层枝叶中鸣叫,鸣声清脆婉转,富有弹声,并且能变换腔调和模仿其他鸟的鸣叫,清晨鸣叫最为频繁,有时边飞边鸣,飞行呈波浪式。</h3> <h3>黑枕黄鹂</h3><h3>主要食物有鞘翅目、鳞翅目、尺蠖蛾科幼虫、螽斯科、蝗科、夜蛾科幼虫、枯叶蛾科幼虫、斑蛾科幼虫、蝶类幼虫、毛虫、蟋蟀、螳螂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如桑葚、野葡萄等。</h3> <h3>黑枕黄鹂</h3><h3>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阔叶林内高大乔木上。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5枚,多为4枚。</h3> <h3>黑枕黄鹂</h3><h3>雌雄亲鸟共同肓雏,每日亲鸟喂食平均在100次左右。晚上雌鸟与雏鸟同在巢中,雄鸟则在附近的小树上歇息。</h3> <h3>黑枕黄鹂</h3><h3>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ⅠUCN )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 1——低危( LC )。</h3> <h3>白河精灵 - 黑枕黄鹂</h3><h3>2017年7~8月,摄于南阳域区白河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