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乡愁叫当初的感觉

片羽

<h3>文/过福堂</h3> <h3>  相隔几十年,与儿时的邻居大姐相逢,有种久违的亲切感。模糊记得,当初,她和我姐带上我,去县城周边的水粉作坊吃过好几次出筒粉。那是我不一般的温馨记忆。谈起水粉,她兴致很高,可话到最后感叹,那时感觉味道多么好呀,可现在怎就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呢?</h3> <h3>  这种感觉不少家乡人有,不仅是对水粉的,更有对南丰蜜橘的,总觉得没有过去的好。是这些东西本身不如原先的,还是人本身变了?</h3><h3> 也许这些因素都是有的。</h3><h3> 以前的水粉,用的是猪筒子骨文火熬制的汤,现在找遍全城,怎就难闻到筒子骨汤粉特有的清香呢?</h3><h3> 以前橘树每年会施上池塘里的淤泥,现在池塘怎就基本上不见了呢?</h3><h3> 年货应有尽有,随时都能现购,年味怎就反而不浓了呢?</h3><h3> 零食是越来越多,怎就没有以前的什锦菜好吃呢?</h3><h3> 一个园子,当初觉得很大,长大后去看看,发现并不怎么大呀!</h3> <h3>  我想到自己的感觉经历。</h3><h3> 每当与人聊起儿时读过的小说,就滔滔不绝,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小说中的人物、场景、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不怕人笑话,我多半把自己当成里面的男一号。今年暑期到宁波镇海中学参观,在诸多的历史景观中,最让我动心的是柔石亭。据说柔石曾任教于此,其小说《二月》就是以此地为场景构造出一个梦幻般的"芙蓉镇"。当时我是何等亢奋呀!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情感底色,那是我早年阅读世界里的温馨记忆。因为有诸多这种感觉,我很想重翻一遍这些过去看过的小说。</h3><h3> 记得有本民国小说《愤怒的乡村》,前面有个章节写到星空下,葛生嫂摇着扇子,抱着孩子,一边看着一群大孩子扑捉着萤火虫,一边与邻居聊着小叔子华生成家立业的事。就是这么一个细节,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朦胧美。四十年来,其美好的印象在我脑海时隐时现。这次我特地从网上搜了出来重读。你猜怎么着?结果,没能找到当初阅读的感觉,使我心理落差很大,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是现在去重读《二月》,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呢?书还是那个书,情节还是那个情节,阅读的感觉竟如此不一样!</h3><h3> 我承认现在的自己阅读多了,经历多了,情感也麻木多了。也许,正是如此,才越发向往当初的感觉吧!</h3><h3> 也可能跟阅读的环境有关。过去在户外纳凉是常态,生活的体验与小说的描写有相通之处,更能产生共鸣吧!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了啦!</h3> <h3>  不管哪一种,都归于历史情结吧,所以才有&quot;什么也比不了当初的感觉&quot;的感慨,所以才添一份乡愁在心中。</h3> <h3>  我想起一首唐诗:&quot;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quot;诗人的心态真好!时过人非,还能保持这份当初的感觉。</h3> <h3>2017.9.9</h3><h3> (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