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游记

巴山夜雨

<h3>对于成都的杜甫草堂,现代诗人冯至一言蔽之: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h3> <h3>杜甫的一生无一例外的没有摆脱十年寒窗、博取功名、奉儒守官、封妻荫子的仕途理想。他的青年时代,恰逢开元盛世。那是一个物质充盈,富于快乐与朝气的自信的年代。这时的杜甫和他所生活的国家一样,是幸福和快乐的。但是,他的一生和国家的命运被安史之乱分成了前后两段。杜甫亲历并见证了唐朝的由盛而衰,命中注定,这样的时代背景致使他沉重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却也成就了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只能仰视的高峰……</h3> <h3>在逃避战乱,颠簸流离的后半生中,唯有成都的草堂岁月,使杜甫得到了暂时而宝贵的安宁。</h3><h3><br /></h3> <h3>这座位于成都的草堂,是诗人亲手建立起来的一所乱世中的桃花源,灾难后的庇护所。</h3> <h3>当杜甫置身于这所远离喧嚣与车马的草堂时,他那颗历经沧海苦难的心灵逐渐平静了下来。</h3> <h3><br /></h3><h3>他那原本因为: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而忧愤百集的心变得柔软了;在草堂他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笑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他那原本因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而郁郁寡欢的眼变的活泛了。在草堂他写下了: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在草堂温润而细腻的滋润中,他重归平静与安详。</h3> <h3>徘徊在草堂幽深的园子里,落花浅草,游鱼翠竹,想起那个曾经在成都清秀的山水里安放了上千个日子留下了数百首诗作的老人。这座杜甫草堂因为他的诗歌而永恒,因为他的灵魂而闪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