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次行程路线图</b></p><p class="ql-block"><b>走过准噶尔盆地,我们在北疆地图上画了一个美丽的圆;日行千里,走进新疆,你便遇见了小半个中国。</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西北边防第一连</b></h1> <p class="ql-block"><b>兵团文化是新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1954年,驻守新疆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部队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集体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81年12月,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来到最能代表兵团精神的第十师185团,感受着兵团人为新疆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可贵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85团组建于1962年"伊塔事件"后,是中国兵团最西北的边境团场,现有11个农业连队,分布在86公里长的边境线上。</b></p><p class="ql-block"><b>现在每个连队都是一个小村庄,而村长就是当地屯垦戍边人口中称呼的"连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中处在最西北边境的第一连便是路的尽头,水的尽头,电的尽头,地的尽头,被誉为"西北之北"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5团的地理位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往185团边防第一连途中的景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5团第一连的展馆</b></p> <h3><b>185团第一任政委王爱庶,第一任团长谷克金。</b></h3> <h3><b>第一连第一任指导员李同书,第一任副连长柯玉华。</b></h3> <h3><b>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北之北地标</b></p><p class="ql-block"><b>依据在陕西省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而测的数据,这里是中国西北最北的国土。</b></p> <h3><b>1962年,第一代拓荒者来到这片大漠戈壁。历经三代军垦人的努力,洒下青春,付出生命,终于在1997年,使界河一一阿拉克别克河以东55.5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在中哈两国勘界时,永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b><br /></h3><h3><b><br /></b></h3><h3><b>在这里,每一杯黄沙都有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懂得坚守。</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北之北(翻拍自明信片)</b></p> <h3><b>眼睛山:</b></h3><h3><b>在一连的广场东侧,有一座高大的沙山,沙山上有一双酷似人眼的爬地松簇,这便是被称为"眼睛山"的景点。</b></h3><h3><b><br /></b></h3><h3><b>据说,上个世纪中苏关系紧张时,双眼圆瞪(中间露出沙土)。现在,中哈关系缓和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爬地松长满了其中的一只眼)。</b></h3><h3><b>我们来时,双眼都闭上了。哈哈!边境无战事。</b></h3> <h3><b>"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亘古荒原中。"是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b></h3><h3><b><br /></b></h3><h3><b>军垦人在地窝子里一住几十年(采用朋友晓华拍的照片),2000年,国家启动金边计划,盖起了砖瓦房,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185团一连现在住的地方</b></p> <h3><b>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商店里戍边人的手工制品</b></p> <h3><b>夫妻哨所,又叫军武哨所。(翻拍自明信片)</b></h3> <h3><b>哨所叫桑德克民兵哨所,建于1988年,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在2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29年来,穿破了400多双胶鞋,走了几十万公里巡边路。</b><br /></h3><h3><b><br /></b></h3><h3><b>数年前,夫妻哨所被媒体报道后,为国人所知,哨所也有了新的名字"军武哨所"。</b></h3><h3><b>2014年,习近平在阿勒泰地区接见了马军武。近些年,这里成为游客们崇敬的景点,有关部门也对哨所的生活设施进行了修缮。</b></h3> <h3><b>1988年9月,阿勒泰边境的阿拉克别克界河(中哈界河)发生特大洪水,洪水泄入我方境内,大片农田、道路、桥梁、房屋被淹。</b></h3><h3><b><br /></b></h3><h3><b>按照国际惯例,界河都是以河流中心线为国界线。如果任凭界河改道,我方将有55.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入哈萨克斯坦。</b></h3><h3><b><br /></b></h3><h3><b>185团数百人经过十几天的抗洪抢险,堵住溃口,让河水重回昔日河道。自此,便在此处修建了桑德克民兵哨所,监控水情,固土巡边,当时19岁的马军武成为该哨所的第一任巡边员。</b></h3> <h3><b>前面是新盖的房子,后面两排是原来的房子。</b></h3> <h3><b>前面是早期的瞭望塔,后面是后建的瞭望塔,上面安装有可控旋转望远镜,坐在房间里便可实施监控。</b></h3> <h3><b>立在哨所旁的固土护边责任牌,铁丝网外几米远便是中哈界河。</b></h3> <h3><b>鸣沙山下的这家小店,是退休的第一代军垦人开的,店主是河南南阳人,他旁边利用暑期来帮忙的女孩,是他资助的哈萨克族人,新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沙湖</b></p> <h3><b>白沙湖位于185团三连境内,海拔650米,不到185亩,一年四季,湖水不增不减,不凝不浊,没有出水口,也没有进水口,四周被沙丘环抱。(翻拍自景区介绍牌)</b></h3> <h3><b>白沙湖南北长800多米,东西宽600多米,远处是鸣沙山。</b></h3> <h3><b>鸣沙山倒映湖中,如置身于梦幻,迷离于仙境。</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吐鲁番</b></h1> <p class="ql-block"><b>从乌鲁木齐赴吐鲁番途中,分布着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场,绵延十多公里,几百架银白色的风机排列成行,蔚为壮观。</b></p> <h3><b>位于吐鲁番东45千米的火焰山山体,由1.7亿年前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由于气候异常炎热,砂石泥土中的铁元素经过高温氧化,形成大量红色的氧化铁。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隆起抬升成山,构成了火红色的山体。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b></h3><h3><b><br /></b></h3><h3><b>火焰山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b></h3> <h3><b>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柏孜克里克千佛洞</b></p> <h3><b>柏孜克里克千佛洞</b><b>位于吐鲁番东的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之一,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b></h3><h3><b><br /></b></h3><h3><b>洞窟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公元499一640年间),在唐五代宋元七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是西域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在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世纪一13世纪),是千佛洞最繁华的时期,因此这里也被称做是回鹘佛教艺术的宝库。</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维吾尔族人家家访</b></p><p class="ql-block"><b>维族是一个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的民族,同行的巴依老爷们(男士)坐正座方向,女士们坐在服侍位置上。</b></p> <p class="ql-block"><b>家访时得知,旅游团队所能去的维族家庭,是当地政府的一项扶贫项目,贫苦户才有资格接待团队游客,我们在进入当地时,就已经分配好了家庭,导游无权过问、更改。所以,我们都买了一些东西。</b></p> <h3><b>每家都盖有这样一幢用于晾晒葡萄干的房子</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葡萄干就是这样晾晒的</b></p> <h3><b>新盖的房子,最高一层都建成了晾晒房。</b></h3> <p class="ql-block"><b>额敏塔:</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又名苏公塔,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率子修建。</b></p> <h3><b>额敏塔是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古建筑中,现存最大的塔,青灰色条砖砌成。高37米,底部直径10米,内有旋转楼梯可达顶部,外墙花纹极具浓郁的维吾尔族艺术风格。</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内宗教活动场所</b></p> <h3><b>自由活动时,我们来到距吐鲁番市中心比较偏远的额敏塔。从额敏塔出来,等了三十多分钟打不上车,眼看去机场的时间到了,万分焦急之时,迎面驶来一辆警车,于是,平生第一次拦下警车。</b></h3><h3><b><br /></b></h3><h3><b>热情友好的维族警察帮我们拦了一辆社区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将我们送往集合地点。</b></h3><h3><b>感谢维族警察和维族司机,各族人民一家亲,谢谢他们!</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位于吐鲁番的坎儿井博物馆</b></p> <h3><b>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b></h3><h3><b><br /></b></h3><h3><b>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b></h3><h3><b><br /></b></h3><h3><b>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b></h3><h3><b><br /></b></h3><h3><b>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也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b></h3> <h3><b>地面上突出的圆形土墩,是坎儿井露出地面的形状。</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打井用的工具</b></p> <h3><b>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和暗渠(地下渠)组成。</b></h3><h3><b><br /></b></h3><h3><b>暗渠剖面示意模型,每80米打一口井。</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井深十米</b></p> <h3><b>这是一条通往乌鲁木齐方向的暗渠,从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晶莹碧透,伸手触及,会感到冰水透心凉。</b></h3> <h3><b>本次旅行,我们从吐鲁番进出新疆。吐鲁番机场建于2010年,因冬季乌鲁木齐雾霾严重,原意是作为乌鲁木齐冬季的备用机场。</b></h3> <h3><b>机场不大,总是只有一架飞机在停机坪。所以,没有摆渡车,乘客出了候机厅,直接步行上飞机,像坐公交车一样。</b></h3> <h3><b>观看极具新疆特色的《丝路秀》文艺演出,充分体现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民族大团结。</b></h3> <p class="ql-block"><b>你若到新疆,我告诉你一个经验:</b></p><p class="ql-block"><b>清炖羊肉,一定要用阿勒泰的大尾羊;</b></p><p class="ql-block"><b>烤羊肉串、羊排,一定要用南疆的黑头羊;</b></p><p class="ql-block"><b>烤全羊,一定要用吐鲁番的细毛羊。</b></p><p class="ql-block"><b>哈哈,你记住了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是行程最后一天,在吐鲁番,旅行社免费送的烤全羊。</b></p> <h1><b>点击下面链接,可浏览喀纳斯、五彩滩、图瓦人村落、天池风景。</b></h1>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rph8vpz"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一北疆之行(喀纳斯、五彩滩、天池)</a><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1> <h3><b>拍摄:静默如初</b></h3><h3><b>时间:2017年8月23日至30日</b></h3><h3><b><br /></b></h3><h3><b>此次新疆之行,仅仅走了北疆一部分,美丽的伊犁河谷,广袤的南疆大地,有待下次再赴。</b></h3><h3><b>再见!大美新疆!</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