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有故事!老早就有去探究一下的想法,九月的第一天,应老同事邀请,终于如愿以偿!</h3><h3> 老同事驱车在前,我驾车紧随其后,先经过一段曲曲折折的村村通公路,又经过一段不算很陡的盘山公路,很快来到了这里,怎么忽然停下了车?</h3> <h3> 远远望去,前面好像是公路被冲毁刚修好不能通行的样子。心里有了不够幸运的想法,要知道在这里,车子掉头都很难、很险!</h3> <h3> 走到上面一看,原来是今年充足的雨水导致山泉水巨增,路边排水沟里的水溢到盘山路上来了!虚惊一场!顺便问了一下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从这里右转前行100米,有个地方能停车,再步行约一公里就到目的地。停车的地方能停放三辆车,已有一辆面包车停在这里,我们又来了两辆正好停下,这里不错,车能比较顺利的掉头,也没那么险,幸运!</h3> <h3> 通往仙人盆的林荫小道。</h3><h3> 仙人盆景区位于沂山东麓,张家板峪东北,付家沟村南的半山腰内的山谷里,是一处未开发的风景地,纯天然,无任何人工痕迹,是沂山风景区之外的风景区!</h3> <h3> 越往里走植被开始越来越茂密!</h3> <h3> 龙腾还是龙盘!这股韧劲值得我们学习!</h3> <h3> 刚才车门刚一打开就有一股荆花和艾草等交织在一起的清香味扑鼻而来,使人精神倍爽!现在又闻到了这些野果野花和鲜花生的味道了!</h3> <h3> 前行一段,发现小溪左行,没有走开的路,我们只好沿谷底溪边逆流而上,边看边拍,寻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h3> <h3> 此谷总体南高北低,三面环山,溪水哗哗,常年不停,蜿蜒向北。两岸山石滑落自成景致。从谷底看,此山就是一块大石组成。这样有不同颜色石线相隔的大石很多,石线也很长,长度能经过谷底链接到对岸,一直延伸到植被覆盖的山体里边。</h3> <h3> 这里纯天然形成,无任何人工痕迹。</h3> <h3> 这块巨石下方有洞不深,洞口有烟熏的迹象,可能是很久以前的猎人或躲雨的山人在此烧饭或取暖留下的痕迹。</h3><h3> 巨石上头有一小石探出石体,似刚刚出浴的仙女在此休息,看来这里离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不远了!</h3> <h3> 这下面是南窄北宽的水池,这是溪流的转折点,从这里溪水开始由东经过九十度大转弯向北流去。</h3><h3> 据说这里的岩石底下有洞与两三公里以外的冢子山相通,在这里撒上几把麦糠,经过一段时间,麦糠就从冢子山流出!</h3> <h3> 这里石质有所变化,石质开始变得细腻光滑,水流坡度增大,右边溪水变窄变急!这个水池是不是就是我们要找的仙人盆?答案是否定的。</h3> <h3> 抬头上望,有一小潭,小潭北边有一拱形门似的小洞,迅速上攀,爬到上面豁然开朗!</h3> <h3> 拍!拍!拍!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迅速拍照。这就是仙人盆,王母和仙女沐浴戏水的地方!</h3> <h3> 仙人盆不大,有十多平米,池内水深不足一米,池水清澈见底,北靠大山,阳光充足,水温宜人,人迹罕见,确实是一处沐浴戏水的好地方!</h3> <h3> 有人说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雕细琢!我倒觉得这是山包容水,水用自己的柔性,以柔克刚,使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神秘!</h3> <h3> 仔细观察:倾泻的溪水流到池内,先是到池的西沿,然后顺时针经过北边拱形门似的小洞绕池一周,再沿西南边低洼处顺流而下!</h3><h3> 我大胆的预测:这个美景的形成从一个漩涡开始,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随着水流大小的不断变化,常年旋转冲刷而成!</h3> <h3> 听说付家沟村有一老农对仙人盆的故事知道甚多,他就住在仙人盆附近,对这里的每块大石都能讲出个故事来。本想听听他讲仙人盆故事,可惜没有早联系,他锁门外出了,实属遗憾!</h3> <h3> 还没尽兴,还没来得及用仙水洗洗脚,山下已来电话,催促下山午餐,好歹我刚才在下面拍照时滑了一跤,一只脚已进入水中,也算沾了点仙气吧!</h3> <h3> 边撤边拍,突然在溪水九十度转弯的水池上方的大石上发现有琢磨头的一幕:有一小石头象鸟,卧在大岩石上东窥,顺着这个方向望去,正是仙人盆!看来好色之徒不光指人,也指其他动物!好色也不是件坏事,好色出美景!😊</h3> <h3> 部分照片和视频来自同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