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脑扁桃体下疝首先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 在19世纪末提出,所以,这个病还有个英文名字叫Chiaris畸形。</h3><h3> 畸形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一般为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呈烧灼样放射性疼痛,少数为局部性疼痛通常呈持续性疼痛,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h3><div> 其他症状有眩晕,耳鸣复视,走路不稳及肌无力。</div><div> 常见的体征有下肢反射亢进,上肢肌肉萎缩。多数患者有感觉障碍,上肢常有痛温觉减退,而下肢则为本体感觉减退。眼球震颤常见,出现率43%。软腭无力伴呛咳常见。视盘水肿罕见,而有视盘水肿者多伴有小脑或脑桥肿瘤。 </div> <h3>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枕骨大孔和上颈椎对小脑、脑干脊髓、第四脑室及该区其他神经结构的压迫,在可能的范围内分离枕大池正中孔和上颈髓的蛛网膜粘连,解除神经症状,缓解脑积水。</h3><div> 凡患者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或颅压增高、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因脑干受压出现喉鸣、呼吸暂停、发绀发作、角弓反张Honer综合征、吞咽反射消失以及小脑功能障碍等均应行手术治疗。</div><div> 手术方式包括枕下开颅上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或脑脊液分流术。有人认为Ⅰ型可行枕下减压术,而Ⅱ型仅作分流术即可。一般作颅后窝充分减压术,即切除部分枕骨鳞部及第1或2颈椎椎板,切开硬膜并分离粘连,探查第四脑室正中孔对于有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未能解除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div> <h3> 今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一例。</h3><h3> 患者52岁女性,以头昏痛及胸腰背部疼痛来院。检查确诊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今日行寰枕减压手术!</h3> <h3> 术中采用枕后直切口!微创概念让我们的切口越来越小! </h3> <h3>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术区干净!</h3> <h3> 减压明确,患者术后苏醒良好,无明显不适!</h3><h3> 周末谨以此手术献给我们的老师!</h3><h3> 老师们,教师节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