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此感谢我的父母!
23年前的西藏远在天边,封闭,落后!因为文化、信仰的迥异,使它远离我们的认知,充满了神秘的感觉!当时,除了要去那里讨生活的和要到那里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外,中国籍的普通游客几乎无涉足者!
一个乳臭未干的毛丫头妄想去觐见电视里播放过的布达拉宫,痴心地想去遥拜喜马拉雅!为此,她做了一份出行计划。
丫头向父母道出自己的计划。
父母对孩子们从来都管束严厉,不得在外留宿,不得随意晚归!
西藏,一个恍若外星的地方!
但是,
很出乎丫头的意料,父母听完她的计划后没有只言片语的反对,只有出发前的沉默和平静!
还记得出发那天,家里一切如常,爸爸帮丫头提着行李将她送至家门前的立交桥边默默地帮她拦截前往机场的的士。
丫头在车内回头看仍然立于桥边目送自己的爸爸的身影……
……/*/……/*/……/*/……
银鹰避开广州的特大台风“天鸽”,在时隔23年后的2017年8月16日驮伏着我再次飞往世界屋脊!
印象中,从飞机上俯瞰的青藏高原苍劲、俊朗,银顶如镜,直插天穹!
这次从弦窗俯视,只见连绵群山茂林深锁,黛色如玉,温润柔美!视野所及仿佛是刚从笼屉中抽出般水汽涔涔,云缠雾绕!平原处,有房舍、耕牛点点,一弯碧水折射着银光逶迤如星河延向远方。
好一幅水墨佳作!
啊,这就是享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
如画的林芝!


……*……林芝……*……
林芝海拔约3000米,地处喜马拉雅山麓。印度洋暖流在这里被高嵩的喜马拉雅与念青唐古拉共同形成的天然屏障阻断了去路而在此徘徊滋润着这片土地。
水汽化作缕缕云烟与群山缠绵,如影随形,
如诗如画!








……*……林芝机场……*……
整个机场只有三架飞机,起飞了一架,就剩两了!


……*……墨脱石锅鸡汤……*……
墨脱,地处林芝地区,由于山高路险,23年前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不通公路的县。90年代,很多影友冒险跋涉带回了墨脱的珍贵照片。我被那如仙境般的景致美翻的同时还清晰记得同伴们讲述的让我不寒而栗的关于穿越原始森林时对付蚂蝗的描述!
墨脱,这个名字在我心里一直是勇敢和精彩的代名词!
如今,通往墨脱的公路已开通,墨脱特产也走出了深山。其中有久仰了的用墨脱特有的石锅配以当地盛产的各种野生菌子烹制的墨脱石锅鸡汤是我想念、垂涎了多年的美味!终于有机会满足味蕾的渴望了!

这是海拔接近5000米的公路边的一个驿站,
一个地道得找不到任何矫饰的藏式茶馆。

绿色的小桶里装着香喷喷的炒青稞面,舀上一碗,和上酥油以及一小把我喜爱的沙糖用手搅合捏成坨就是著名的藏族主食----糌粑。

高寒缺氧,我清晰地感觉到高反在我体内蠢蠢欲动!一碗甘香的酥油茶,一把香喷喷的青稞面,一碗足料的牦牛肉汤是最好的缓解高反的良药!是之后去到城市里任何一家富丽堂皇的藏餐厅里再也找不到的美味!


从林芝往拉萨一路翻山越岭,帅锅司机驾轻就熟将车开得像在荒原上撒蹄的野牦牛一样!
在经过六个多小时的五脏六腑的翻江倒海灵魂出窍的颠簸后,在一切感觉似乎已被甩离了身躯时,在远处,暮霭轻笼的山尖上,布达拉宫如幻似影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啊,拉萨!
啊,布达拉宫!
这些年我在心里默诵了无数遍的名字!在脑海里重温了N遍的画面!
莫名地,一股温热涌进了凝视着的眼眶!
拉 萨
……*……布达拉宫……*……
就因为当年电视上对你的一见倾心,促使了我23年前的壮举,成就了今天的重逢!

矗立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浑然天成!它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唯一的无论任何时候从任何角度看构图都是那么完美,且内外兼备,
那么美,那么美!
的建筑!


23年前的布达拉宫
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广场。布宫前是连片的低矮的铁皮房子,中间横隔一条在当时是整个拉萨市最漂亮、整洁、宽阔的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图片里的这片“花海”是借绿化带里的花仰拍的效果。

今日布宫,
----#------ 一如既往 ------#----
花容月貌!






环绕布宫叩拜长头的信徒。

这是白宫的墙壁,别以为涂料是寻常的石灰,
不是石灰!
而是由信众捐赠的蜂蜜和牛奶混合的涂料涂抹而成的!





白天的布宫如立于碧空下雪山脚圣湖边的藏女,自然姿色超然、脱俗!
夜的华彩下的布宫如施以粉黛的晚装丽人!

23年前站在布宫俯瞰拉萨。

23年后站在布宫俯瞰今日的拉萨!

拉萨,一如既往地如虔诚的信徒般
匍匐在布宫的脚下。

……*……拉萨……*……
翻开记忆的日记,努力搜索当年的点滴,
没有找到23年前简朴、宁静的画面。
今日的拉萨,
现代、喧闹、
车水马龙、五光十色!








……*……八廓街……*……
今日的八廓街整洁、划一,
两旁翻饰过的老房子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朋友说:“你看,走遍拉萨的街道都找不到垃圾的踪影!”
的确如此!
从朋友美滋滋的话语里可见他对家乡的热爱!


席地而坐,互道桑麻。
朴素、安宁、祥和溢于脸面。
这是23年来,记忆里,八廓街上特有的
亲切的画面!

23年前,我入乡随俗,在八廓街上席地而坐。悠然自得,
相伴的还有路上悠闲、萌态可掬的野狗。
原汁原味的八廓街风情!

如今,席地而坐,
仍是八廓街上的一道风景!
仍如当年般亲切!

……*…… 文艺的八廓街 ……*……
23年前,八廓街是文人、商贾的聚焦点,
这里才、财气十足。

今日八廓街,
仍然是商贾、文青、艺术爱好者的集散地。
先进的商业理念、流光溢彩的艺术展示是锁住脚步使流连忘返的主要原因!






……*……藏式茶馆……*……
相当于内地城市里的饮品店、咖啡店。是闲暇小息的所在。
甚爱这里的甜茶!



……*……纳木错……*……
海拔479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自1994年后的十年里不少影友纷纭踏至,我有幸欣赏了不少大师的佳作!纳木错、班公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这些名字都随着影友们的佳作使我对它们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
经过23年的翘首以盼,在雨雪翻飞中翻越嵩山峻岭后,
老朋友,我们终于见面了!



还记得影友们那一幅幅充满原始和纯美的画幅是如何深深地打动我!那股热血流淌、陶醉的激情犹在!
今日所见的纳木错,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景点。
目光越过那些人为的杂乱,投向远处那一片微微荡漾的如被风佛动的软缎般的幽蓝。澄清如蓝水晶般的湖水你推我拥地轻搓着岸边的沙砾激起冰清玉洁的浪花,在天光云影间仍能捕获到一份被美感染的欣喜!
啊!青藏高原,湖泊之美,
舍你其谁?!





*……*……高原小兄妹……*……*
从纳木错返回拉萨的途中小息,同行的部分人下车小解或拍照,我们静待车中。
车门没有关严尚有一小缝隙透着外面刺眼的光,如一根亮着的光管竖在车门上。有两根小手指插进了缝隙将光管截成了两节。随着手指的移动光管的体积逐渐横向延伸成片-----车门被打开,一个可爱的小脑袋探了进来。
烙着高原日照痕迹的棕色的小脸蛋上忽闪着两汪清泉,一身挂满高原尘土的衣衫,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头发,微翘的双唇,天真的笑魇,虽未启齿但我已感觉到他在和我们打招呼向我们问好!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扎西。” 伶牙俐齿,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可见他与23年前的草原上的孩子不同,他有上学。
好乖巧的孩子!
我怜爱地递给他一把巧克力棒,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放到嘴里急不可耐地嚼着,他的表情告诉我
巧克力棒好吃极了!
他转身,不见了!
俄倾,门缝再次被掰开,扎西带着他的妹妹,妹妹正沉浸在哥哥分给她的美味中!
兄妹俩一根接一根地将巧克力送到嘴里,眼看仅剩两根了,扎西将一根给了妹妹,自己将最后一根小心翼翼地打开。风将糖纸吹落在草原上,扎西追着捡起,将糖纸放到我们车里的垃圾桶里。
这次不再大口咬了,那根巧克力棒变成冰棍,他小口小口地舔着,不舍得吃了!
妹妹一言不发地跟在哥哥后面,忽闪着漆黑闪亮的双瞳浏览着车里的我们,巧克力的甜美在她的脸上融化!
多么熟悉的画面啊!
*……*,*……*
记忆的浪潮瞬间奔涌而来!
23年前,也是在乘车的中途小息中,也是一对年龄相仿的兄妹,
同样的纯真可爱!
同样的天真烂漫!
这次,我没有摁动快门,而是
任由这新旧画面在脑海里交替!
沉浸在这片纯真里!
扎西兄妹的形象没有定格在相纸里,它从此印在我的心里!
继续丰富我记忆的画面!
充实我心中的那片净土!

23年前的高原小兄妹

……*……雪山……*……
凛然、巍峨的顶峰云遮雾绕,
念青唐古拉雪顶的银光如利刃般刺穿云层,
寒光烁烁!


明艳的色彩也掩不住念青唐古拉的冷峻!



……*……那根拉山口 ……*……
海拔5190米!
这是从拉萨往纳木错要翻越的最高海拔!

……*…… 大昭寺 ……*……
23年前满载着疑惑和好奇来到西藏。足迹除拉萨周边范围外还涉及日喀则、江孜、定结、那曲和萨迦。
忘不了,一路匍匐风餐露宿地叩拜在圣湖、神山边的信徒的虔诚!
忘不了,那令我震撼的简单、宁静的精神世界!
忘不了,那辉煌的历史、精美的艺术!
忘不了,那曲天葬台上的天上、人间!

一路游历,卸轻了心中的疑惑!找到的所有答案在心里逐渐融化成对这片土地的敬仰!
离开西藏前,再次登临大昭寺的金顶,遥望远山上殿宇嵯峨的布达拉宫,
我叩下了长头!
这个长头深深地烙在心的深处!
23年!

今天,我再次来到大昭寺。



一个长头,
承载了我心里的全部!

再次登临金顶,
眺望远山上巍峨的布达拉宫,
23年,
我,还是我!但,又不是当年的我!
亦如今天西藏于我之感觉!















金碧辉煌的大昭寺见证了我的历程!
当尝试过站在高处俯瞰,当体验过伸手可触苍穹时,脚下之一切已被缩小!
23年来,雪域高山已悄然占据我心!
身系繁文缛节中,时常想起站在雪域高山上的
辽阔、深远!
逐渐变得笃定!
23年前的西行之于我并非“旅行”一词可以描述、概括!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成就了我23年前的这段经历,它是我人生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23年后的重返,重拾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西藏,这辈子你、我有缘!
再次,衷心感谢我的父母!
谨以此篇表达我对您们深深的谢意!
(23年前站在海拔超过5,000米上的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