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请允许我将青川藏公路纪念碑照片放在第一张。请向为青川藏公路捐躯的英雄们致敬!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的西藏。</h3><h3> 西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向往的佛教圣地。然而,因为地势险峻、高山大川阻隔了它与外界的联系。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这支英雄的军队遵照党中央的号召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和藏族同胞一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经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全长4360余千米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使得西藏人民用现代化交通运输取代了千百年来人背畜驮的极其落后的运输方式,开创了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青藏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时代,它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h3> <h3> 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雅安市天全县境内,中心点:位于县城之西50公里处,海拔3437米,距成都172公里,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走318国道必须通过二郎山隧道。1950年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将士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与雅安人民并肩战斗,将公路修到西藏。川藏公路里程之长,跨越高山大河之众,修筑维护之艰险世所罕见。在修建二郎山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名军人,共献出了3000多条生命。</h3><div> 上世纪五十年代二郎山更因一曲《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闻名于世。</div><div> 二郎山原属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曾经是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的地方,后因撤省自治区撤区改州,现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管辖。</div> <h3>新都桥景色</h3> <h3>高尔寺隧道</h3><h3>为缓解冬季高尔寺山翻山路段结冰严重等问题造成的交通通行压力,国道318线东海路高尔寺隧道定于2015年12月30日面向社会车辆试开放通行。</h3><div> 该隧道全长5682米,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进出口海拔4000米左右。兴蜀公司东海路指挥部和各参建单位克服高原缺氧、有效施工期短、施工效率低、地材奇缺、围岩破碎、地下水丰富、电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历经四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建设,实现了隧道主洞的顺利贯通。至此,国道318线东海路改建工程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高尔寺隧道主洞和平导洞均实现了开挖贯通。隧道连接康定、雅江两县,建成后将缩短里程21公里,节省通行时间40余分钟,绕避阴山冰雪路段老路,极大地提升了道路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性。</div><div><br></div> <h3>川藏线的公路很漂亮的。</h3> <h3>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看作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广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还有的藏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最简练而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h3> <h3>川藏线上的风景</h3> <h3>都说去西藏的人有五种级别,最牛逼的是徒步西藏,最傻逼的是飞机直接飞到目的地。所以,在旅途中要是看到徒步或者骑自行车的,一定要摇下窗户竖个大拇指,真的太厉害了,几千公里呢。</h3> <h3>随处可见的美景。</h3> <h3>雪山,草地,鲜花。</h3> <h3>天路十八弯<br></h3><h3>天路十八弯位于雅江开往理塘的路上,在四川境内,在318国道上,越翻阅海拔4659米的剪子湾山,你就会经过这里。(注:雅江,藏语“捻曲卡”,“河口”的意思,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历史上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h3> <h3>318国道剪子湾山的天路十八弯,海拔4500多米!这绝对叫做道路曲折吧,但是不难行,不危险。从半山腰俯瞰,曲折的胳膊肘弯,有一种震撼的曲线美!</h3> <h3>拐弯处写着“天路十八弯”,绝对是名副其实啊。若是你从新都桥前往理塘,你需要翻越三座云海高山(高尔寺山、剪子湾山、卡子拉山),从雅江所处的雅砻江河谷上山时却很陡峭,约10公里的盘山路就将海拔从两千多米提升到4000米以上。而后一路到理塘,都在4000米以上行驶,让你尽享驾驶乐趣。而且一路的风景简直是美醉了,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h3><div><br></div> <h3>熊宗卡观景台,海拔4281米。</h3> <h3>即便是信仰,也是美丽风景。</h3> <h3>世界高城……理塘</h3> <h3>折多山垭口</h3> <h3>在西藏,随处可见经幡和玛尼堆,五色的经幡象征着蓝天、白云、土地、绿水和火焰,玛尼堆则是藏民祈求家人平安的夙愿。所以,在看到经幡和玛尼堆时,千万不要毁坏,可以把自己的哈达放在玛尼堆上,也可以买一条经幡放在幡旗上。</h3> <h3>进入西藏境地</h3> <h3>芒康边检站</h3> <h3>车辆有序排队安检。</h3> <h3>路景</h3> <h3>路景也漂亮</h3> <h3>在西藏,除了藏民的车不要正面冲撞之外,西藏的牦牛、山羊、小狗、藏香猪都不能碰。举个例子,撞到了藏香猪,那赔钱吧,一只2-5万不等,撞到牦牛?10万起价。所以,西藏的牦牛就这么任性……在公路上格斗。</h3> <h3>浑浊的怒江</h3> <h3>东达山垭口</h3><h3>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米,为川藏南线上第二高垭口。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进入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后,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线笔直通向前方,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武警部队树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h3> <h3>走进西藏,随处可见的便是川菜馆。</h3> <h3>这一晚,住在这里~4600米,我们都没有睡着。(八宿)</h3> <h3>“怒江72拐”位于川藏线上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也称九十九道弯。它并不是什么景点,但是几乎所有第一次路过此地的人到达路途制高点时,都会稍做停留。它是中国公路的奇迹!<br></h3><div>光看图片已经让人着迷,对自驾爱好者有着极致的诱惑!当汽车和骑行者行驶在这条天路上时,只剩下“荡气回肠”的惊叹。</div><div><br></div><div><br></div> <h3>不到现场,你就不能感受到它那不可思议的壮观、险峻、刺激和恢宏!但,当你亲临现场,你发现它又何止72道拐?</h3><div> 严格来讲,这并不能算是个风景,但它却能与你看过的最好的风景相媲美,一样更令人难忘!其实,无论它到底有多少拐,这都只能说明此处公路的险峻壮观,惊险刺激、惊艳无比就够了!这就是进藏路线318国道上必经之路“怒江72道拐”的业拉山盘山公路!(图片由山夫小军提供)</div><div><br></div><div><br></div> <h3>过了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就可以看到中国公路的奇迹,业拉山盘山公路。路旁树立的蓝色牌子上书写着“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交通铁军”。武警交通第四支队的官兵常年养护着318国道公路。业拉山的盘山公路以其险峻和雄伟不愧为中国公路的奇迹,我们不得不惊叹筑路武警官兵的智慧、勇敢和伟大。(图片由山夫小军提供)</h3><div><br></div><div><br></div> <h3>南迦巴瓦峰</h3><h3>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图片由山夫小军提供)</h3> <h3>然乌湖</h3><h3>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h3> <h3>然乌湖畔</h3> <h3>海子山姊妹湖</h3><div>沿着G318国道往西而行,翻过沙鲁里山脉中段的一个垭口,拐个弯就能看到一幅令人窒息的美景:在繁忙国道伸向的远方,两处碧蓝澄澈的的高原湖泊紧紧相依,在一呼一吸之间,散发着让人沉醉的恬美。在千里川藏线上,海子山姊妹湖是一处重要的地理坐标,海拔4685米,自古就是汉藏交通要道。</div><div><br></div><div><br></div> <h3>海子山眼睛湖</h3><h3>海子山下,双湖并依,难以想象这是经历数百万年沧海桑田后的安详宁静。第四纪冰川在青藏高原留下了许多有关地球历史的深刻记忆。更新世以来,海子山亦发生过三次不同规模的冰川运动,并最终形成现今的地貌格局。第一次冰期,冰川覆盖了海子山高原夷平面,形成冰盖。第二次冰期,紧挨高原夷平面的边缘,形成大型树枝状的山谷冰川。第三次冰期之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融雪积水聚集于冰蚀洼地和岩盆,方造就今日岁月遗珠般的湖泊。海子山姊妹湖,如天堂宝石镶嵌在荒凉山原,亦如神之悲悯化作眼泪滴落凡间,纯净无暇,盈盈可亲。</h3> <h3>三代通麦大桥见证川藏公路变化</h3><div>“没走过318国道的通麦天险,就不知川藏公路的艰难。”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通麦天险,是川藏公路上的一道险关,被人们称为“通麦坟场”。现如今,三代通麦大桥横跨帕隆藏布江,也许江边的青山还记得通麦天险的样子吧?</div><div>之所以叫“天险”,主要是因为通麦这段路处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雨季多发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div><div><br></div> <h3>说是三代通麦大桥,严格意义上讲是“四代”。2000年4月的易贡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原有的一座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被洪水吞没,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6月,当地交通部门搭建起一座便桥,也就是现存的第一代桥。</h3><div>第二代通麦大桥建于2000年12月,这是一座临时保通性双塔双跨悬索桥。承担管养任务的武警交通二支队三大队队长王发明说:“这座桥处于安全考虑,限行20吨,车辆排队过桥的情况十分常见。”</div><div>今年4月,随着 “通麦天险”改建工程完工,通麦特大桥正式进入第三代。新建的通麦特大桥为单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桥长256米,门式索塔,塔高59.5米,桥区平均海拔2000余米,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0℃,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和工期压力极大。</div><div><br></div> <h3>以前走通麦天险,基本上需要四五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通过了。”路过的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升级的不仅仅是桥梁,还有公路的管养水平。“以前我们公路养护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机械设备相当匮乏。”王发明说,现在大队除了挖掘机、扫路机等设备外,还配备了隧道清洗车、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等,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h3><div><br></div><div><br></div> <h3>米堆冰川</h3><h3>米堆冰川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玉普乡米美、米堆两村附近,距离318国道仅8公里,抵达极为便利,由于冰舌海拔较低,可以轻易地近距离观赏。米堆冰川形状俊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六大最美冰川之一。</h3><div><br></div> <h3>要观看米堆冰川,首先要到达脚下的米堆村,售票处距离米堆村大约6-7公里,这一段路路况很差,小轿车不建议开入,需要有底盘较高的车行驶。从米堆村前往观景台可以步行,不过距离较长,大约2.5公里,需要45分钟左右,也可以骑马,往返大约需要付100元。到达观景台后,即可看到开阔的冰川在面前展开,非常壮观。<br></h3> <h3>后藏日喀则风光</h3><h3> 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日喀则国境线长1753公里,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下辖1个市辖区、17个县,人口72万(2014年)。日喀则建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日喀则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014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2014年12月18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br></h3> <h3>珠峰大本营</h3><h3>珠峰大本营 位于绒布寺南方,他是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海拔 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去大本营沿途你将翻越海拔 5220米的嘉措拉雪山,之后到达乌拉山口(海拔 5215米)。在乌拉山口停留的短短20分钟,定将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5座海拔超过 8000米的雪山一字排开,圣洁的珠穆朗玛就在您的眼前,还有可能看到西藏最难得一见的奇观"日照金山"。再往前,行驶60公里后,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之后到达海拔 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在此你将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共舞,有幸还可以看到有如生命之火般飘荡的珠峰旗云。</h3> <h3>小黑尖据说就是珠峰,海拔8880米</h3> <h3>高原党支部</h3> <h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h3> <h3>318最后的路碑,公路到此为止。</h3> <h3>西藏三大神湖之~羊卓雍措</h3><div>羊卓雍湖一般指羊卓雍措 ,西藏羊卓雍措,简称羊湖,又称“裕穆湖”、“白地湖”、“牙木鲁克湖”,是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一个湖泊,是西藏自治区第五大湖,藏南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与纳木错和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湖在拉萨西南70多公里的地方,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2012年6月建观光项目,山南地区行署责成浪卡子县停止项目。</div><div><br></div> <h3>羊卓雍湖(简称为“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h3><div><br></div> <h3>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h3><div>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div><div>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拉轨岗日山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div><div><br></div> <h3>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不过,羊卓雍错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h3><div> 蒙古族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她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div><div><br></div> <h3>情定高原。(羊湖打酱油)</h3> <h3>怒江108弯</h3><h3>很多人说,走过川藏线就把世上美景全看完了。川藏公路“怒江七十二拐”就是川藏线上、邦达至八宿区间,著名的险路,俗称108道拐,也称99道弯。严格的来讲,这并不能算是个风景,但和你看过的最好的风景相比,一样更令人难忘!</h3><div><br></div> <h3>这段路号称108道拐的,实际上我感觉何止108道拐,在山顶上镜头所及也只拍上10几个回头拐,一路下去一直走了几十公里,始终在拐着弯蜿蜒而下,到底多少拐我也没数清,其实也不用去数,只要你去感受那种震撼就行。有人在描述怒江108拐时,说:“在这险峻地带,却有着最美的油菜花胜景,方块状的花田躺在弯道旁,甚至让人误以为春天降临。”至于那些壮丽河山,更是非言语所能形容,只能看照片而叹为观止了</h3><div><br></div> <h3>翻过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就可以看到中国公路的奇迹,业拉山的盘山公路,著名的108道拐了,以前我曾多次看到它的照片,但到现场的感受真的是你相象不到的博大,壮观,气势磅礴,险峻,美丽,我用上这些词来形容这段318国道一点都不为过。那十分壮观的盘山公路,看上去十分险恶。世人称之为“世界公路的奇迹”,真是毫不为过,此刻我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只有惊叹!!!</h3><div><br></div> <h3>乃钦康桑冰峰</h3><div>乃钦康桑(又称宁金抗沙峰,乃金岗桑、念青岗桑、宁金岗桑)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位于江孜县、仁布县、浪卡子县三县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主峰海拔高度为7191米,而卡若拉冰川是乃钦康桑最大的一条冰川,就在公路边上。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br></div> <h3>天漏</h3> <h3>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卡若拉冰川在乃钦康桑峰南坡,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一直延伸至路边,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电影《红河谷》中的雪崩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没有下车,这是我车拍的。</h3> <h3>红河谷拍摄地</h3> <h3>扎什伦布寺</h3><h3>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该寺住持时又加以扩建。全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h3><div>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甘丹寺 色拉寺 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寺”</div> <h3>唐古拉山口</h3> <h3>坨坨河</h3> <h3>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这里的保护很好,我们在车里看到了很多的藏羚羊。</h3> <h3>西藏三大神湖之~纳木错</h3><h3>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其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h3> <h3>倒影</h3> <h3>看不懂的经文</h3> <h3>信仰从娃娃抓起</h3> <h3>林芝尼洋河风光</h3> <h3>西藏藏北最后的大门(车上拍摄)</h3> <h3>色拉寺</h3><h3>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下,为拉萨三大寺之一,是藏区规模第二大的寺院。寺内建筑都是藏式风格,寺院大殿金碧辉煌,而且非常宏大。寺院内供奉了很多佛像,还藏有大量的经书、精美唐卡、堆绣、壁画等名贵的艺术珍品,参拜或是观赏都是不错的选择。</h3><div><br></div><div><br></div> <h3>色拉寺的辩经一直在藏区闻名,也是来到色拉寺游览的重点。色拉寺的辩经仪式在寺内最北边的辩经场进行,每天下午三点开始,持续到五点,其中周日和特殊节日时没有,需要注意。辩经时,僧人们往往一个席地而坐,另一个站在对面,动作夸张的辩论经文,十分有趣。</h3><div><br></div> <h3>观赏色拉寺的建筑佛堂可以步行,整个寺院的周长约有1.5公里,色拉寺的布局是以措钦大殿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各大扎仓的众多建筑。与内地汉传佛教的建筑不同,色拉寺并非中轴对称布局,而是分散的错落在山间,殿宇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头明王殿和措钦大殿,可以重点参观。<br></h3><div>马头明王殿中供奉着色拉寺最为著名的马头明王像,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具有强大法力可以驱邪解难。传说这一尊马头明王神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散步时听到了马嘶鸣的声音,沿着声音向地下挖掘而出的,所以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具有强大的辟邪法力。这里也是信众们参拜色拉寺的重点,可以加入到信徒的队伍中参拜一下,为自己祈福辟邪。</div><div><br></div> <h3>色拉寺</h3><h3>中心的措钦大殿则是色拉寺最大的建筑,由108根大柱子支撑,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可以容纳8000余名僧人。殿内供奉着寺院创始人释迦益西的塑像,塑像头顶的帽子十分独特,上面书写梵文,这顶帽子是他在内地讲经时明朝永乐皇帝亲自赐予的,可以亲自前去发现一下。<br></h3> <h3>大昭寺</h3><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 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 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 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h3> <h3>虔诚的人儿(每天来这里磕长头,转圈的人不计其数)</h3> <h3>八廓街</h3><h3>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h3> <h3>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h3><div>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br></div> <h3>小昭寺</h3><h3>小昭寺,位于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是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 小昭寺建于公元641年(藏历铁牛年),相传是由文成公主亲自奠基建造的,位于拉萨古城以北,与大昭寺相距约1千米,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庙取名“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昭,是藏语“觉卧”的音译,意思是佛。寺内供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赤金像及众多的佛像和唐卡等。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其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h3> <h3>药王山拍布达拉宫,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h3> <h3>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 <h3>下后宫路上拍摄</h3> <h3>远古的呼唤</h3> <h3>夜色下的布达拉宫更加迷人</h3> <h3>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h3> <h3>来到布达拉宫这里,算是最高的了,进得里面就不能拍照了。</h3> <h3>看看拉萨新面貌</h3> <h3>拉萨大桥</h3><h3>拉萨大桥又名拉萨柳梧大桥,长1660米,双跨、双向六车道。柳梧大桥是西藏第一座立交桥,已于2007年5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h3> <h3>拉萨大桥,拉萨河,滨河公园的莲花。</h3> <h3>我与藏獒(摄于羊卓雍措湖海拔4441米)</h3> <h3>终于站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h3> <h3>这里的山路108弯(海拔4600米)</h3> <h3>东达山5130米</h3> <h3>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h3> <h3>米堆冰川海拔4600米(我还在高原上步行来回一个多小时)</h3> <h3>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h3> <h3>我爱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h3> <h3>高原神湖纳木错(海拔4718米)</h3><h3> 2017.8.5~21,花甲之龄,右肩肌腱缝合手术四个月后的我,在家人都不支持(担心身体)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参加了重庆山夫国际旅行社西藏之旅,经历17天的路程,从川藏线进,青藏线出,最高海拔5200米,我胜利✌了!西藏,我还会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