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王屋山的客人到大美山西情系《佛国情缘》记实2017、8、11、李琳製

李琳

<h1>2017年8月12日上午在忻州中元数码有限公司二楼展出非常成功,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经济日报、山西青年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忻州日报、忻州电视台、山西新闻网忻州频道、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三晋传媒网忻州频道、大美忻州、画说忻州、视觉忻州公众平台等省、市新闻媒体全程采访报道。</h1><h3><br /></h3><h1>本次展出的30余幅摄影作品,幅幅凝聚着摄影家樊文珍先生</h1><h1><br /></h1><h1>的辛勤汗水与艺术造诣。集中展示了世界遗产五台山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的佛教盛事,鲜为人知的僧尼生活,弥足珍贵的佛国珍宝,神秘静谧的佛家境界,古朴醇厚的民俗风情,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迅速发展的旅游经济,受到参观者的广泛赞誉。</h1> <h1>省市领导前去祝贺。</h1> <h1>2017.8.11日与先生的同班同学贾善忠先生(济源市原政协主席,济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济源市老年摄影家协会主席。)以及其夫人在内的五人驱车前往祝贺。我们全是樊先生的粉丝。</h1> <h1>这是報社记者对樊先生进行釆访。</h1><br /> <h1>  樊文珍先生的部分作品。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映辉照,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存一山,被摄影人视为创作的"福地"与"高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h1><h3><br /></h3> <h1>面对众多的记者与摄影爱好者,摄影家樊文珍先生表示,在今后的摄影工作中,将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拍摄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为繁荣忻州乃至全省、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h1> <h1>摄影家樊文珍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奔忙在他深深热爱的忻州大地上,拍摄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新闻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科技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忻州日报等媒体发表,先后荣获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山西省摄影艺术展览金、银、铜奖,山西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山西省新闻摄影年赛金、银、铜奖,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十佳摄影,忻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殊荣。</h1> <h1>参观的人群络驿不绝。</h1> <h1>樊老师与我的儿女亲家亲切握手,常先生是原平市书协主席,并赠送了《光影史诗佛国情缘》的字画,为展会添加了一笔重重的色彩。</h1> <h1>作品展示</h1> <h3>与樊先生和亲家合影留念。亲家常潮民先生原平书协主席。</h3> <h1>我与济源原政协主席贾善忠先生有幸认识了忻州市宣传部部长周如壁先生并合影留念。</h1> <h1>郎才女貌秀恩爱。</h1> <h1>贾主席在与同事切磋。</h1> <h1>摄于忻州顿村联通培训中心温泉度假酒店。</h1> <h1>六骏图与孙总合影。</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清趣图与刘总合影。</font></h3> <h1>顿村温泉度假酒店。</h1> <h1>挑一件</h1> <h1>参加完上午的开幕,午餐后我们去参观了阎锡山故居。</h1> <h1>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后逃离山西,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病逝于台北。</h1> <h1>8月12日下午我们一行来到定襄河边村阎锡山故里</h1> <h1>与朋友王老师在阎锡山故居合影。</h1> <h1>据说300年前,就有村民在此居住。相传他们是追随崇祯皇帝的四皇子到此隐居的,他们还有一个任务:世代守护着明朝埋藏在这里的宝藏。只是傳说而已。</h1> <h1>细看那青山中的一点红。是贾主席打着小红伞。</h1> <h3><br /></h3><h1>几百年来,人们在海拔约2300多米高山的半山腰,背倚悬崖,面临深渊,在绝壁上建房屋。村里唯一的"主干道",竟然也是在悬崖之上用木桩一根一根架起来的。</h1> <h1>悬空村的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形成一个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从外观看,因为山腰空间狭窄,房屋后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则悬空而建,从山缝中伸出的几个木桩,把村子整个支了起来,给人的感觉有些摇摇欲坠。</h1> <h1>悬空村的发现,是几名户外爱好者在山西宁武附近的大山中穿行,当他们走到王化沟附近时,暮色已经降临,于是准备在当地露营。也就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发现在不远处,居然有几点灯火。此处荒无人烟,尤其是入夜后山影重重,寒风阵阵,那几点灯火在夜色中看上去犹如鬼魅……几位探险者又惊又惧,一番商量后,决定一探究竟,于是发现了悬空村,。</h1> <h1>我们13号一大早就前往宁武万年冰洞,不凑巧的是冰洞的发电机坏了不能入内,只好返回, 在返回途中游了悬空村一举两得,游完悬空村去芦芽山旅游中心㧱到去冰洞的免费门票向冰洞进发,时间一点也没浪费。</h1><h1>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海拔2300米。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全国之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冰洞深100余米,分上下五层。洞内四壁皆冰,常年不化。洞中的冰笋、冰柱、冰瀑、冰葡萄、冰钟乳分布于各层空间,晶莹剔透,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宛若地下"水晶宫"。冰储量最多,已开发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等,洞内壁上皆冰,堪称一个冰的世界。</h1><h1><br /></h1> <h1>  洞内寒气逼人,冰笋玉立。"好冷啊!贾主席夫人李玉梅女士忘了寒冷拍摄出一副副大片。她太认真太投入了。向玉梅学习。</h1> <h1>看什么看 好好照。</h1> <h1>好专注啊!小心脚下滑。</h1> <h1>我不怕冷肉厚 借了贾主席的防晒服就进洞了,还有比我更不怕冷的褲叉背心就进来了。三个字"爽歪歪"。</h1> <h1>抱着人家的宠物狗狗取暖。</h1> <h1>冰洞里有许多冰针,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冰帘。还有冰团,看上去就像大大小小的蘑菇云,用 彩灯 照在冰洞里,犹如进入人间仙境,美丽极了,我顺着阶梯观赏,竟然忘记了寒冷。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出了美丽的万年冰洞。 不虚此行。 </h1> <h1>离开冰洞驱车前往汾河源头。</h1> <h3><br /></h3><h1>  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这条河流的源泉之一就是宁武县管涔山支脉楼子山下的水母洞,如今的水母洞所在的位置上面,建造了汾源阁,高15米,分三层,一层的水母殿内塑有水母像,然后即是水母洞,在与汾源阁相邻的小山上有雷鸣寺,原来汾河源暗流奔涌雷鸣不断,寺早已毁坏,现在看到的寺庙是1997年恢复重建的。寺院雄伟游客、香客不断。寺院下面有座财神庙香火旺盛。</h1> <h3><br /></h3><h1>  汾源湖旁有汾源阁。阁分三层。一层为水母殿,二层为台骀殿,三层为广济菩萨(民间称"五爷")殿。水母殿内有水母娘娘塑像,其传说与太原晋祠的水母娘娘相似,当地人称二者系姊妹。有泉水自塑像下涌出,在殿前水池中汇聚成沼--这便是"汾源灵沼","汾源灵沼"这四个字在唐代已出现,现在还有一块唐代石碑藏于汾源阁中。这里原有水母殿和台骀祠,后来毁了。1997年建了这座汾源阁,人们将这里视为汾河正源。</h1><h1>打一桶清凉的井水,喝上一口沁入心脾,顿时感到五臟六腑之清透。</h1><h1><br /></h1> <h1>精心拍摄。</h1> <h1>14日我们在朋友的祝福下离开了没有玩够的、美丽的忻州,前往太原方向,在傅山碑林公园顿足。</h1> <h3>傅山书法碑林公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南,汾水之滨。公园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有一进四院仿明清建筑。园内回廊、池水、石山、亭阁,结构严谨,市局得体、是一处园林荟萃的景点。各种建筑多以傅山书写的条幅题名,如园内人工湖池"得香池",为傅山"得造花香"命名。另有承颜堂、鼎臣殿等大型殿堂建筑。景色怡人,是休闲娱乐好去处,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在这里经常交流筆会 。</h3> <h1>有幸碰到老年书画家 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楊玉翠女士和她先生及小外甥。</h1> <h1>名师出高徒</h1> <h3>展示拳脚</h3> <h1>和小宝贝照个像。</h1> <h1>中午离开碑林公园前往晋祠公园。</h1> <h1>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h1><h1>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h1> <h3><br /></h3><h1>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又叫水晶宫,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的塑像被放在楼上正中神龛里,两旁有六个侍女。水母仪容端庄,体态丰腴,极富神采。但相比之下,侍女的塑像更加引人注目。她们盈盈而立,似正要举步向前,身体与常人相比,略显扁平,增加了少女弱不禁风的柔弱感。从背面看去,她们的背影与水中游鱼颇为相象,优美而轻盈,因此,当地人都称她们为美人鱼。</h1><h1><br /></h1> <h1>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quot;悬瓮之水,晋水出焉&quot;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quot;永锡难老&quot;的锦句,命名为&quot;难老泉&quot;。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quot;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quot;</h1> <h3>难老泉</h3> <h1>2017.8月14日晚从太原回到长治。来自河南济源的四位朋友,他们的到来让我们全家十分高兴。8月15日赵晋平老师带着四位朋友去了襄垣的仙堂山。看了大佛,玩的很开心</h1><h1>,16日清晨,我和曹老师陪大家一道驱车去千 年古镇荫城。荫城历史悠久以铁器著称,有着千年铁器万年荫城之说,我们参观了铁器馆,馆长原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那些藏品是原老师多年收藏来的,从中了解了荫城铁器的兴衰史。并喝了长治县名吃猪汤。</h1> <h1>荫城地处长治县东南部,是上党地区四大古镇之一,千百年来,荫城镇以生产铁器名扬海内,素有"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美誉。</h1> <h1>原老师细心讲解每件物品的用途、出处。</h1> <h1>歇歇脚泡杯茶。</h1> <h1>爱不释手的铁虎。</h1> <h1>两位帅哥好潇洒。坐着板凳当马骑。</h1> <h1>沉沉一靓妹 ,出来几天想家了吧。</h1> <h1>看这几位摄影师的长枪短炮。火药味十足。</h1> <h3>靓女帅哥</h3> <h1>  长治市南35公里的长治县南宋村,矗立着一座高耸参天的古代建筑,名曰五凤楼。五凤楼,是玉皇观的山门,高达五层,计20余米,层层桃角飞檐,远近层叠,华檐翠壁,琉璃脊兽,光彩耀目,风华多姿。楼下八封灶顶,结构精巧。</h1><h1> 五凤楼建于元代,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踏石阶扶栏杆上楼顶,凭窗远眺,莽莽山川一目收,浩瀚大地入眼帘,近下是民舍畜脊,远处有高山峻岭。蓝天白云,碧水绿茵,使人心旷神怡,意欲腾飞。五凤楼坐北朝南,两旁筑有钟楼、鼓楼,松柏掩映,布局妥贴,色调和谐。下楼进大门,抬眼望去,门内有"天上至尊"、门外有"巍巍浩腾"各四个大字,笔锋犀利遒劲。过二门,有一高大的方阉,四角四根青石柱,各雕着二龙戏珠。龙飞珠舞,栩栩如生。东西厢房各有10间,其中有4间保持原先风貌。最后是涪然大殿,名叫"玉皇观"。殿内雕梁画栋,别具风彩,殿顶古式琉璃瓦铺砌,殿脊东西各有三条黄、绿色飞龙相映,在阳光照耀下,玉皇观栩栩生辉。它记录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天才。</h1> <h1>中午一行几人在刘老师的陪同下,吃了那里的大歺西火十大碗。游了琚寨。参观了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先生工作室,覌看了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保存完好的九龙壁。</h1><h1>与大同、北京九龙壁不同。接受一堂红色教育,大家玩得好开心。</h1> <h1>好认真哦!</h1> <h1>红色教育基地。</h1> <h1>天下都城隍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西火镇城隍岭(原名天紫岭)上,经唐、宋、元、明各朝皆有修葺,此庙坐北朝南,分上下两院,上院有主殿灵霄宝殿、配殿、献殿及东西厢房。下院有戏楼,两侧有化妆楼、看楼,出山门108级台阶,直对上党南界。庙内建筑风格融历代遗风,雕刻风格各异,山水花草、虫鱼鸟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天下都城隍"保存完好。相传为两千多年前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敕封始建,历代曾多次修葺,现存主建筑群仍保留原有格局。这里包函着许多民间传说,其中我为西火镇画的十大传说中就讲到其中刘秀避祸之傳说。故事的大致是這样西汉未期刘秀被王莽追杀到了西火一处小城隍庙蛛网遍地 刘秀没办,法许愿能救我封你为天下都城隍,此时蛛网复原象是人没有来过的样子,王莽追杀到此一看没人来过,返回,刘秀躲过此劫称帝,因为金口玉言真的把此地封为"天下都城隍"。</h1> <h3>帅哥一个</h3> <h1>赵树理工作过的地方</h1> <h1>在琚寨有保存完好的九龙壁。结束了六天的行程17曰一早贾主席带着他的团队回济源了,祝福他们一路平安!希望他们常来山西玩。李琳摄製及文字整理于2017年9月6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