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保定的大学同学建政与瑞军,上半年就在群里邀请同学们来保定旅游,今天终于成行。我与延平同学(我妻,也是这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结束了重庆之行,乘国航飞机由重庆至北京,又转乘机场大巴于晚上七点多到达保定。这是在北京下飞机后给延平拍的留影照。 受邀来保定的同学都先期到达,我与延平是最后一拨。瑞军及嫂夫人与建政在保定饭店盛情款待了同学。这次聚会的同学有瑞军、建政、西民、文环、国华、东亚、延平、丽华、天云和建云。还有瑞军夫人金花和建云丈夫小江。 男同学及建云丈夫小江七人合影(群里同学戏称七匹狼)。 女同学及瑞军夫人金花合影(被群里同学戏称五朵金花)。 东道主瑞军与建政二人热忱的提议:为同学们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干杯! 文环(图中光头者)是同学群的群主,他当仁不让代表赴保定的九名同学及家属,向东道主致谢。 这次聚会活动的第一站是白洋淀。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一部分在沧州地区,涉及任丘、安新、容城、雄县、高阳等县、市。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 白洋淀面积很大,我们参观的是其中的荷花大观园。 荷花大观园占地20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1560亩。荷花大观园内,栽植着366种荷花,品种多而美,景色雅而奇。 大观园内有五区、四园、三港、二滩、一山。园内有:十里环园路、百顷荷花塘、千丈赏花桥、万米船航道。2003年7月,第十七届全国荷花展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内成功举办。 大观园内的五区--迎宾区、服务区、餐饮区、采莲区、观景区;四园--精品荷园、静心园、垂钓园、民俗园;三港--泊船港、观鱼港、休闲港;二滩--沙滩浴场、休闲滩;一山--观景山。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都知道白洋淀,因为在我们的中学课本有一篇散文《白洋淀》,作者是孙犁。冀中地区的人把孙犁称作是白洋淀之父,我个人感觉一点也不夸张,若没有孙犁,白洋淀就没有这样大的名声,白洋淀旅游业也不可能这么兴盛。上图为孙犁雕像。<div><br></div> <div>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村。30年代参加革命,1944年到延安,1945年写作发表小说《白洋淀记事》,并因此文而成名。现在,河北人民在荷花大观园内给他建立了纪念馆。</div>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地区传颂着很多白洋淀人民抗日的故事,最著名的有雁翎抗日游击队。电影《小兵张嘎》,就是以真实的白洋淀人与事为背景拍摄的抗日故事影片。 在白洋淀人民抗日纪念馆中,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 给同学当讲解员的人,正是小兵张嘎的原型赵波的二女婿。 白洋淀中盛产芦苇、荷花、菱角和各种鱼类。 沿着白洋淀还居住着一些渔民,他们以捕鱼为生。 渔民们的捕鱼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撒网捕鱼,还有驯养鸬鹚用以捕鱼的。 白洋淀里有多种水禽鸟类栖息,如野鸭、大雁、天鹅等。这是我拍到的一对黑天鹅。 耸立在荷花大观园中央的大型雕塑---三面观音。 在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中,留下我们的身影,留着慢慢欣赏。 同学之谊,山水寄情,情景交融。 延平为全体男士拍个合影,效果挺不错。 环同学在钓鱼吗?好像还是大鱼啊!建云同学帮他稳住身体,以防被大鱼拖走呢。 原来是玩自拍啊,真够眩的。 文环为同学们来个合影自拍。(感谢小江给我们拍照,他才是这张照片的拍照者) 中午一点多,都走累了,肚子饿了。坐下来歇歇,吃点自带食品,补充能量继续转悠。 九月初的荷花大观园,湖面上的荷花基本上都凋谢了。 但在精品荷花池里,还盛开着一些不同品种的荷花。赏心悦目之际,我用手机拍了很多张荷花。因篇幅有限,在这儿发几张供大家欣赏。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在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 宋人杨万里有赞美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成为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古代文人因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称其为: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延平与丽华不服老,要与莲花比美呢。 红花还得绿叶配,相得益彰,清香溢远。 参观直隶总督署院--是东道主为我们安排的第二站。直隶省,省城为保定。明朝时称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称直隶省。 1928年6月20日,经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div>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之后建制直隶总督署。至清朝灭亡(1911年),近二百五十年间保定一直作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保定直隶总督署,是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div> <div>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利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div> 历任总督<div>从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87年总共经历直隶总督74人,99任。大家熟知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出任过直隶总督。</div> <div>首任:贪官总督</div><div>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div><div>末任:“短命”总督</div><div>末任总督张镇芳,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div><div>一字不识的总督</div><div>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div>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 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袁世凯是李鸿章的后任。有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在临终之前保荐了他,称“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但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保荐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直隶总督位置的李终袁继,使得袁世凯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这对此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 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 参倒和珅的总督<div>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div> 上午十点多参观总督署院结束。我与延平、天云三人随即与同学们告别,乘火车往承德避暑山庄。之后,其他同学又到对面的古莲花池公园转了一圈。下午同学们都分别离开保定返回家乡。至此,保定之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再添一笔。忘不了临走那天早上,东道主特意为我们安排的早餐--驴肉火烧。 天云吃的忘乎所以,驴肉里的油流的满身都是。她说她吃了两份,其中一份是代沈荣芳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