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鬼月与鬼节

寶島阿華(拒送花)

<h3>  俗话说,清明节人寻鬼,中元节鬼寻人。按照中国的传统民俗,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而在台湾,由于对风水鬼神等活动十分迷信,其过鬼节的重视和讲究的程度,与中秋节端午节及过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台湾生活了十多年,过了十几个鬼月和鬼节,都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br></h3><h3> 台湾民间俗信人是死体与灵魂的结合,生时躯体所处的世界是阳间,死后灵魂所归的地方叫阴间,阴间的灵魂俗称为鬼,人有人的空间,鬼有鬼的世界,有子孙祭祀官职,供奉排位的可转化神格的存在,若无后代奉祀,称为无缘鬼魂,台湾民间称为"老大公"或"好兄弟",其中含有亲切之意,也有敬畏之心。</h3> <h3>  民间相信人死后为鬼,所以祭祖一直是很重要的活动,也是慎终自远、缅怀先人的表现,至于无人奉祀的无缘鬼魂,也就是孤魂野鬼,为了不让它们四处游荡,基于人道的关怀和悲悯,为它建祠,使之有所归属,&lt;春秋传&gt;中"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意思说鬼有所归之后才不会危害人间。一般供奉鬼魂的祠庙概称为"阴庙",以其非正神,无仙之故。 </h3><h3> 农历七月初一是台湾鬼月的开始,台湾庙宇文化盛行,供奉神明之庙数不胜数,各地建立起来的庙宇,不仅每个街道社区有,每个乡镇也有,逢年过节拜鬼神,已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供奉孤魂野鬼的阴庙也很多,通常在庙后都设有纳骨塔,纳骨间放置无主骨骸,纳骨之处平常深锁,只有农历七月初一才开放门扉,既鬼门开启的日子,以释放鬼魂出来,享受民间祭祀。</h3> <h3><br></h3><h3> 七月初一傍晚,台湾民众家家户户在门外准备牲礼.经衣.冥纸等祭拜"老大公",为孤魂野鬼接风洗尘,一般路口.屋门口安置"老大公灯"或"普渡公灯",为孤魂野鬼照明,这种灯通常是以玻璃制成,可防雨并透光。</h3><h3> 为使孤魂野鬼度假,自7月1日起,一切驱鬼仪式如祭煞.暗访.神明绕境等活动一律禁止,以避免驾扰到"好兄弟"的假期,同时各村轮流举行普渡,轮番大开宴席宴请亲友,有的村一开席就是上百桌以上。台湾政府鉴于其风气过于奢侈,于民国41年(1952年)规定,全省普渡日期集中在7月15日这天,也就是台湾的中元节,以杜绝轮流宴请客之风气。<br> 到 了7月15日普渡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各种丰盛的食品,甚至于还要准备新的洗脸毛巾和洗脸盆,为孤魂野鬼接风洗尘,以便好好款待好兄弟。除了祭鬼神外,同时这天也要祭拜祖先。为方便民众祭拜活动,各社区还专门为居住在大楼的民众提供场所和供桌,整个一条街都封闭搭起了棚子,甚至出动警察维持附近交通秩序,禁止车辆通行,声势之浩大,场面之热闹,是我在大陆难以见到的民俗活动。</h3> <h3>  &nbsp;</h3><h3> 七月也是台湾民间的禁忌期,所有重大活动都要暂停举行。同时也是房产.汽车.婚礼.旅游业的淡季,即使不相信鬼月的,也要遵守这一习俗,不在七月犯忌,如结婚.搬家.开幕等活动。但也有一些行业的老板,却乘机打起促销大战,鼓励民众不要过于迷信,以对折优惠销售产品。</h3><h3> 台湾对于鬼神的祭祀和膜拜,是与其社会制度和风气分不开的。台湾除了原住民外,大多数都是从福建移民过来的,受中国传统道教佛教影响,为了从精神上找到慰藉,便通过宗教信仰解除压力和痛苦。加之台湾是一个宗教自由的社会,无论是领导人还是老百姓,都是逢神必拜,逢节必拜,因而台湾庙宇一般都香火鼎盛。每当有重大活动或选举时,政治人物为了缓解竞争压力,以及拉近与民众距离,还专门到一些庙宇烧香拜佛,以求顺利当选。各大媒体的综艺节目或电视剧,更是大谈鬼故事,很快在全岛形成了热潮。当然也有不少弊端,由于大肆兴建庙宇,尽管许多是由善心人士捐资,也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财力支出;同时利用迷信行骗活动,给民众造成精神和身心的损害也比比皆是。 </h3> <h3>  2011年初稿于台中市,2017年修改于湖南娄底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