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为实现梦想的旅行

鞠武

<h3>  自从2015年5月从工作岗位退居二线后,我玩上了相机,从此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自驾到西藏去看看。去看看那蓝天白云,去看看那皑皑白雪,去看看那藏民风俗,去看看那布达拉宫。</h3><h3> 终于2017年7月5号,这个梦想开始实施,我和战友唐清风,王水泉及王水泉的骑友费正清四人组团自驾西藏游开始成行。在经历快乐与痛苦的20天的旅行后,终于初步实现了这一梦想,虽说不是很满意,许多该看的地方未能去看到,该走的地方未能走到,但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十全十美事难求,知足者常乐,毕竟初步实现了梦想,是件令人高兴的事。</h3><h3> 去年自驾游的过程中,虽然陆陆续续以美片的形式记载了此次自驾西藏的过程。但不连贯,也没有真实的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值此一周年之际,特制作此美篇以纪念之。</h3> <h3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当天我们驱车一千余公里,晚上(7月5日)住宿于重庆市高安镇。第二天(7月6日)在成都市稍做休整,逛逛成都的宽窄巷子,吃吃成都的小吃,体会一下成都的风土人情。第三天(7月7日)直奔雅安吃中饭,在雅安未做停留,品偿了雅鱼后,沿318线奔泸定。(这里要说的是,生长在鱼米之乡的人,不要在高原吃鱼,贵不说鲜味也不如南方江河鱼。)途中第一个景点就是海拨2800余米“众揽远山"。在这个景点上人一出车就发现狂风呼啸,人根本不敢顺风而跑,当时我想在2800米就这么大的风,如果在4,5千米以上风有多大?可事情恰恰相反,这也是进藏线路上风口最大的地方。</h3><h3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登上景点,给人以一揽众山小的感觉。所以俗话说:高度决定视野是有道理的。随后入藏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318线由此向拉萨进发,此景让我们从心底由衷迸发出对川藏线此行强烈想往的冲动。</h3> <h3>  第三天(7月7日)傍晚,我们赶到了沪定县参观泸定桥。站在桥上我至今都难以想象,对岸敌军有一个营的兵力防守,一半拆毁一半在燃烧的铁索桥,红军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冲过来的。仅仅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无法想象……</h3><h3> 外出旅游,我总想到红色景点看看,也想的很多。我想在脑海中重复当时的场景;我想他们究竟为什么?我想他们如果活在现在又是如何想的?但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们的现在。</h3> <h3> 第四天7月8号,我们沿318线前往号称中国最美的冰川:海螺沟冰川。海螺沟冰川在各种宣传图片上以日照金山给我以极大的诱惑,正应了俗话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谓的冰川也就是几道泥石流的山沟吧了。</h3> <h3>  然而这种信心很快在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上被击得的粉碎。下午5点多钟,我们登上了这座山垭口,折多山垭口:白塔与蓝天交汇相映,经幡呼唤着远山,一切都是这么宁静而深远。</h3><h3> 可随之而来的高山反应也使得我头痛欲裂,吸氧还是吸氧,美丽的风光,又使我上窜下跳,而置高反于不顾,痛并快乐着的思维支撑着我的行为,让我在这垭口义无反顾。</h3> <h3>  翻过折多山,前面就是新都桥了。新都桥,号称摄影者的天堂,可惜的是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6点多钟,又是阴雨天,使我这个摄影爱好者没能拍上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我想有天气的原因,更是有技术的原因吧,拖累了这一称呼。</h3><h3> 当晚(7月8日),我们夜宿新都桥。</h3> <h3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第五天(7月9日),清晨离开新都桥,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在通住高尔寺山口的道路上烟雨蒙蒙。这是在海拨4412米的高尔寺山口拍的登山公路天路十八弯。</h3> <h1>  </h1><p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在卡子拉山口下,就是著名的毛垭草原,我们看到了藏民在开满鲜花的草原上进行宗教活动。藏民从事祭祀活动飘洒的经幡,散落在草原上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卡子拉山口铺满鲜花的高山草甸美的令人窒息。</h3><h3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h3> <h3> 翻越了4675米海子山口。</h3><h3> 这是海子山口下的姐妹湖,美轮美奂。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未能看到被云遮雾绕的姐妹湖傍的雪山,给心中留下一点小小的遗憾。</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font color="#808080">  晚上夜宿理塘。理塘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县城(4200米)。站在理塘的东城门前,我脑海里却想起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句:求汝云间鹤,借翼一日翔。飞行不在远,一度到理塘。</font></h3></h3><p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font color="#808080"> 大家都说进藏应该在理塘住一晚适应下,以便克服以后的高反。由于今天连续翻过了三座4000米以上的哑口,所以我的高反特别严重,小氧气罐吸了三罐,但头仍然痛得厉害。</font></h3><p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font><font color="#808080"> 晚上住的酒店,条件不错,价格也公道,且服务很好。但是我的高反越来越严重,头痛欲裂。老板娘亲自请来当地的医生来帮我治高反,此郎中很牛逼,给了我六小包药说:早晚各吃一包,吃完包你无高反。当晚吃了他的药,吸氧后很快就进入了睡眠,第二天我们又精神抖擞的启程了。</font></font></h3><p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font><font color="#808080"> 千不该万不该耍了一点小聪明,第二天早上吃了药之后我看看没事了,就把这药存下来没有吃,认为放到后面关键时候吃能管用。但是,后面吃确实管用,但是治不了本了,只能顶一晚上。用两次后就没有了,再也没有买到这种管用的药了。从这件事上我觉得:听人劝,吃饱饭,治病治根是有道理的,自作聪明不可取。</font></font></h3> <h3> 第六天(7月10号),我们大清早离开理塘前往巴塘。沿途的风景还是不错的,但天气不好,雨雾蒙蒙。今天主要翻越了,海拔4200米的红拉山口和3911米的觉拉山口。</h3><h3> 这是站在红拉山口腑瞰山脚下的景色,异常美丽。很快雨雾越来越大,就无法拍到一些比较满意的照片了。当晚我们住宿在巴塘县城。这几天我们所走的318国道全部在四川境内,并没有真正的进入西藏,明天我们要跨越四川和西藏的交界线了,到达西藏的芒康。</h3> <h3>  第七天(7月11日),我们从四川的巴塘走向西藏的芒康。这是整个318国道最难行走的芒康路段,金沙江水长常年冲刷,路基掏空,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使此路段常年常修常断。也是我们此行最难忘的一段路,100多公里的路,我们车行了14多个小时。当时我们想如果进藏的路都是这样走,我们要走到何时?</h3> <h1>  </h1><p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第八天(7月12日)离开芒康今天我们计划赶到八宿。约300多公里。其中要翻越海拨5130米的东达山口,4080米的邦达,4500米的业拉山口。进入西藏景色最美的路段。</h3><p style="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这是海拔5005米的东达山口远眺。</h3> <h3>  翻过了海拔4500多米的业拉山垭口,就很快看到了著名的72道拐,这段路风景如画。虽然高反的厉害,但是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我还是背着照相机上蹿下跳忘记了高反带来的头痛,兴致盎然的拍下了许多照片。</h3><h3> 这就是川藏318线最著名的景点,72道拐。</h3> <h3>  业拉山,山峰耸立,色彩斑斓,气象万千。这是我自认为此次西藏自驾游所看到的最美丽的山峰。没有皑皑白雪的冷酷,没有云遮雾绕的神秘,美丽就在于它的多姿多彩,就在于鬼斧神工造就它的断崖式的险峻和奇峰。</h3> <h3>  越过七十二道拐后,就很快就来到的怒江大峡谷的转弯处。波涛汹涌的怒江在此画了一个L型的圈,转弯处激流碰撞着峭壁发出雷鸣般的怒吼,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到它的愤怒。</h3><h3> 当晚我们夜住八宿,由于今天翻过了3个4000米以上的垭口,且风景异常优美,人很兴奋,到了晚上高反更加严重了,头痛的厉害。把在理塘配的药吃了,总算好好的睡了一个晚上。</h3> <h3>  第九天(7月13日)早,我们离开八宿,绕道然乌湖,到米堆冰川游玩,晚上夜宿波密。这是海拨3900米的然乌湖,如果天气睛好,远处的雪山倒影于湖中,十分飘亮,遗憾的是进藏后就没见过蓝天白云。</h3> <h3>  米堆冰川。一座使游客兴奋而激动的冰川。从停车场到景点,要步行1.5公里左右,还要翻越一座近百米高比较陡峭的小山坡,这在高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看着远处的冰峰,我浑然忘却了这是高原,仅仅依靠大半罐氧气,一气登上了观景台,并深深的为米堆冰川而激动着。</h3><h3> 在景点的观赏和拍摄过程中雨来了,我庆幸自己抢在大雨前拍下了米堆冰川的全貌。</h3> <h3>  下午,我们赶到了波密并夜宿波密,这是一个比较安宁的小城,是藏王的故里,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h3><h3> 也许白天看到米堆冰川太兴奋,没有控制好节奏,虽然在波密海拔并不高,但晚上还是头痛的厉害,并有恶心的感觉。</h3> <h3>  第十天(7月14日),我们离开波密继续向着拉萨进发,来到风景如画的鲁朗。鲁朗:318川藏线上规划最好,人们生活最富裕的村落之一。而真正使它富裕起来的是一只鸡,鲁朗石锅鸡。</h3><h3> 中午我们在鲁朗就餐,点了这只鸡一一最好的松茸石锅鸡。好像是300多元一份,也许是高反影响胃口的原因,我仅仅偿了偿松茸,喝了一点汤,感觉还不如我们九江农家菜的土鸡汤。</h3><h3> 从波密到八一,进入了林芝地区,显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被称为西藏的江南。风景很好,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但这些对于我们身在江南的人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沿途未做过多的停留,直奔八一,也就是林芝地区的所在地休息。其间,我们翻越了4515米高的色季拉山口,在山口本来可以远眺南迦巴瓦峰,但南逛巴瓦峰云遮雾绕什么也看不到,想想明天要专门去看也就没有什么遗憾。</h3><h3> 晚上夜宿八一。</h3> <h3>  第十一天,(7月15日),我们就在林芝地区和墨竹工卡游玩墨竹工卡,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景美得令人陶醉。南迦巴瓦峰神秘而令人神往。15日晚夜宿墨竹工卡。</h3><h3> 这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景。</h3> <h3>在前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途中,远眺南迦巴瓦峰。</h3> <h1>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两江汇流处,泾渭分明。浊的是雅鲁藏布江水,清的是泥洋河水。</h1> <h1>进入拉萨最后一个,也是海拔最高5020米的一个垭口一一米拉山垭口。</h1> <h1>米拉山下的彩色山峰。</h1> <h3>  第十二天(7月16)下午,我们终于赶到了拉萨。往下后到诊所吸了一个小时的氧,并购买了大量的所谓抗高反药物,逛逛八廊街,吃点小吃后,当晚我们就到了拉萨广场,拍摄布达拉宫的夜景。</h3><h3> 看着灯光璀璨照耀下的布达拉宫,我的心安详而宁静,耳边响起不知从哪记住的一些诗句:依着岁月的菩提,聆听事间的繁华,一分懂得在心,经年馨香涟漪;一抹相思入梦,梦里相依一共。</h3> <h3>  第十三天(7月17日)我们乘公共汽车到哲蚌寺参观。</h3><h3> 哲蚌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之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达1万人,是藏传佛教规模最大的寺庙,为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多说一句,宗喀巴大师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世达赖和班禅的师傅,你说在西藏,他的地位有多崇高。</h3><h3> 这一天的游玩时间很宽松,也不累,重点是修整一下以应对青藏线高海拔的回程。由于在诊所吸了氧和吃的了药,我的高反症状明显减轻,晚上终于可以不用靠吸氧能安睡个安稳觉了。</h3><h3> 这是在哲蚌寺上腑瞰山下街景。</h3> <h3>  第十四天(7月18日)我们游玩了大昭寺,并再次逛逛八廊街。</h3><h3> 大<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昭寺,藏语意为佛殿。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整个寺庙在市中心,占地面积不大,但金碧辉煌,充满着神圣感。</span></h3><h1><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span></h1><h3> 今天的游玩仍然比较轻松,高山反应已经基本没有出现,我对两天后从青藏高原返程自己的身体状况又充满了自信。</h3><h3></h3> <h3>  第十五天(7月19日),我们开始游玩布达拉宫。由于托自治区政协的朋友订购到了门票,所以我们早早地排队等待进入布达拉宫。</h3><h3> 一到布达拉宫,我们才发现何为一票难求。购票处通宵打地铺的人等等满满的,购票等待入场的也是排着很长的队伍,真的给人一种朝圣的感觉。</h3><h3>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布</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后为五世达赖和历代达赖扩建,直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柩安放后建设完毕。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代达赖喇嘛的灵柩和塑像,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很有意思的是,在每个菩萨面前都有一个找零钱的地方,都是一块,五块甚至有一毛二毛的零钱,你拿着整钱自觉的去换,没有人监督。是的,布达拉宫里面要拜的佛太多,所以拿整票子不是大老板还真的拿不起。我也换了一张50元的,走了大半圈感觉到不够用了,挺有意思的。</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 这是在布达拉宫背面,所拍的照片。</span></h3> <h3>  游玩布达拉宫后,我又直接爬上了对面的药王山远眺布达拉宫,不知道是哪年版本的人民币上的布达拉宫照片就是在这个角度拍的。随后又绕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最后又来到布达拉宫广场。进入布达拉宫广场是要进行安检的,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的拉萨解放纪念碑傍,武警是24小时站岗执勤的。这也是除北京天安门广场外,在中国唯一具有如此戒备和庄严的广场吧。</h3><h3> 这是广场,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拍的照片。</h3><h3> 这天我们在外面游玩了近九个小时,晚上又去参加了西藏自治区政协朋友的晚宴,感觉十分疲劳,头又有点痛了。</h3> <h3> 第十六天(7月20日),我们踏上了从青藏高原返回的路程。几乎一整天都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的道路上飞驰。充分理解了什么叫天高云淡,什么叫天路。</h3> <h3>  当天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纳木措湖。 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第一大湖泊。</h3><h3> 湖的海平面就有4718米,可想而知,青藏高原的海拔之高。</h3> <h3>  虽然还需要经常吸吸氧,但是看着这么美的湖面, 远眺湖对面的念青塘古拉山脉如细小泥丸,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的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海拔五,六千米的山脉只象一波一波的细浪了,在红军走过的脚下的崇山峻岭,只象一个一个细小泥丸。只有伟人才能有这样的气魄,只有站在这青藏高原上才能感受到这种气魄。</h3><h3> 下午头痛欲裂,这才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什么叫高山反应。在拉萨买的防高反药双倍吃,止痛片量大到五倍,仍然无法治住强烈的头痛,只能早早的到那曲住下,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治疗,测个自己的血压达到低压120,高压200。医生要求住院。但想到再有一天的行程就能到青海,海拨3000多米,应该能够有效的缓解高山反应了,于是我拒绝了住院。</h3><h3> 当晚我们夜宿那曲。</h3> <h3>  第十七天(7月21日),车行在茫茫的青藏高原,看到那远方魏峨的唐古拉山,昆仑山,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及辽阔无垠的藏羚羊保护区可可西里,强烈的头痛又似乎好了许多。</h3> <h3> 第十八天(7月22曰),<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3, 75, 123); color: rgb(229, 245, 255);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我们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在途中很荣幸的看到了数十只成群的藏羚羊,很遗憾由于无法停车加之严重的高反,我已将相机放入包内,没能拍到这一群美丽的精灵。后来打起精神沿途再次搜索,可惜机遇不再。让人想起:机遇 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话的正确性。</span></h3> <h3>  越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我们就进入了昆仑山脉。昆仑山,位于青海省境内,主峰6860米。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等,因而编织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如:"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都以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h3><h3> 原本我们准备在昆仑山主峰下的一个小镇上住下,己经是傍晚7点多了,小镇环境不错,可以拍到昆山主锋的日出,可是我一查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就怎么也不敢在这里住下了。赶夜路下昆仑山,到海拔相对低近千米的格尔木住宿。</h3><h3> 茫茫的夜色中尽显昆仑山无法言说的险峻和奇丽,但由于对高山反应的畏惧和夜间行车的安全,我恨不能尽快下山,对此美丽的景色也只能远观而无心情拍摄了。</h3> <h3>  晚上夜宿格尔木,由于严重的高反,什么药都不管用,头痛的厉害,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我们就早早的离开了格尔木。参观了一下茶卡盐湖,同行的战友们还去看了看青海的塔尔寺,在战友们参观塔尔寺时,我找了个地方傻傻的休息,对未来的行程也就是一个信念了,尽快的回家。千万不要把小命丢在了此次行程中。</h3><h3><br></h3> <h3>  第十九天晚上(7月23日),我们就赶到了青海湖边找了一家帐篷店住下了,由于一直头痛,到了低海拔区仍然无法缓解,我又耍了一个小聪明,认为是不是神经太紧张,喝点小酒缓解一下,于是,同战友们一起了手把肉,喝了点小酒,这下麻烦了,头痛得更加厉害了,几乎彻夜未眠。</h3><h3> 这是青海湖的落日。</h3> <h3>  这就是一张青海湖日出最满意的照片了,聊胜于无吧了。随后我就再也没有端起照相机直到西安,就近找了一家医院治疗。在这段行程中,我的脑海几乎是一片空白。好象在什么地方又住了一晚上,晩上还吃了个特色歺,王水泉好像喝了不少洒,偏多了点。但都无记忆了,只知道到了西安后,一再要求战友们尽快找家医院,到医院后就进了急救室,躺在急救床上,我感觉到有近数十分钟的休克,意识模糊,输上液后,我才想到怎么到了这里?</h3><h3> 经过医院的紧急救治,医生要求住院。这时我向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我的一个朋友电话咨询,在他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提出建议:明天立即尽快的赶回来,回九江医院来治疗。我在向西安医院的医生询问,如果这种状况明天坐一天车回家,有没有大问题?医生说:用点药赶回去立即住院治疗,应该问题不大。于是战友们立即修改了行程,原本是我们在西安游玩几天,然后王水泉,费正清与骑友开展环青海湖骑行,我和唐清风为他们做保障工作。现在修改为王水泉,费正清留在西安等骑友们汇合,继续开展环青海湖骑行。唐清风驾车送我回来。</h3><h3> 第二天唐清风独自一人驾车1000多公里,于傍晚把我送回九江。到九江后住院10天,修养20天,身体基本恢复。智商降低20分,老年痴呆症肯定会更早的到来。哈哈,不管如何?我回来了,高高兴兴的回来了,永远值得纪念的回来了。没有后悔只有开心。</h3> <h3>  值此西藏自驾游一周年之际,编辑此美篇,一为纪念那次难忘的旅行。二是上次我们一起自驾行的战友王水泉,以59岁的岁纪实现上次的愿望,正在此时此刻骑行在川藏线上(咋天7月26日已到达芒康),对此向他表示敬意。三是感谢战友唐清风同志,在我高反引起的病情严重时,放弃了西安及随后的环清海湖游,一日驾车行驶一千余公里将我从西安送回九江。只能用一句战友情深的俗话来表达谢意了。</h3>

我们

布达拉宫

高反

山口

西藏

海拔

游玩

头痛

夜宿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