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应李兰杰、孙明勤战友之约,到汉中、宝鸡走访看望老领导、老战友,早上六点钟,我整理好行装,驱车上了十天高速,一路向西直奔汉中而去。<br> 夏去秋来,干旱了近两个多月的天气,天空乌云密布,非常闷热,一场大雨将要来临。<br> 走到汉阴,天开始下起小雨,汽车在崇山峻岭中驰行,穿隧道桥梁,跨汉江险滩,从秦岭山脉入巴山腹地,过石泉、西乡后,山势变的平坦起来,进入了浅山丘陵地带,雨也越下越大,窗外墨绿色的山恋,青中泛黄的稻谷,雨后升起的白色云雾,在山间、田野里缭绕,一会儿围着村庄农舍,一会儿有升腾在天空山间,远远望去就象一幅挂在天际的山水园林水墨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忘却了旅途的劳累。<br> 上午八点三十分,来到了李兰杰、孙明勤在汉中住宿的宾馆,战友相见倍感亲切,我和他俩从去年蒲城聚会后,已是第三次相聚,见面也就少了许多客套,无话不谈。<br> 九点多钟,原九连战友邓建军也从洋县赶来,邓建军是从甘肃入伍的七九年兵,同李兰杰很熟,关系也很好,他父母是军工企业职工,从甘肃调到汉中洋县某保密厂工作,他复员后就被分配在父母工作的单位,当起了汽车司机,从车队队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很清闲,喜欢钩魚,广交朋友,曾开车两百公里到安康瀛湖钓魚,并且酒量大,一次喝个八两一斤不成问题,战友们劝他少喝点酒,毕竟年龄不饶人,又要开车,对身体健康不好,可他不听,照喝不误。<br> 李兰杰这次到汉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望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陈富兴战友,按兰杰的话说,他的生活能有今天,是与陈富兴的帮助分不开的,没有陈富兴的慧眼识才,就没有李兰杰的军旅生涯,也就难有现在的精彩人生,陈富兴是他人生中的贵人,兰杰是个有情重义的人,知恩图报,复员参加工作后,一直没有忘记寻找陈富兴连长,今天终于相见,心情难以言表。<br> 陈富兴,汉中市人,一九七五年入伍,在一四一师炮团一营二连当兵,曾任二连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一九八六年到汉台区武装部工作,一九九八年转业到中国银行汉中支行工作。谈到李兰杰的当兵经历,陈富兴说那完全是巧遇,一九七八年底他随副连长到甘肃米滩公社征兵,那天在征兵现场遇到了李兰杰,李兰杰当时在邻社插队,也报了名想参军,因名额问题没有选上,这天他到米滩公社来看望即将当兵的朋友。兰杰人很精干聪明,身体个头都符合当兵的条件,就问他想不想参军,他说想,于是我就和副连长商量,给了他一个当兵的指标,应征到四二一团三炮连当兵。一九八0年炮团到野外训练,经过漫泉河三营营房时,时任连长的陈富兴看到正在大门口站岗的李兰杰,便停下炮车和他打招呼,因私自停车,违犯了纪律,受到了上级的批评。三十七年过去,李兰杰对这件事念念不忙,多方寻找昔日的领导、贵人,今日的战友、大哥,在俩人见面的那一刻,四目相视,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没有多余的话语,一声战友老哥,表达了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思念。<br> 中午陈富兴连长和陈汉元战友,在饭店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是“战友”二字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虽然我们之前互不相识,但从今以后我们友情长存。陈汉元,汉中市人,七五年兵,炮团当兵,曾任连指导员,后到南郑县武装部工作,转业后在保险公司工作。</h1><h1> 午饭后,我们和汉中的两位战友握手道別,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并合影留念。随后,我们开车到宁強县阳平关镇哈全民家去。</h1> <h1>陈富兴(左)和李兰杰举杯互敬</h1> <h1>陈汉元(左)和李兰杰(右)干杯</h1> <h1>孙明勤(左)和陈富兴(右)举杯互敬</h1> <h1>陈汉元(左)李兰杰(中)邓建军(右)</h1> <h1>孙明勤(左)陈富兴(中)陈汉元(右)</h1> <h1>左起:李文军、孙明勤、陈富兴、陈汉元、李兰杰、邓建军</h1> <h1> 阳平关镇位于宁強县西边的嘉陵江谷地,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以“天下名关”著称,历来是通巴蜀去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宝成铁路、阳安铁路在此交汇,嘉陵江穿镇而过,直达重庆入长江。<br> 哈全民家住在镇内原镇政府旁,一条二米宽二十多米长的小路,从大街通向哈全民家的住房,房子由三间典型的陕南民居构成,为土木结构,墙外皮用黄泥拌麦桔杆粉刷,房顶用小青瓦封盖,室内用塑料板吊顶,墙体用水泥沙浆打底,用白色乳胶漆抹面,水泥地面,看上去简洁大方,美观实用,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结实耐用,只要维护的好,房屋可以使用百年以上。屋外是一个占地近三分的小院,栽植有花草果树,几个挂在屋檐下,树枝上的鸟笼里养着八哥、画眉等小鸟,当陌生人走近时,小鸟就发出“你好”“你找谁”的声音,很是可爱。房屋背靠鸡公山,面临嘉陵江,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是一处适宜居住养生的好居所。在战友群里大家尊称哈全民为“老哈”,他家原住在街道上,因街道扩宽,原有房屋被征用拆迁,才购买了这处农家小院。<br> 哈全民家是集镇上唯一一户少数民族(回族),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在食品公司工作,现己退休,女儿在市医院上班,儿子经营客运班车,生意还比较好。妻子在家全职打理家务,带领孙儿孙女,老哈也买了一辆QQ小车,平时跑跑出租,方便家用。每天早上或下午老哈就提上鸟笼,唱着小调沿房后的山间小道,散步溜鸟,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着新鲜空气,锻炼着身体。<br> 二十五日下午,我们冒雨来到了阳平关镇,当看到老哈打着雨伞站在路边等待我们的时候,心情一阵激动,想要说的话一下窝在心里,一句也说不出来。晚饭是在老哈家里吃的,一桌地道的清真菜,吃的很香,</h1><h1> 饭后,我们坐在一起,谈着当兵时的事,聊着复员后的生活,听着屋外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又回到部队里共同生活的时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像一群离家多年的兄弟,久久不舍离去。</h1> <h1>在哈全民家,右起邓建军、孙明勤、李兰杰、哈全民</h1> <h1>左起李兰杰、邓建军、孙明勤、哈全民妻子</h1> <h1>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走出了宾馆,雨还在不停的下着,街上的商户己经开门营业,小吃店里飘散着特色小吃的阵阵清香,停靠在路边的中巴、小面的师傳们,不停的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大声的吆喝着“到青木川哟”“到汉中哟”。我站在嘉陵江的桥头,仰望着对面的鸡公山,山头簿雾缭绕,半山腰的农家屋顶炊烟袅袅,一阵凉风扑面而来,顿感凉意,一种脱离世俗烦恼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轻轻的说“再见了,阳平关”。</h1><h1> “老哈,我们还会再见面的”!</h1> <h1>左起李兰杰、哈全民、孙明勤</h1> <h1>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是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源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br> 从阳平关到宝鸡最近距离306公里,计划行程六个小时,二十六日早上李兰杰就和一排长赵福林、战友肖好转取得联系,告诉他们到宝鸡的大概时间,一排长和肖好转很热情,从上午开始就张罗着接待事宜,定了宾馆和饭店,一排长将孙子托付给别人照管,肖好转推去了所有事务和工作中的应酬,全力忙在接待战友的事上,还不停的打电话询问道路状况,叮嘱行车安全。本应6~7个小时路程,我们整整用了十二个小时,早上十点半从阳平关出发,晚上十点半才到宝鸡市区,路上经历了修路堵车,大雾迷漫通行不畅等过程。当看到肖好转站在夜幕下风雨中的路边,迎接我们的时侯,心情很是感动,真心的感谢好战友好兄弟。安排好住宿后,他又陪我们去吃饭,一天的操心和等待,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一丝的疲惫,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不能喝酒的他破例的端起了酒杯,三十多年的战友情全在酒中。<br> 肖好转,宝鸡市人,八O年入伍,复员后在宝鸡铁路分局工作,是单位里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待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办事沉稳果断,思路清晰,正直诚实,对战友以诚相待,不管那个地方的战友到宝鸡,只要知道他都会热情接待。他的工作很轻松,一星期上三天班休息三天,孩子己成家立业,不用操心,平时很注意养生与保健,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有修养的人。<br> 早上,我正在洗脸刷牙,从李兰杰的房间里传来了熟悉的话音,是赵福林排长的声音,他那纯正的关中口音一点都没有变,我快步走了过去,一进门,排长就冲我叫到“李文军”,几乎同时我也喊着“一排长”,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三十多年后第一次相见,看似那么遥远,其实就在昨天。<br> 排长和原来没有多大变化,身体稍微胖了,头上多了一些白发,精神面貌和过去一样,走路抬头挺胸,说话声音宏亮,典型的关中汉子,他待人忠厚,在部队的时候,就很关心爱护下属的士兵,即是领导,又是兄长。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友他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字,知道体貌特征,他问起了兰州的战友,还提到安康战友唐安福、李谋刚、吕永兴、刘其宾、陶勇、荆小亮的名字,说起连队的事如数家珍。他从三炮连调到其它连当连长,上过中越边境轮战战场,战斗中荣立集体二等功。转业后在宝鸡市血站工作,是保家卫国的功臣,是新世代最可爱的人。在谈到战争与生死时,他说当战争来临时,做为一名军人,随时都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战斗打响时,身边的战友包括自已,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是生、是死、是残,容不了你去多想,害怕吗?谁不怕,当身旁朝夕相处的战友,被敌人的枪弹射中倒下的那一瞬间,你恼海里装的只有对敌人愤怒和仇恨,打仗是惨酷的也是快乐的,战斗间隙战士们也会自娱自乐,用军人特有的方式渲泄着自已的情绪,这就是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军队就是要经过战火的洗礼,方能战无不胜!<br> 薛志刚知道我们来宝鸡,也从咸阳赶了过来,他比蒲城聚会时廋了一些,一米八的个头,还是那么精神乐观,他的歌唱的很好,美声男高音,如果走音乐的道路,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名星大家。复员后,分配到咸阳彩虹集团工作,如今离岗在家,儿子在成都发展,他希望儿子能早点成家,娶妻生子,他也好享受天伦之乐。薛志刚还是一个孝子,对母亲很孝顺,他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在老人身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尽一份儿子孝心。<br>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这代人,是经历最坎坷的一代,如今到了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即要孝敬父母,又要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压力山大,让我们以快乐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出幸福,活出精彩!<br> 三天的汉中、宝鸡之行,感受很深,看到领导和战友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倍感高兴,在此敬祝战友们家庭团圆,吉祥如意,幸福安康!<br> 再此感谢汉中的陈富兴、陈汉元战友,宁強县哈全民战友,宝鸡的赵福林排长、肖好转、薛志刚战友,谢谢你们的热情接待!</h1> <h1>原三炮连一排长赵福林</h1> <h1>左起李兰杰、赵福林、孙明勤、薛志刚</h1> <h1>薛志刚、赵福林、李兰杰、孙明勤在宝鸡合影</h1> <h1>左起李文军、薛志刚、赵福林排长、李兰杰、孙明勤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前合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