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千古一都,大漠风流

赵光

<p class="ql-block">  想到统万城遗址去走上一次, 是两年前从宁夏回大连的路上冒出的想法。当时走G65高速,经过靖边时,看到统万城遗址的旅游标识,真想下高速去转转。那一次西北之行,在甘肃的张掖看马蹄寺,曾经在景区里见过关于李元昊的雕塑。之后在宁夏看西夏王陵和博物馆,包括在张掖看大佛寺,一路上西夏王朝的遗迹看了好几处,也知道统万城曾经是西夏王朝早期肇兴之地。既然路过,应该是必去的地方。但因为当时出来时间太长了,一直惦记家里,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  昨天(2017年9月3日)中午,从河北的阳原出发,我们一路向西,途中遇雨,为了安全,在保德住了一宿。今天上午从保德出来,天公仍然不尽人意。一路跑到靖边附近,天气转好。在黄蒿界下高速,走红墩界,靠着这块牌子指引,直奔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统万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据《水经注》记载,统万城是在西汉奢延城基础上或其近旁建造起来的。可由城内出土的两方汉印——《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得到证明。奢延城的规模布局现已无从考据。</p><p class="ql-block"> 进入统万城遗址景区,远远就可以看见统万城遗址标志性的白色城垣隅墩。</p> <p class="ql-block">  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及其部落,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向南征战,随后建立了大夏国。据《魏书•铁弗刘虎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等记载,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名曰“统万”。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p><p class="ql-block"> 从这张卫星航拍的正影像图,可以看到统万城遗址的全貌。据说是赫连勃勃要求仿照长安城的规制规划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在进入遗址景区之前,可以看到当地政府编写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大事记。看来,当地政府对这处遗址的历史价值还是很重视的,据说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遗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做的看起来还真的很不错。统万城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现在能把它做成考古遗址公园,当然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说来有趣,我们俩自驾游,经常跑到一个比较小众的历史遗迹,就见到这种或是文管所,或是考古工作站的铁皮房。这里的这个,可能还兼着游客中心和售票处的职能。</p> <p class="ql-block">  真让我说对了。</p> <p class="ql-block">  估计是票也买了,导游也不用了,还是我们自己去探寻才更有趣儿。</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遗址,在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4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统万城遗址中,作为大夏国国都,留存下来的最具特色的一段城垣,是城西南角的垣隅。高近40米,中间还有空洞,远远望去,通体洁白,雄浑恢宏,足见当时的都城气势。</p> <h3></h3> <p class="ql-block">  据说统万城的城垣,很大部分曾经被流沙淹没。这是掩埋了城墙的一段沙丘,不过目前已经被草木封住了。</p> <p class="ql-block">  说来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 这座统万城,是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国,并大兴土木,建成的国都。在其亡国600年后,还是在这个地方,唐代末期,党项族的拓跋氏,在此居住了若干代之后,又由此向西,与北宋,辽,金等国征伐博弈,由首领李元昊再次建立了大夏国。为了与禹夏和赫连勃勃的大夏国相区别,李元昊建立的大夏国,史称西夏。虽然最后西夏并没有定都在统万城,而在银川附近建兴庆府,并定为都城,但这里确实也是第2个大夏国的发祥之地。</p><p class="ql-block"> 两个地处漠南的不同的北方民族,在相隔的600年后,在同一个地方,发起建立了相同名称的国家。冥冥之中有什么原因和安排吗?</p> <p class="ql-block">  目前的统万城遗址,作为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看来一切还都非常简陋,基本上还保持被重新发现时的原生态。庆幸我们来的还算早,如果真的变成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担心大规模开发之后,失去了它原有的遗址风貌和应有的沧桑与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西门瓮城,永安台,这些都是统万城遗存下的比较明显的建筑遗迹。这里的树木,应该是生长的年代并不久远。</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现在的遗址内环顾四周,除了远处残缺的城墙,遗址内空荡荡的,几乎没什么坍塌的建筑残留。今天也没有什么游客。</p> <h3></h3> <p class="ql-block">  赫连勃勃,是南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刘虎,是左贤王(也有说是右贤王)刘去卑之孙。赫连这个姓氏,是勃勃自己起的。</p><p class="ql-block"> 赫连勃勃,被称为史上“最后的匈奴”,但他建立了大夏国。据说,他自称是夏禹的后裔。史书上记载的赫连勃勃,是个身高8尺5寸,英俊勇武而又能征善战的枭雄。同时也有记载,他具备凶险奸诈残酷等等一切作为枭雄的那些品格。但把他作为史上“最后的匈奴”的代表,可能也是对他的最恰当的评价。</p> <h3></h3>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的西门瓮城遗址。站在这里看,这瓮城和西门,是大部分被埋在流沙之下了。据说当年统万城建成的时候,赫连勃勃曾经为四门命名:东门“招魏”,西门“服凉”,北门“平朔”,南门“朝宋”。这四座门的名称,充分体现了赫连勃勃当时为大夏国确定的战略方针和一统天下的“雄韬伟略”。是不是挺有意思?只可惜,从大夏国立国,到统万城建成,再到大夏国为北魏和吐谷浑灭国,一共只有两代,三王,25年。那些雄心壮志,当然也包括赫连勃勃争霸四方的业绩,都随着大夏国的灭亡,湮没在茫茫的沙海之中。</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是统万城的城墙和城门,黄的是流沙。黄白合成的景色,就是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其肇源可以上溯到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我一直认为,是败北的蚩尤一方北遁大漠,繁衍出了中国北方的诸民族。匈奴在殷商时被称为“鬼方”,周时称其为“猃狁”,春秋时谓之“犬戎”,战国以后就被叫做“匈奴”了。</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史中,匈奴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民族。虽然在中国的北方,匈奴族(主要是南匈奴)最终逐步消亡、汉化于中华大家庭之中。但是在其存续的那千百年间,特别是中原的汉至唐朝时期,匈奴族可是没少干事儿,而且干了很多大事儿。一直到了五胡十六国,到了大夏国灭,真正的匈奴,才真正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p> <h3></h3> <p class="ql-block">  古时称胡父鲜卑母的混血儿为铁弗。勃勃祖上是铁弗匈奴,祖上随母姓刘。公元407年,即东晋义熙三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大夏国。建元龙升,设置百官。认为“徽赫实于天连”,故改姓为赫连氏。413年,开始动工兴建统万城,为此动员了十万民伕,历时5年。城分外廓城、东城和西城。其实作为大夏国表统万城,规模并不是很大。东城和西城的城墙,周长都在25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为匈奴大夏国的都城,统万城仅存15年,是匈奴族留在中国和人类历史长河当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作为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大漠与中原之间的一座军事重镇,在公元425年被北魏所破,大夏也随之灭国,北魏将统万城改称统万镇,为夏州的州治所在地,之后又存在了近600年。</span></p> <h3></h3> <p class="ql-block">  在改称夏州以后的几百年里,这里先称统万镇,为夏州的治所。隋代时为朔方郡管辖。不同朝代,夏州辖区的范围也多有变化。</p><p class="ql-block"> 公元617年,夏州人梁师都勾结突厥,反叛隋朝,在统万城登皇帝位,立国号梁。公元628年,唐灭梁,恢复为夏州。</p><p class="ql-block"> 五代以后及北宋时期,从西边过来的党项羌族聚居在这一带,就是西夏人的祖先们。西夏国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就是在这里与北宋闹摩擦搞冲突,并且纵横捭阖,逐渐坐大。父子俩是在与北宋、辽、金,三国四方,周旋了若干年,然后才建立的西夏国的。</p><p class="ql-block"> 公元994年,北宋为了防止党项羌族据此称雄,下令毀掉统万城,从此这里变成了废墟。移民毁城的后果是城与疆野逐渐荒芜,流沙横行。但这样一个移民毁城策略,却成就了西夏一国。不过,一座名城与它的历史,也就从此渐渐湮没在了连绵的沙丘之中了。</p> <h3></h3> <p class="ql-block">七律 访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 赵光</p><p class="ql-block">大漠沉沉访废城,</p><p class="ql-block">残阳不语照晚风。</p><p class="ql-block">片陶碎瓦说旧事,</p><p class="ql-block">隆台颓垣静无声。</p><p class="ql-block">千年流沙埋盛迹,</p><p class="ql-block">几度繁华忆苍生。</p><p class="ql-block">一统万方成臆想,</p><p class="ql-block">绝代亦可称枭雄。</p> <p class="ql-block">  遗址中,地上随处可见这种布纹和其他纹饰的陶片、瓦当碎片。当然,珍贵的文物,都已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考古发掘之后收藏在博物馆里了。据说,当时的考古发掘,还是有很多重要的发现的。</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这是统万城中,称作永安台的一处建筑遗址,矗立于都城的中央位置。从遗存看,当年应该是很恢宏,而且富丽堂皇的建筑。</p> <h3></h3> <p class="ql-block">  不同角度的永安台遗迹。</p> <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的材料,大多是这种类似白膏泥的混凝土,是由石英(沙子)和粘土、石灰,加水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其中还可以看到植物类的骨料。质地坚硬,应该是这座都城里重要建筑遗迹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p> <h3></h3> <p class="ql-block">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用五年时间,10万人伕建设的都城,而且在大夏灭国之后,又存续了600年的城市,为什么现在看不见任何当时的街巷,民居,商铺等等城市里的建筑呢?这600年里,是有不同朝代的人,实实在在地这里居住生活的呀!难道北宋时的移民毁城,是把这里的所有城市建筑和设施都毁坏或拆迁了吗?</p><p class="ql-block"> 也许岁月和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当一段历史被荒沙掩埋的时候,大自然会让那些物质的东西荡然无存;就像默默的岁月,会让某些记忆也荡然无存一样。</p> <h3></h3>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历史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实,惊人的不见得是写入历史的那些相似之处,而应该是那些相似之处所展现出来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统万城被毁弃荒废之后,党项羌族的李德明、李元昊及其后人们,由此向西,在现在的宁夏银川附近建都,建立的存续189年的西夏王国。</p><p class="ql-block"> 与赫连勃勃一样,李元昊也改掉了唐王朝赐给他的家族的李姓,改为姓党项姓氏嵬名,李元昊就变成了嵬名元昊。</p><p class="ql-block"> 与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后的经历一样,嵬名元昊也是在建国即皇位之后,陷于内戚、后妃、改立太子、皇子争权夺位和连年征伐等等内外交困的麻烦。而且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因此大伤元气,大伤国运。</p><p class="ql-block"> 与赫连勃勃大夏国的历史命运一样,嵬名元昊的西夏国的历史命运,谈不上悲壮,也谈不上凄惨,但总之,两者的结局十分相近,甚至连灭国的情节都有点“惊人的相似”。</p> <h3></h3> <p class="ql-block">  5年的建设,15年的辉煌,600年的存续。统万城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和中华大地上,写下了堪称浓重的一笔。所以,它终归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千古流沙,就像岁月,可以尘封一切,又会让一切真相大白。站在这曾被称为白城的古都城垣上,回望千里大漠,谁能无所感慨?</p> <h3></h3> <p class="ql-block">  从公元994年统万城被毁城废弃,在经历大漠风沙尘封了近千年之后,清道光25年,即公元1845年,时任榆林太守的清代学者,西北史地专家徐松,命下属的横山县知事何炳勋,踏堪寻访夏州故城,即统万城遗址。那个时候,统万城早已成了浩瀚黄沙中的一角白色的城垣隅墩了。不过正是由于这次踏勘,尘封了近千年的统万城,又重新回归了它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p> <h3></h3> <p class="ql-block">五律 统万城觅古</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7日晨于西安 赵光</p><p class="ql-block"> 城垣高百尺,</p><p class="ql-block"> 荒沙掩到今。</p><p class="ql-block"> 何求一统梦,</p><p class="ql-block"> 万邦岂君临?</p><p class="ql-block"> 可怜匈奴志,</p><p class="ql-block"> 难抵汉唐心。</p><p class="ql-block"> 抚棘拾碎瓦,</p><p class="ql-block"> 挥手扫残云!</p> <h3></h3> <p class="ql-block">  探访遗址,其实最吸引人的是那遗址中湮没的故事。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中所有匆匆过客,有血有肉的代代枭雄,终将成为一抔黄土。历史又是有义的。所有的征战,杀戮,诗情,画意,所有的改朝换代,繁衍生息,最终揭示的都是警示后人的规律和道理。</p><p class="ql-block"> </p> <h3></h3>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其实探访像统万城这样的历史遗址,最让人神往的,应该是攀登上这些马面、城垣,去探寻那上面的真实面目。但那些毕竟是考古人员的工作,如果所有的游客都去攀登踏访,估计这种珍贵的历史遗存,很快就会被破坏殆尽。所以其中真正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看到它,记住它,然后去在浩瀚的史藉中去了解它。</p> <p class="ql-block">  一座统万城,承载着两个大夏国的千古风流。千年过后,漫漫黄沙之中屹立的白色残垣,在夕阳和晚风中呜咽,仿佛低声诉说着那些早已尘封的故事。据说这统万城遗址,已被列为全国百大遗址之一,而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可见历史和遗址一样,终究不会永远被尘封。</p> <h3></h3>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旅行,就是在探访中回归历史,在旅行中让历史更鲜活起来。</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从遗址景区转出来,远远的可以看见正在大兴土木建设中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工地。估计几年之后,这里就会成为一个新的著名的国家级名胜了。</p> <h3></h3>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尽管没有什么游客,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游客中心、购物中心之类的设施,景区停车场旁的这座 “夏风亭”,倒是可以看出设计者和命名者的良苦用心。</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  在离开统万城,返回靖边县城的途中,边开车边远远的回望漫漫黄沙中鹤立的白色城垣,突然想到,这相隔600年的两个大夏国,为什么要叫大夏呢?确实因为他们自称是大禹的后裔吗?这两个大夏国的“夏”,与华夏又是个什么关系呢?以前也见过某些学者关于华夏起源的相关论述,好像也不全是那么令人信服,至少在这里,有这么两个大夏国呀!</p><p class="ql-block"> 看来还得以此为由,多多旅行!</p>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