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印象 双城记

某甲

<h3>莫斯科 </h3><h3> 少时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冯至的"莫斯科,你是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北极星,哪一颗发光的星辰不在瞻望着你?我来到你这里,感到一种幸福,我离开你,也感到幸福……",那时对莫斯科还真是充满了憧憬向往之情。及至年长,憧憬是谈不上了,但瞧一瞧的兴趣和好奇心还是有的。这不,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眼下很容易就变成了现实。走下飞机,莫斯科就一览无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h3><h3> 莫斯科主城区包括红场周边和克里姆林宫内还是颇让人惊艳的,气势恢宏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塑,条石铺就的街道,造型各异的教堂,葳蕤碧绿的草木,恰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人目醉神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映照着这个庞大帝国曾经的辉煌。当然,这里是莫斯科的脸面,所有来莫斯科的游客,都会被带到这里秀一下的。</h3><h3> 中俄之间的恩怨毋庸我们小民置喙,在俄罗斯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仍可感觉到现在的中俄热络似有点一厢情願。以民间的角度看,俄罗斯并不怎么瞧得上中国,可略举几例:俄航包机上,尽管满舱全是国人,但十几小时的飞行,只用俄语和英语广播,没有一句中文。去博物馆参观,各语种的简介应有尽有,唯独中文缺席,而蜂涌而至的,绝大部分是兴致勃勃的中国人,这让我们情何以堪?其实俄罗斯现在已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了,时过境迁,"北极星"的光芒早已黯淡,欧美的制裁已让它痛不欲生,经济衰败,市场凋疲,我们从餐桌上的极端简陋就可窥見端倪。这个大帝国现在恐怕碰到了不小的麻烦。</h3><h3><br></h3> <h3>圣彼得堡 </h3><h3> 俄罗斯第二大城,1703年建城,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迀都至此,直到1917月十月革命后苏共建政。圣彼得堡为文化名城,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柴可夫斯基、列宾、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等文学、音乐、绘画巨匠均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另三个为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宏富,如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德国购进的250余幅伦勃朗、鲁本斯的名画,达芬奇作品《圣母丽达》等,世界级雕塑作品达1万2千余件。入馆参观,真有如入宝山之感。可惜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展出的极小一部分馆藏,亦来不及看完矣。即使如此,我依然认为,此次俄罗斯之旅最有价值部分,便是冬宫内流连的这一个多小时。夏宫(圣彼得夏宫)则是历代沙皇离宫,其花园规制宏大,风景绝美,园内喷泉达150多座,人体雕塑100多个。其美轮美奐与我国颐和园相仿佛。</h3><h3> 原以为涅瓦大街不知有多高大上,因为列宁引用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孰不知现今的涅瓦大街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呈现出一幅萧疏的景像,历史真是弄人。虽只惊鸿一瞥,也没引起我拍下的兴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