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但作者对她描写的篇幅并不少,而且出场比较早,在第六回就安排她进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退场也很迟,直到一百一十九回才让她退场(刘姥姥救了巧儿)。可以说作者对这个小人物是浓墨重彩。由此可见刘姥姥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h1> <h1> 刘姥姥的丈夫早已去世,唯一个女儿已出嫁,她一个孤寡老婆子靠种两亩薄地糊口,后来去女儿家看照孩子,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女婿姓王,小名狗儿,和嫡妻刘氏育有一男一女,男孩叫板儿,女孩叫青儿。狗儿的爷爷在京城做过小官,与王夫人父亲(王熙凤的爷爷)曾经相识,因贪王家的势利,就和王家联了宗(同族),攀上了这门高亲。</h1> <h1> 狗儿的爷爷、父亲相继去世后,他们的家境每况愈下,再加上狗儿又好吃懒做,曰子越来越难过。一年初冬,眼看要过年了,可是狗儿家里一无所有。刘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给狗儿出了个点子,让他去荣国府找王夫人讨点财物回家,狗儿开始不同意。刘姥姥开导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狗儿开了心窍,就请老丈母娘带着板儿去荣国府找王夫人,这便有了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开局。</h1> <h1> 刘姥姥梳妆整理一番,又将扳儿教训几句,板儿只有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说姥姥要带他进城,高兴的不得了。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到宁荣街,七拐八绕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念在昔年他丈夫争买田地事,其中得到狗儿的帮助,便热情地接待了这祖孙俩,然后引领她俩去见王熙凤。<br> 刘姥姥初见王熙凤,十分自悲,扭扭捏捏的,坐在床沿时,屁股只坐小半边,板儿也躲在她身后不敢正视王熙凤。王熙凤倒是显得开朗大度,她对刘姥姥说道:“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这句话让刘姥姥放松了许多。</h1><h1> 王熙凤知道刘姥姥的来意后,通报了王夫人,王夫人未出来见刘姥姥,只让王熙凤使些钱物打发一下。王熙凤便差平儿拿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刘姥姥真是没想到,第一次进荣国府收获如此之大。有诗为正:</h1><h1>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h1><h1> 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老婆子,能打消"侯门深似海"顾虑,带着不懂事的小外孙来荣国府请求救济,这是她奉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活的理念,从而也显现出她是一位有主张能担当的农村老妇人。</h1> <h1> 刘姥姥为了感谢王熙凤的恩赐,过了些日子,从自家带了些土特产,领着板儿二进荣国府。这次到来,见到了王夫人,贾母,贾母特意留她在荣国府过两天。<br> 刘姥姥在贾府的两天里,开了眼界,饱了口福。看尽了如画风景,尝遍了美味佳尧。她在贵妇人丶公子哥丶千金小姐面前,一点没有受拘束,自然、放松、开心。为了赢得主子们的开心,她把自己装扮成"小丑",装疯卖傻,故意说些乡下俗话,逗大家笑。</h1><h1><h1> 如当她说完"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笑话时,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趴在桌子上哎哟哎哟直叫;贾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h1> 王熙凤为了拿刘姥姥取乐,故意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她,这筷子又重又滑,刘姥姥拿着筷子在碗里捞了好一阵子才挟起一个鸽子蛋,可是刚送到嘴边却滑下来滚下地了,又是引起一阵狂笑。<br> 刘姥姥看贾母和姑娘们玩行酒令,特有趣,她也按捺不住了,主动参与。她说:"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她对答鸳鸯的行酒令分别是:<br>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br>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br>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br>刘姥姥:"一个萝蔔一头蒜。"<br>鸳鸯:"凑成便是一技花。"<br>刘姥姥:"花儿落结个大倭瓜。"<br>又引来一场轰堂大笑。</h1><h3><br></h3> <h1> 刘姥姥在荣国府虽两三天时,也享受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甚是满足,用她自己的话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br> 当她向王熙凤辞行时,王熙凤请刘姥姥帮自己的女儿取个名,刘姥姥问了出生日子,稍加思索说:"就叫她巧哥儿",随后还说这名子能逢凶化吉、长命百岁等讨喜的话,凤姐听了,自是喜欢,就按刘姥姥起的名子定了下来。然后吩咐平儿,准备些礼物让刘姥姥带回去,还专门用马车送她祖孙俩。 <br> 这回刘姥姥算是满载而归了,光银子就一百多两,还有衣服、绒线、包头等物件。<br> 刘姥姥对王熙凤千恩万谢。<br> </h1> <h1>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对荣国府的吃喝玩乐住有了全面深入的体验,这是作者刻意将寒门与贵族作鲜明的对比,以此来揭露封建社会贵族阶层的腐朽。</h1> <h1>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表现来看,她是一个有能耐的乡下老婆子。</h1><h1> 首先,身体好。她年龄比贾母大好几岁,但身体比贾母身体结实许多,引贾母自叹不如。</h1><h1> 其次,有智慧。她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引来众人哈哈笑。</h1><h1> 再次,心理素质比较好。一扫第一次进荣国府的自悲感,能巧妙地和贵族们融合在一起。</h1><h1> </h1> <h1> 当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贾母归天的消息,她第三次进了荣国府。这次去看到景象让她震惊不已,大观园没有了过去的繁荣,王熙凤失去了夕曰的风光,骨瘦如柴,病入膏肓。当她见到王熙凤时,王熙凤托咐她要照看好巧儿,刘姥姥唅着泪答应。</h1><h1> 后来刘姥姥用自己买房子钱将巧儿赎回家中,并让板儿取了巧儿,这算是对王熙凤最好的回报。</h1><h1> 由此,我们可看出刘姥姥有颗感恩的心,能做到知恩图报,人品极其高尚,真是"小人物,办大事。"</h1><h1> 这正是作者所要塑造的一位典型人物的用意所在。</h1> <h1><br></h1><h1> 作者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线索,写了贾府从繁荣富贵到荒淫溃败的全过程,刘姥姥是位见证者。</h1><h1> 所以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位重要人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