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号与工匠精神

昆祥手艺

<h3>今天的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品,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不也是文化遗产么?工艺的磨炼如同心性的修炼,都要历经千百种艰辛。当它以一个成果的姿态去迎接众人的赞誉时,我们不应忘记,那幕后的工匠精神。</h3> <h3>很难想象在现在这个时代,随着大数据,云端,移动互联网等等词语一同火起来的,居然还有一个工匠精神。在全国两会中,&quot;工匠精神&quot;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h3> <h3>到底什么是工匠?说白了,就是做技术的人。</h3><h3><br /></h3><h3>这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喜欢和事物打交道的。工匠就是后者。做技术的人是略有一些沉闷的。他们对于钻研事物本身的热情,远远超过和人打交道的热情,这才是他们安心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h3> <h3>并非每个人都适合钻研技艺。有些人重复做一件事情几个月,一两年,已经无比厌烦,但真正的&quot;工匠精神&quot;,总是出自于几十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h3> <h3>  工作,究竟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生命的修行?一念之差,结果迥然不同。</h3><h3><br /></h3> <h3>人生其实本来就是一场重复。但平庸和卓越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对待重复。 </h3> <h3>如果对重复感到厌倦,就算是更换环境,更换工种,也不是解决办法,因为不懂得专注和坚持的人,不能守住枯燥、冗长和反复作业的人,是无法在任何一个行业做出成果的。学会专注,专注一个点,把一个点无限的放大,才能领悟到很多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一旦在这个点上拥有了很大的成就,其它类似的技术也就触类旁通了。此时即便再去学习完全不同的领域,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h3> <h3><br /></h3><h3>做技术的人,每一天都在修行、修心、修技、修身。</h3> <h3>修的过程中总会彷徨、总会迷惘,总会退缩,甚至想要放弃,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终要不要选择坚持,决定了一切。技术没有捷径,技术没有止境,技术拼的就是过硬,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个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和快乐,苦尽才会甘来,熟能生巧之后,那些信手拈来的创意才会大驾光临。</h3> <h3>任何卓越的成果背后都有枯燥甚至令人难受的坚持,精彩纷呈的背后不光是灵感,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和打磨。</h3> <h3>  一个张口闭口谈思想的人,抛给他一个具体的问题去处理,就是对他的最好检验。工匠精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热情、耐心,和逻辑。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劳动。不但要克服未知的困难,还要解决一系列无故冒出来的障碍和问题。更要经常面对挫败。</h3><h3><br /></h3><h3> 要经历无数次的测试,才能把一个好的构想和设计最终凝固成美丽的成品,但作品诞生的时刻,所有的努力才得到回报。而那些牺牲掉的半成品、残品、次品,都是不得不上缴的学费。</h3><h3><br /></h3> <h3>当灵动的制作过程最终凝固成曼妙的成品,在这件固定的成品背后,是多少次的修缮和试错?技术之难,在于细节的复杂。它考验的并不是宏大的构想,而是每一处细节应当如何处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