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因为我是852农场四中人

李玉梅

<h3>852农场四分场中学,始建于1958年7月,是由我父亲李文荣一手创建,1959年3月来了一对姓丁的夫妇,负责教音乐与体育,1958年7月丁老师夫妇离开农场。59年8月我母亲王爱琴毅然放弃在南方的学业,来到当时一无所有的北大荒,与我父亲共同担当起建校育人的工作,当时有四个年级,他们每人担任两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如今想想真是难以完成的事情,但他们却做到了。学校后来经历了若干次搬迁,由四分场搬到西山(良种站)---基建队---和平村---又回到四分场,在一系列变动中,我的父亲、母亲始终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努力工作着。搬迁使学校的规模发生了变化,一些老铁道兵、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相继加入了教师行列,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尤其是一批知青教师的加入,使得学校由只有小学,发展到有了初中、高中,他们似一股清泉,为农场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全日制完中。当1977年出现知青大批返城时,我们荒二代在前辈们的培养下,脱颖而出,使得四中继续前行,七十至八十年代我们四中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红兴隆管局都小有名气,鼎盛时期,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人,学生2000余人。今年2017年8月我们有很多老师从四面八方回来参加聚会,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的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有着身为四中人的情结,它曾是我们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它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如今从四中走出来的学生、老师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为他们有着四中人的坚韧、勤奋、正直、向上的人格,所以他们中有许多佼佼者、国家的栋梁,他们是我们四中的骄傲。我们每一个在这里工作与学习的人,都会永远想念着这一片热土,永远记得我是四中人!在教师节来临前夕,把四中的部分老照片及2017年8月回东北的四中一些教师、学生的照片整理了一部分发给大家看看,希望能唤起你的回忆!祝愿所有曾经的四中人健康幸福!祝愿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h3> <h3>这里的老师你认识吗?</h3> <h3>这是我父亲、母亲年青时的照片,很好看吧!</h3> <h3>这是80年代四中老师合影</h3> <h3>2006年父母在上海家中与上海的知青老师合影</h3> <h3>2016年8月在北京与部分老师合影</h3> <h3>上面一张是老师们去年在北京的合影下面一张是部分老师到广东梅州看朱继发老师时的合影</h3> <h3>这是我母亲王爱琴</h3> <h3>今年四月份霍老师来上海时与母亲、桑老师、李秀英兄妹合影</h3> <h3>现在四中的操场,我和朱江在寻找着记忆</h3> <h3>看了有些心酸</h3> <h3>茫茫人海,我们相遇,是一种缘一种情,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四中的情不会散…</h3> <h3>我们为是四中人干杯</h3> <h3>这张认识几个</h3> <h3>程红莲老师还记得吗?</h3> <h3>霍老师白老师和我们在一起,好开心</h3> <h3>这些都是荒二代</h3> <h3>我们既是同学也是同事</h3> <h3>认识贾玉珍老师吗?</h3> <h3>我们和师傅李贵义老师在一起</h3> <h3>我们与吴修华老师夫妇相聚在一起</h3> <h3>我和任中秀是妯娌也是同事。</h3> <h3>好闺蜜</h3> <h3>白老师、霍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h3> <h3>闺蜜在一起真幸福</h3> <h3>小华在说什么?</h3> <h3>三个语文老师</h3> <h3>我们来自师训班</h3> <h3>岁月匆匆,当年的姑娘、小伙,如今老了吗?</h3> <h3>我、群山、小华</h3> <h3>和部分学生在一起</h3> <h3>唐老师、玉芝、霍老师</h3> <h3>唐桂清、霍老师和我</h3> <h3>张玲、培红、我、唐云芳</h3> <h3>我和张莉姐</h3> <h3>大莉、中秀、淑贞</h3> <h3>张立新、大莉、中秀、罗娜、淑贞</h3> <h3>桑老师与任中秀</h3> <h3>宋培玲、刘敏、马荣华和我在852小学</h3> <h3>校园美吗?我和马荣华</h3> <h3>我与淑贞</h3> <h3>我和张小岗</h3> <h3>我和苏捷</h3> <h3>我们是两对同学,如今不离不弃</h3> <h3>我和里彦老师</h3> <h3>我和培红在四分场大礼堂门口</h3> <h3>我们与宋士平夫妇</h3> <h3>我和刘丽英老师在哈尔滨</h3> <h3>我们与国强老师在威海</h3> <h3>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期待着再次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