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月26号来到了长林大队夏家饭店,受老知青管岐明,王喆同学为我们这次的到来接风宴请。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h3> <h3>当年长林大队的医生郑丽华也来了,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h3> <h3>首先管岐明贺祝酒词!</h3> <h3>维强在微信上发表感言</h3> <h3>马金荣入乡随俗酒量还真不错👍👍</h3> <h3>巜同学情深》由王哲、管岐铭等同学为我们一行老同学接风洗尘,宴请大家。老同学多年未见热忱的问候、祝福,谈笑风生,真挚的同学情义,无以言表。大家纷纷合影,保存这幸福快乐的场景,留作美好、珍贵的回忆。大家恋恋不舍,很晚才都散去。</h3> <h3>与郑丽华合影</h3> <h3>管岐明和金玉合影</h3> <h3>留守知青马金荣与李俊慧合影</h3> <h3>马金荣唱歌,潘娟激动的哭了。</h3> <h3>长林大队医生郑丽华向在座的知青们敬酒🍻</h3> <h3>金玉敬酒🍻</h3> <h3>大家为明天更美好举杯共饮!</h3> <h3>管岐明,王喆敬酒🍻</h3> <h3>于龙彩前来敬酒🍻</h3> <h3>龙彩左边是王喆右边是张连合,他们都是留守知青,为了黑土地奉献出了他们的一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知青之歌。愿你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h3> <h3>马金荣和郝维哲也是留守知青,她他们坚守了信念,扎根在了边疆,看他她们过的这么幸福快乐,我们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h3> <h3>马金荣为大家唱了一首, 好人一生平安。</h3> <h3>马金荣看到我们来了,兴奋的高歌一曲,在天津有事没能来的李春云同学,在微信上也发表了感言。</h3> <h3>马金荣与李宝瑞合影</h3> <h3>再到长林的大桥上看看,一晃48年过去了。我们的青春就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往事历历在目,勾起了许多的回忆。</h3> <h3>维强看到了微信上发来的长林大沟的照片,激动的作诗一首。</h3> <h3>27号开始我们分各小队活动,到各队去看望老乡们。经过同学们到处打听当年的大爷,大娘们都不在世了,只找到了他她们的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子女,最终还是找到了几个我们想要见的人。下面就是各队的活动汇报。场面十分让人感动。</h3> <h3>这是长林一队的同学们和乡亲们的合影。</h3> <h3>这就是一队知青原来住的房子,但是门已经被砖头块砌死了。</h3> <h3>这是长林二队,老米家的房子,家里没人,到外面干活去了。</h3> <h3>从二队的后岗往前看是这样的</h3> <h3>寻亲的道上,乡亲们天津学生来看你们来了!</h3> <h3>挨门挨户打听</h3> <h3>终于找到了几个当年一起干活的老乡,见面都像是在猜谜语,首先是相互猜对方叫什么名字,最后说对了顿时热泪盈眶!毕竟是40多年没见了!</h3> <h3> 我们来到跑望已久的,当年下乡、插队的小山村。长林、南荆、程家屯。村子当年的模样虽还依稀可见。主街道铺柏油路但变的比以前窄了些,茅草士房已变成高大镶着磁砖,显得富贵,有的盖克二层楼,更明显富贵。我们站在大街上自报家门,当年的天津学生看你们来了,这一突然消息,逐渐宣传传开来,乡亲们逐渐都聚拢过来,不大一刻,人越聚越多。这时,其中有人认出我们并且叫对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我们都非常兴奋,犹如梦幻似的,大家争抢着问着问那,我们几乎应接不暇……紧紧地握手,热烈地拥抱。我们回忆着当年,见到那思念之极的哥、嫂,两行热泪已不由自主,我们只是紧紧相拥,但却不知说些什么……此时些刻如暴风雨时的一道闪电,突然划破了夜空,划进了头颅,穿进了胸膛。敬爱、纯朴的乡亲,挚爱的兄弟姐妹,你们让我们永生难忘,我们会永记心中!</h3> <h3>他就是当年给我们记工分的社员干部,他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说明我们知青一直在他的心中。</h3> <h3>很遗憾当年知青的毛坯房己经不在了,分给了村民又重新盖了新房,我们只有在原来的位置上大家合影留念了。</h3> <h3>瞧,散养的鸭子自由自在。</h3> <h3>亲如姐弟</h3> <h3>三队南井子的同学看望老乡们的情景</h3> <h3>春云去年到南井子看望老乡们的合影</h3> <h3>又找到了一位老乡,</h3> <h3>亲如姐妹</h3> <h3>和乡亲们合影留念</h3> <h3>下面是五队返队情况,从照片上看非常圆满,请看照片和视屏就知道了,不再一一解释了。</h3> <h3>好感人哦!😹😹</h3> <h3>相见时间很短,我们要走了,真是依依不舍,是这块黑土地润育了我们的青春,虽然吃了不少的苦,但是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受益终身,我们是最自食其力的一代人,是永不蜕变的一代人👍👍是共和国的脊梁!再见了乡亲们,愿你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永远幸福康健!yu</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