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张爱玲说,你遇上什么样的男人,你便会谈一段怎样的恋爱。</b></h3><h3><b> 如果,你遇见莲塘村,到村里走一走,她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会让你喜欢,让你眷恋。</b></h3><h3><b> 莲塘村位于琼海市中原镇,是古乐会县城的所在地。她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碧水荷韵,人才辈出,历史上村内曾经出过9任知府,她踏着几百年节拍一直流变至今。莲塘村2016年还被住建部入选为中国传统村落。</b></h3><h3><b> </b></h3> <h3><b> 在</b><b>村前,有一个荷塘,约有15亩,至今已有几百年,莲塘的村名因此由来。村头有一个用黑木建造的六角亭子,上面有"莲塘"二字,是专门为村名而题的。</b></h3> <h3><b> 荷花,也叫莲花,自古至今,被人誉为"花之君子",是多少文人墨客不倦描写和咏颂的对象。</b></h3><h3><b> 莲塘村的莲花皆为野生,自然生长</b>,<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夏季是莲塘村最美的季节,莲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花香满身,婀娜动人。</b></h3> <h3><b> 走进村内,小桥流水,婉曲回廊,芳草萋萋,宁静安谧,光阴温情地覆盖每个角落。</b></h3> <h3><b> 莲塘岸边就是岁月流淌过的民居,有沾染着烟火的味道。最有代表的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b></h3> <h3> <b> 琼海市有四家大院,除了蔡家大院、卢家大院,还有嘉积镇的王家大院(主人为王绍经)和中原镇莲塘村的王家大院。</b></h3><h3><b> 莲塘村王家大院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由祖籍莲塘村的马来西亚富商王业珍出资建造,部分材料由国外进口。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历时三年才能建成。 </b></h3><h3><b> 大院的正面是土洋结构的两层门楼。门楼如今墙面斑驳,苔痕绕墙,倍显沧桑。</b></h3> <h3><b> 岁月是一把刀,一刀一刀地刻下。那些轻烟飞絮,那些红尘乱泥,早就随风化去。这座贴着近百年体温的楼阁,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b></h3> <h3><b> 老去的旧年时光,是一道让人不能忽视的岁月刻痕。这种沉香气息,是沉而远的,仿佛是酿造了千百年的老酒。</b></h3> <h3><b> 门楼庭院后面是三间青砖大瓦房和横廊,整体布局为海南民居中的建筑风格,第一间是堂厅,是家神牌位、给祖先敬香火的地方。</b></h3> <h3><b> 木质窗棂,雕花门窗,弥漫着的朴素气息,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几乎忘却是在当代。岁月是有沉淀的,沉积越久,就越古朴。</b></h3> <h3><b> 林语堂说,院子是中国人的归宿。或许,这院子就是王业珍老人的情结、他的心愿。</b></h3> <h3><b> 客厅中这些英国烧制的的花式地砖,已被远去的时光打磨出苍老的痕迹。时间不害怕变老,只是害怕,老的没有故事。</b></h3> <h3><b> 大院里现今新旧元素杂染,门庭上还盛开着花朵,是最抢眼的点缀。</b></h3> <h3><b> 大院的建筑布局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而布置,横屋与堂厅之间留着窄小胡同,在以前,仆人们只能从这里居住和通过。</b></h3> <h3><b> 王家大院经历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目睹了人世间的无数次悲欢离合。它的生前身后,都与时光一起静静穿越,岁月里漂荡着苍凉与温润,蕴藏着怀旧的故事。</b></h3> <h3><b> 人生中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某个人一起躲过雨的屋檐。把过去翻成史记,是一种智慧;把过去翻成诗篇,是一种浪漫。</b></h3> <h3><b> 村里原来有16条巷道,或窄或宽,或长或短,两边是青砖高墙,古朴幽远。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只剰下5条。</b></h3> <h3><b> 透过雕花的窗,游走在苍老的小巷,有青砖筑起的故事,有岁月走过的痕迹。苍劲的藤蔓爬过墙角,高高的屋檐讲述着传奇。似水流年匆匆而过,感觉每一片苔藓都写满诗意。</b></h3><h3><b> 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行李,就找到了故乡。</b></h3> <h3><b> 村里还保留着一间"十柱屋"。所谓"十柱屋",是用10根大木材柱子支撑起来的土木砖瓦结构房子,这种房子由巨木原料架梁顶柱,工艺精细,非常坚固,即使拆除四面墙,"十柱屋"也不会倒塌。莲塘村曾经有过9间"十柱屋",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现在只剩下一间。</b></h3><h3> <b> 走进屋内,木门旁,燕绕梁。太师椅、旧式床等,很陈旧,很踏实,更珍贵。如果说古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我们在喧嚣的缝隙里,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远去的古朴时,古朴便成了时尚。抖落的是历史,留下的就是珍贵。</b></h3><h3><br /></h3> <h3><b> 隔着岁月清幽的双眸,常常不经意间与某个角落撞个满怀。土罐里的悲喜,更是不动声色的安静。清淡的东西会长久,熬得寂寞的岁月更长情。</b></h3><h3><br /></h3> <h3><b> 若时间允许,我希望能在这屋内多呆会,多看看。那些古意的东西,一架雕屏、一根木柱、一张陈旧的木桌、一个混沌的旧物,甚至是一个上了锈的铜环,都让人痴迷于时光打磨了的品质和气息。</b></h3><h3><b>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缺少保留祖宅意识,换房子几乎是现代所有中国人有钱后的第一选择,因此,好多有悠久历史的旧房子都可惜被折迁。</b></h3><h3><b> 村里有一眼康熙年间的古井,安静慈祥的躺在莲塘旁边。常年累月井里的水都是满满的,从来没有干涸过。</b></h3> <h3><b> 这样一口井,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刷洗,古井见证了许多年的风雨变迁,也见证许多人世变换,古井却还是古井。</b></h3> <h3><b> 莲塘边还有一棵百年的大叶榄仁树。在中国,古人喜欢在村中种大树,蓄祥气,挡恶风,庇护村落。</b></h3> <h3><b> 春去秋来,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古树仍然是那么苍翠挺拔,充满生机,成为村里的另一个标志。</b></h3> <h3><b> 村中至今保留着几根栓马柱。拴马桩是古代有社会地位的人拴系马匹的实用条石,是富裕的象征和标志,它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镇邪祈福的精神文化内涵。去年国家文物局几个专家来莲塘村考察,村中保留的柱马柱得到认定。可以看出莲塘村遗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积淀,在今天具备着丰富的艺术和研究价值。</b></h3> <h3><b> 椰胡是一种发音浑厚、风味浓郁、具有南方特色的乐器,深受海南各族人民喜爱。</b></h3><h3><b> 莲塘村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叫王仕国,他是椰胡制作工艺传承人,椰胡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b></h3> <h3><b> 王仕国老人年愈85岁,制作椰胡已经40多年,经验丰富。他制作的椰胡,因为工艺精湛,音色独特而享誉海内外,2010年,王老先生制作的椰胡登上了上海世博会的舞台。</b></h3> <h3><b> 2010年6月, 王老先生被命名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椰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b></h3> <h3><b>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东民给王老先生题赠的"椰胡"二字。</b></h3> <h3><b> 但愿经年以后,您依然精神饱满、乐观和蔼、动作敏捷。我们还共饮一壶茶,还听一段巜秦香莲》。</b><br /></h3> <h3><b> 历史是无言的,已淹没于时间的沟渠。在这个喧嚣奔忙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件又一件的俗物,去填充空荡的心屋,虽然,人生不只是用来怀旧的,但可以用来激励人心。人生急速的在路上行走,总想要到达最前端,可是,千万别忘了身后的风景、身后的美丽和身后那段曾经的美好。生活,既放眼未来,更要不忘初心。</b></h3><h3><b> 一个地方,总要有他值得骄傲的东西,就如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国魂。怀旧,虽不会是生活的主菜,却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旧的东西,即使是沧桑,也能染上一丝温暖的色彩。</b></h3><h3><b> 夜色如黛,城里车水马龙,灯火璀璨。在家中看自己用手机在莲塘村拍摄的张张照片,感慨良多。莲塘村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美丽,你的一池荷香,你的一痕古朴,沉我半生痴醉。今晚,我只想枕着你的气息入眠,你是我心中的原乡。</b></h3> <h3><b>感谢:舟者船也、仙寨村委会陈书记、王仕国老先生,感谢应该感谢的人!是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让我顺利把这篇文章写完。特别值得可喜的是琼海市政府在打造100个美丽乡村建设中把莲塘村列为5星级编制规划,计划把莲塘村打造成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目前正在建设环塘栈道、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村内主干道也准备重新改造。将来,莲塘村会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色。</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