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羌塘藏北高原</h3> <h3> 西藏阿里,应该是指西藏最西边的一个地级行政区。但是在户外爱好者看来,好像藏西部都统称为阿里,或者,更像是一种户外圣地的代名词。 2013年10月中旬,约了3-5好友,用时15天,完成了一次藏西阿里地区的穿越。 时机选择:一般11月-次年5月为冬季,容易出现大雪冰冻极低温;6-9月为雨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十一长假后的短暂窗口期,应该是个好时机。当然,阿里之行,什么时候都充满着风险,也随时会呈现意想不到的波澜壮阔。 线路选择:一般南进日喀则地区,沿318向西,再进入藏北地区,这样海拔渐次提升,容易适应。但考虑到10月底的北部应该更早进入冬季,所以跟司机商量后,选择了北进南出的线路。 司机选择:哈哈这个太重要,所有的功课都是纸上谈兵,隔靴挠痒。我们请了业内很有知名度的苏军。于是,好戏就要开始了。<br>(原文2014年刊发于《色影无忌》)<br></h3> <h3>信仰是什么</h3> <h3>西藏博物馆的一件藏品</h3> <h3>拉萨调整一天。3600米的高度,也使有的人头疼难忍,靠散利痛度日;也有人临出发才想起,边境证还在3000多公里外的家里;我唯一带的一双登山鞋居然鞋底脱落……虽然故障不断,但是10月17日,我们还是出发了。</h3> <h3>D1、拉萨-纳木错(4718m)全程230多公里,沿青藏公路走,左边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段,右边是号称天路的青藏铁路。路况很好,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脉,去圣湖纳木错。<br></h3> <h3>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脉时,翻越5190m的那根拉垭口。前面就是纳木错了。</h3> <h3>在山脉里头看山脉,有没有此山望着那山高的味道?</h3> <h3>日落纳木错翻上扎西半岛看日落,多数人只穿着单衣。但高原的傍晚却迅速降温到只有5-6度了。这一夜很难熬。一下子提升1000多,有人呕吐了,有人整晚无法入睡。</h3> <h3>D2、纳木错-班戈县城普保镇(4750m)全程200多公里,路况还好。</h3> <h3>清晨的纳木错,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脉。</h3> <h3>纳木错是藏人心中的圣湖,2次来的这里,只在这个早晨,才感觉特别美。一般从拉萨过来的游客,都止步于此。而我们,才仅仅是西行的开始。偷偷打量了一下各位队员,看上去状态还好。</h3> <h3>出纳木错,地貌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了树木,草也只有30-40cm。背阴处更是寸草不生。云上的藏北高原</h3> <h3>巴木错。百度一下,4555米,不太高的海拔,四周的山没过雪线。全年降水300-400mm,大概蒸发量远超降水量。年均气温0-2度。高寒区原来是这样的。巴木错并不知名,但他是进入高寒地区的一个路标。</h3> <h3>出纳木错,一直同这队京牌车队交替领跑。过巴木错后,西行路上,我们就再也没有同行的车队了。</h3> <h3>半夜下起了雪,北风越来越急,像是抓住了人心。连续第二个夜宿4700以上,吃了安眠药也很难入睡。<br></h3> <h3>D3、班戈县普保镇-尼玛县城(4650m)<br>全程约400公里,路况极差</h3> <h3>天不亮就出发,今天路途遥远。苏军神情严肃。出班戈县城,就是进入了藏北无人区。<br>满天的黑云,县城的道路上,已经积起厚厚的雪。雪还在下,并且越下越大。</h3> <h3>雪夹着冰雹,越来越大。北风呼啸,空气稀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困难。多个队员身体不适,高反强烈。气氛很不好!面对茫茫荒原,忽然才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场景。看见诡异的班戈错,好一阵晕眩,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h3> <h3>藏北羌塘无人区,藏羱羊</h3> <h3>大雪淹没了道路</h3> <h3>那条横贯藏北,在地图上被标为S301的道路,其实从来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车轮碾压出来的。</h3> <h3>朝双湖方向看了一眼,正狂风暴雪,终于没有胆量前往。也终成遗憾,一直心痛到今天。双湖县,原来叫做双湖特别区,在藏北无人区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交界处,是羌塘无人区的核心区域。还没有道路,完全是开到哪儿人算哪儿。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虽然双湖地处内陆,新疆青海西藏三省交接,但要进入却要出示边境证。<br></h3> <h3>藏羚羊,天边的精灵</h3> <h3>这几年,藏羚羊多了许多,但真的要看见,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h3> <h3>开上一段5300m,天上人间的感觉</h3> <h3>风起云涌的色林错</h3> <h3>第二次看见藏羚羊,真是幸运</h3> <h3>全景色林错</h3> <h3>乱云飞渡</h3> <h3>穿行在风雪交加中</h3> <h3>藏北牧羊人身在荒原,很少见到外来的陌生人,所以,当我们的车队停下,他们老远就会呆呆地看着这群穿着花花绿绿的人。</h3> <h3>一路西行,左边有一条山脉时隐时现。我们一直保持着5000m的高度,所以,看着这条6000多米的山脉,感觉像个小山丘。其实,这就是冈底斯山脉。读书时学到过,那只是背书应付考试。但是,这条山脉对藏北高寒气候,乃至藏北无人区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冈底斯山脉东启纳木错附近的念青唐古拉山脉,西至西藏最西边,绵延千余公里,几乎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印度洋吹来的暖湿空气经过7-8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再经6千多米的冈底斯山脉拦截,使藏北高原一年几乎没有无霜期。植物稀少、高海拔、缺氧、寒冷、暴风、冰雹、大雪、无人区,就是这里的标配。</h3> <h3>下午1点多,到达赛布错</h3> <h3>风雪裹挟着的偏僻村落</h3> <h3>在茫茫荒原走久了,忽然穿越一个峡谷。感觉《指环王》的立体版</h3> <h3>又一次穿越雪区</h3> <h3>恰规错的一小段湖湾</h3> <h3>下午2:30穿行在吴如错边</h3> <h3>吴如错大湖套着小湖</h3> <h3>漫长的西行路上,很少看见桥梁</h3> <h3>下午近5点,暴风雪已经远远甩在身后,隐约看见达则错</h3> <h3>喧嚣远去,本色还在,万籁俱寂,独立寒风,看得见来路,记得起去处</h3> <h3>达则错</h3> <h3>大路朝天,任你驰骋</h3> <h3>7点,远远看见尼玛县城。此时的这个偏远小镇,就像一叶小舟,在风雪中挣扎。夜幕渐渐降临</h3> <h3>这一天,用12小时走过400公里。<br>在大风大雪迷雾冰雹中失魂落魄,<br>在大雪覆盖迷失方向时惊恐万状,<br>在风卷白云湛蓝湖泊前流连忘返,<br>在无人地带见藏羚羊后欣喜若狂。<br>同时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挑战心理和生理的极限。</h3> <h3>D4、尼玛县城-文布南村(4530m)全程130公里。走了一天,还在尼玛县</h3> <h3>藏野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善奔跑,群居,在藏北无人区几无天敌。这群野驴守在路上,专门跟路过的汽车比赛。</h3> <h3>比赛开始</h3> <h3>点刹车,让野驴超越。你能看见野驴领先后轻蔑的眼神吗?</h3> <h3>继续穿越暴风雪</h3> <h3>临近当穹错,路面海拔升到5000多米</h3> <h3>气象万千的当穹错</h3> <h3>午餐</h3> <h3>短短十几分钟,当穹错已经暴风骤雪兵临城下了。</h3> <h3>当惹雍错连接着当穹错,这一段狭长。大量候鸟滞留此地,做南飞的最后准备</h3> <h3>最后的练习。过不了几天,大雪就覆盖这里全部的陆地了</h3> <h3>此一去千里万里关山越他日归百回千回无相忘</h3> <h3>当惹雍错</h3> <h3>文布村,虽然也在4700左右的藏北,但由于有大湖当惹雍错的调节,空气较温润。这里居然能种植青稞和油菜</h3> <h3>当惹雍错,达果雪山,日落</h3> <h3>D5、文布南村-措勤县城(4500m)全程约300公里,卫星地图上,都找不到这段路。</h3> <h3>9点30,太阳才翻过高山,照到文布南村</h3> <h3>一路又是暴风大雪</h3> <h3>高原深处一个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h3> <h3>端着一盒饭,老孙心花怒放。背后大雪中的达果山</h3> <h3>到达扎日南木错</h3> <h3>扎日南木错,远处白云连接着绵延不绝的冈底斯山脉</h3> <h3>是夜,县城停电,老姚病了。措勤,是藏北S301省道上一个“繁华”的县城。县城东西走向,沿301展开,全县城约500米。往南650公里开车12小时,能到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而往东往西往北都是无人区,开车至少一天,才会有村落。这里是藏北中段进入无人区的最后补给点。中国邮政明文规定,所有邮件,、人员,必须在措勤过夜。连续咳嗽几天的老姚半夜咳嗽加剧,2点到县医院急诊。县医院同样一团漆黑,无法拍片,护士打着手电给老姚打点滴。明天白天再做检查。</h3> <h3>难得有汉人千里迢迢来措勤看病,登珠院长亲自坐诊。检查虽无大碍,但强烈不建议继续西行。<br><br>措勤滞留一天,没有看见其他汉人。这里的藏人多不懂汉语。西头的茶馆(喝酥油茶的)非常纯正,1元一碗。不要吃牛羊肉,再怎么高压锅也煮不烂。(县医院门诊楼前晒太阳的藏族病人)</h3> <h3>D7、措勤-仁多乡(4800m)全程240公里,足足开了12小时。路况,烂烂烂(地图上无法找到一点点路的影子)</h3> <h3>2个牧羊小孩,老远走过来</h3> <h3>在到达仁青休布错前,冈底斯山脉的一段支脉转为南北方向,穿越时长时间保持5300米以上的高度</h3> <h3>D8、仁多乡-普兰县霍尔乡(4630m)全程约300公里。</h3> <h3>中午,月亮还挂在半空中,太阳照耀着这个叫亚热的小镇。小镇好像还在睡懒觉,悄无声息地静卧在荒原上。只是在这个时点,我们结束恐怖的藏北旅途,折向南线。</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