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无价

<h3>情义无价[二]</h3><div><br></div><div>胡碧波</div><div>2012-7-3 14:20</div><div>听说书法家邹正先生要来,激动得一夜未眠,天没亮就起床忙开了。</div><div>收拾完房间的卫生,备齐笔墨纸砚,联系好餐馆的包间,还专门购买了一份本地有名的土特产。一切就绪后,静静的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时焦急的瞟一眼墙上的挂钟,思绪随之神游起来。</div> <h3>二十多年前,我在澧县县城的一所学校担任美术老师。那是九二年五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初夏的阳光通透明快,稍微有点闷热,我上完第三节课刚回到寝室,忽然听到办公室的同事在外面叫唤,说有客人来访。我赶紧打开房门,只见一个很难辩出实际年龄的陌生人迎面走了过来,脸上挂着不太自然的笑容。来客看上去身体比较单瘦,皮肤黄中带黑,显得营养不良,衣服穿得很破旧,基本上辩不出本来的颜色,洗得泛白的解放鞋,布满灰尘和泥巴,斜背着一个布制军用挎包,手里夹着一大捆书法作品和破了袖口的土黄色毛衣,一副风尘仆仆略显疲惫的样子。进得门来,首先自报家门,然后有点欲言又止,在我疑惑的追问下,他才支支吾吾的说明来由。从华容老家出发,准备去武汉拜访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车过常德后不慎遭遇小偷,身无分文,被迫在澧县下车,由于人生地不熟,掂量很久,只好找个本地的书画同行来寻求帮助,多处打听,就找到你了。听完这般描述,我不由得又把他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虽然面临困境,但没有丝毫的乞求和低微,举止不卑不亢,土气中透着高雅,落魄中挺着高贵,表情无奈而坚毅。接下来的交流更让我刮目相看,邹正翻开随身携带的相册,向我介绍在国内部分城市以及新加坡、日本和美国举办书法展览的情况,以及和一些艺术名家交往的照片。然后,摊开自己书法作品,细心讲解,侃侃而谈的神情和先前旁若二人。那格调清新、个性鲜明的墨迹,实在难以和眼前这个四处飘泊、其貌不扬的农村汉子联系在一起。邹正还底气十足的告诉我,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筹办一家国家级的农民书画院。当时看来纯属个天方夜谈式的志向,我虽然心存怀疑,但还是投注了敬佩和期盼的目光。</h3> <h3>中午在学校食堂简单的吃了个便餐,告别时,我拿出二十元钱塞在了他的手里,尽管不多,也相当于当时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做前往武汉的车费还是绰绰有余。邹正硬要把他身上的毛衣抵还给我,我谢绝了,真诚的说: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你,是我们的缘份,祝你心想事成,一路平安。此时一别,因为交通和通讯的原因,竟然二十多年音信全无,但心里还是时常想到这个奇特的人。</h3><div>去年,闲瑕时在网上游览,忽然看到一则关于邹正的新闻报道,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中国得一书画院院长,这个拥有一系列耀眼头衔、特立独行的书法怪才,会是那个土里土气贫困僚倒的邹正吗?可能重名吧。通过那篇文章我搜到了邹正的博客,一看照片,马上断定,是他。虽然容颜已变,装扮也今非昔比,但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依旧,执着坚忍、迷茫高深的眼神没变,只是多了一份从容和儒雅,孤傲和狂放。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在他的博客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没想到,邹正看到留言后马上主动与我取得了联系。当一个陌生而又似曾相闻的声音,穿越二十多年的遥遥时空,如此清晰的传递在我的耳边时,恍若梦境。邹正告诉我,2001年到常德参加一个活动,曾经专程去澧县,因为县城的变化太大,没有找到过去的那所学校,只好扫兴而归。身为享有盛誉的著名书法家,居然十分清楚的记得那件往事,并一再表示谢意。</div> <h3>不久,央视国际频道对邹正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专访,身着唐装的邹正,面对亿万观众,谈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谈他钟爱的书法艺术,语调平缓,神情坚定。作为草根出身的艺术家,邹正以其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当年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几年后,几十年后,邹正又会怎样?实在难以想象。因为,他是一个心气高昂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男子汉。</h3><div>“车已过张公庙大桥”。 “滴滴”的信息声把思绪拉回现实,我即刻赶往约定的地点。不一会,一辆黑色小车稳稳的停了下来,从副驾驶上匆匆走下一个理着平头、长满长须、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颇有艺术家派头的中年男子。不用介绍,也不用称呼,眼神一对上,两双不太年轻的手,伸过二十多年的风雨云烟,紧紧的握在了一起。</div> <h3>席间,不胜酒力的我,也兴味盎然的举起了酒杯。为二十多年淡淡的牵挂,为二十年后难得的重逢,频频把盏,酣畅淋漓。邹正一会儿也渐显醉意,回首往事,大家都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从二十多岁的淳朴青年,到年近五旬的成熟男人;从浪迹江湖的贫寒学子,到造诣不凡的书法名流。山重水复,荆棘坎坷,一路走来,人生苦旅。</h3><div>吃完饭,一行人来到我的书房。趁着酒兴,邹正摊开一张四尺整宣,摆开架式,在书桌前思忖片刻,然后蘸墨落笔、纵情挥洒。只见他笔舞龙蛇,时而如雷电霹雳,时而似微风细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墨迹未干的佳作,我爱不释手,细细品味把玩。点划之间,饱含着人世间的迭宕起伏和沧桑,薄薄的宣纸,承载的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艺术情缘。陪同邹正同来的朋友悄悄告诉我,现在邹老师的书法润格是每平尺八千以上,这幅作品以他自己的诗为内容,又是满怀激情的得意之作,更是价值不菲。说罢,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羡慕之情。</div> <h3>一个誉满京城的书法大家,屈尊往返上千公里来到偏远的南方小镇,看望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这笔帐又该如何计算呢,此刻,我不禁默然感叹;情义无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