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骨折后遗症

枫叶红了

<h3><b>  童心不泯,想学轮滑,想感受在操场上像飞一样的感觉,于是买了一双花式直排轮。</b></h3> <h3><b> 2015年11月5日傍晚18:00左右,刚学会一点,就迫不及待去操场上飞驰,脚下轮子飞快向前疾驰,身子失去平衡,被重重的摔倒在操场上,当即将左肘关节摔断。</b></h3> <h3><b>  在本地县级中医院做了钢针复位固定手术,六周拆石膏,十周取钢针,发现手肘不能弯曲和伸直。在康复科强行被动弯曲、伸直锻炼一个月无效,又回家自己吊砖头、沙袋、提水桶等,苦苦锻炼两个月。</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再怎么努力,弯曲</b><b>也扳不上去,</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定格在90度。</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摸不着脸</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摸不着肩</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没法扎头发</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直欠25度</b></h3> <h3><b>  寻遍省市多家三甲医院,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能治了。其中去过成都军区骨科医院,要求医生做关节镜松解手术,当时医生的回答是:目前川内恐怕无人能做。</b></h3><h3><b> 身体残痛的折磨,心灵渺茫的创伤,那段日子真是没法叙述。也就在这个时候,又从医生那里得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肘关节骨折后留下功能障碍,终生残疾。想到以后自己也这样了,悲从中来,食不安,睡不寝。</b></h3> <h3><b>  原来,周总理的胳膊受过伤。1940年3月,从苏联治疗归国后,在延安做胳膊拉直锻炼,但还是没治好。从此周总理的右胳膊,要么弯曲,要么特意保持某种姿势。</b></h3> <h3><b> 亲朋好友、同事领导都安慰我,要接受现实,可我哪里甘心就这样残疾着度过后半生。</b></h3><h3><b> 终于我在网上搜寻并发现了一个《好大夫》在线平台,好多髁上骨折后活动障碍的患者,都是在上海六院范存义教授处做的松解手术,术后都恢复良好。</b></h3><h3><b> 在《好大夫》上,我浏览了各地专家名医给患者的回答,都是“三思,尽量不做,说不定做了还不如做之前”,当浏览到范教授的个人网页时,2800多条网络咨询,范教授的回答是“术后只要功能操练跟上,屈曲会明显增加,伸直也会显著改善”。</b></h3><h3><b> 范教授的自信让我看到了希望,真是绝路逢生啊!</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于是,2016年3月12日,我在《好大夫》上提交了挂号申请,但门诊队已排到了4月11日。</b></h3> <h3><b> 2016年4月11日,在门诊室,来自全国各地,跟我一样的患者40多人,范教授一一测量角度,叫医助记下电话号码,并肯定的对我们说,没问题,手术后可以恢复到100%,告诉我们不要再锻炼了,静等手术就行了,强行硬扳会造成第二次伤害。</b></h3><h3><b> 看了这么多专家名医,只有范教授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对绝望中的我又怎是一个欣喜能形容的啊!</b></h3> <h3><b> 门诊结束,午后我随院车到上海六院东院住院处,想看看有没有正在治疗的病友,多多了解一些情况。来到骨科一病区,看见很多刚做完手术的病友,情况都跟我差不多,都恢复得很好,这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b></h3> <h3><b> 2016年9月5日,手术排队5个月,终于接到了上海六院的手术通知。坐在去上海的长途汽车上,我既期待又有些害怕。</b></h3> <h3><b> 2016年9月8日,从不同省份赶来今天手术的人有5个,上午做了2个,我是下午第二个。</b></h3> <h3><b> 2016年9月9日,术后第1天,医生帮助压到最大角度,并鼓励我们咬牙坚持锻炼,一定能完全恢复。今天做30个屈伸,对于这只刚做了关节松解、韧带重建的手臂,要做一个屈伸多难啊!1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b></h3> <h3><b> 2016年9月10日,术后第2天,今天做60个屈伸,以后每天加30,直到150,没办法呀!为了手臂恢复正常,忍痛也得上上下下反复扳。</b></h3> <h3><b> 2016年9月13日,术后第5天,训练后的角度能到锁骨了,但最多能保持20分钟,就会反弹。</b></h3> <h3><b> 2016年9月18日,术后第10天,我们都来自不同省份,同一天由范教授手术。虽然我们训练时都会痛得哇哇叫,但我们都知道,能找到范教授手术,这只胳膊就离康复不远了,所以训练之余我们也很快乐。</b></h3> <h3><b> 2016年9月21日,今天要出院了。训练后直0度,弯曲135度。一年都没法用左手接电话、拿水杯,今天终于可以做到了。但最多保持30分钟就会反弹。</b></h3> <h3><b> 2016年9月29日,出院后的功能锻炼,艰苦而漫长。每天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扳上扳下。压直容易一些,不费多大劲。</b></h3> <h3><b> 弯曲练习有些难,用尽力气好不容易扳到位了,健手放开,就立刻反弹了。每次练习完成,都得忍痛上锁10分钟,角度才会保持得久一点。</b></h3> <h3><b>  带着支架难受,特别是睡觉,怎么放都难受。晚上手臂直着睡,早上起来就会僵硬成直的,曲着睡就会僵硬成曲的,要扳一个小时左右才能缓解。</b></h3> <h3><b>  2016年10月22日,今天去上海取支架,戴着沉重支架的日子,终于快结束了。</b></h3> <h3><b>  2016年10月25日,通过一个半月的康复训练后,拆掉架子,直0度,曲140度(差一点到肩),角度基本到位。要保持这个角度,还需继续锻炼。</b></h3> <h3><b>  伸直0度,虽然不是最理想的角度(理想值-10),但手臂直了,走路不别扭了,也不影响形象了,所以很满足了。</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拆掉架子后,骨头上留下了孔。</b></h3> <h3><b>  2016年12月8日,松解术后功能训练3个月,掌心向上自然伸直,两手臂看起来一样。</b></h3> <h3><b>  掌心向下自然伸直,0度与-10度有差别,但不比较看不出来。</b></h3> <h3><b>掌心向内自然伸直,两手臂看起来一样。</b></h3> <h3><b>  掌心向外自然伸直,0度与-10度差别较明显,但生活中很少会用到掌心向外,所以无大碍。</b></h3> <h3><b> 主动弯曲还差20度到肩,但用力扳几下就能到位。僵硬现象已不明显,在家窝居3个月,终于可以出去走走逛逛了。</b></h3> <h3><b>  2017年3月14日,松解术后康复训练6个月,主动自然弯曲到肩了,但与健侧相比,似乎还差10度。</b></h3> <h3><b> 惊喜的是,伸直似乎炼出了一点负角。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早、中、晚还得各扳20个屈伸才行。</b></h3> <h3><b> 今天,2017年9月8日,松解术后功能训练整1年,屈伸角度已完全达到正常值(-10――150),也可以不用再扳了。我的胳膊又重生了!</b></h3> <h3><b>掌心向上自然伸直,与健侧完全一样。</b></h3> <h3><b>掌心向下自然伸直,与健侧完全一样。</b></h3> <h3><b>掌心向内自然伸直,与健侧完全一样。</b></h3> <h3><b>  最难的掌心向外自然伸直,也与健侧一样。</b></h3> <h3><b>弯曲角度,与健侧一样,达到了正常值。</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是手臂力量小了很多,但不关事,</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反正也不干重活。</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手臂屈伸自如,恢复如初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次这么深刻的感受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健康是如此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 <h3><b>  8月23日也接到了上海六院的回访电话。在此衷心的感谢范教授以及他带领的一支业务精湛、为人友善的优秀团队,真心敬佩范医生精湛的医术。父母曾经给我一双健康手臂,虽然中经折断,留下了功能障碍,而不幸中的万幸,是范医生又让我的手臂获得了重生。</b></h3> <h3><b>  不知如何感谢医生,唯有将我的治病经历做成美篇,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帮助到更多像我一样的患者,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范教授来治疗。</b></h3> <h3><b>  以前到处求医时,也遇到来自不同地方的肘关节活动障碍的人,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都是不能治了。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的幸运,来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一位医术精湛,对肘关节松解在整个亚洲都很有权威的范存义教授手术。</b></h3> <h3><b>疗伤美篇发布一年多,收到相似患者咨询,为相似患者树立了信心,让相似患者看到了希望。</b></h3><h3><b>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相似患者,让他们早日摆脱痛苦,看到未来。</b></h3><h3><b>感恩的心,感谢有您!感谢范教授让广大肘关节僵硬患者重拾生活信心!</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