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徐华清(1788~1850),字际唐,清朝末年将领,今山东临淄敬仲镇徐家圈村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殿试第一甲考中武状元,临淄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曾率军西北平叛,屡建奇功,任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在任六年,英人不敢进犯。去世后皇帝赐谥号威恪,封威振侯。当时状元府邸的“西瓜灯笼”成为权贵的象征,分发给临淄、青州、寿光、广饶等周边地区徐氏家族。 </h3><h3><br></h3> <h3>淄河徐家圈段美景</h3> <h3> 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淄河,古称淄水,又称淄江,发源于山东莱芜禹王山,进入淄博后蜿蜒流经博山、淄川、临淄,后经东营广饶注入小清河,全长约155公里,流域面积约1511平方公里。在古代,淄河是大河,齐国都城临淄就是因淄河而命名。淄河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见证了有“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冠之称的齐国的兴衰荣辱。淄河沿齐城东墙北上,在敬仲镇有一个大尺度的奇特转弯,鬼斧神工地圈出了一方土地。此地南、东、北三面皆由淄河环绕,形若圈状,故名徐家圈。</h3> <h3> 徐华清的始迁祖徐谦, 原籍徐州沛县五虎镇,乃书香门第,列入军户。明太祖洪武十一年燕王朱棣率军平叛,始祖谦、让、诚兄弟三人随燕王营至山东,四弟读年少留原籍。因战乱颠沛,始祖谦卜居临淄立徐家圈,始祖让卜居青州立老山庄,其三世祖福立复迁临淄立徐家庄,始祖诚卜居青州立南石塔庄。徐氏忠厚传家,谦恭礼让,诚信勤读,世代人才辈出,文武殊荣。祖上“代有隐德,以孝悌力田世其业”。徐氏家族在此开枝散叶,子孙繁衍,成为临淄一大家族。或许是风水好,徐家出了不少能人,如五世徐八,字雨川,明朝嘉靖年间武进士,被封为镇抚使,正三品;六世徐九官明朝万历年间文进士,官至太史,正三品;八世有人修志;十世徐积德清朝雍正年间武举人,任直隶(今河北省)龙泉关都司,正四品;十一世徐兆祥清朝武举人,徐相臣,字亮工,太学生(国子监学生);十二世时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徐华清。</h3> <h3>徐华清拜师学武画像-作者薛东升</h3> <h3> 徐华清父亲徐相臣乐善好施。村临淄水,一到冬天他就架设板桥方便行人,人们不必为过河而犯愁。此外,还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村里村外,人人夸奖,说他们家是善人。徐华清“生而岐嶷,幼从塾师读,颇颖敏。然志气英果,每好骑射”。他的父亲十分了解他的意愿,顺从他的志向,索性让他弃文而应武试。徐华清年青已经勇力过人,学习闲暇时,常用小手指开功做儿戏,和他在一起的同学都学不了他这一手。嘉庆十二年,他参加乡试得中武举。遂赴京赶考。</h3> <h3>嘉庆皇帝点武状元画像-作者薛东升</h3> <h3> 嘉庆十三年二月,徐华清殿试得魁,嘉庆帝赐武进士第一名第一甲徐华清为武状元,并任头等侍卫,三年期满,授直隶提标右营游击。后升为甘肃甘州参将,派遣在塔尔巴哈屯田。</h3> <h3>画像作者薛东升</h3> <h3> 清道光二年(1822年)徐华清随甘肃提督赴西宁平定叛乱。他身先士卒,英勇果敢,率军斩杀叛军六百余人,夺获牛马四千余头。他多谋善断,军纪严明。在追击叛军时粮草供给不足,许多清军见湖中黄鱼成群,便竞相下湖泽捕捉黄鱼充饥。但徐华清却禁止所属部队捕食,他说:“这儿黄鱼如此众多,当地人却不曾捕食,定是这鱼身有毒。”他和将士们忍饥挨饿,直等到粮食运到。而其他军中食鱼者,多数中毒死亡,惟徐华清部队免遭此难。就在这一年,徐华清因战功被朝廷赏头戴花翎。道光三年,徐华清又晋升哈密协副将,转授潼关协副将。道光六年,朝廷令陕甘总督杨遇春与长龄,分别由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地进剿张格尔。徐华清积极策应。由张格尔为首组织的所谓“中亚联军”气焰嚣张,依仗新疆的千里沙漠、人地两熟和骑兵转移迅速之优势,与清兵来“你进我退,你住我扰,你疲我打”的运动战术,使来剿的清军不是损兵折将就是无功而返。这次杨遇春等接受了以往围剿有始无终的教训,详细研究战略部署,采取奇、正并用战术,出奇兵突击和正面部队包剿,连续作战一年多,于道光七年(1827年12月),在喀尔铁盖山一带生擒张格尔,将其叛军全部消灭,长达七年的叛乱被弭平,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分裂阴谋被粉碎,中华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h3> <h3>徐华清与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在一起</h3> <h3> 喀什噶尔一带有个大寺院,寺内老僧力大如神,威服喀什噶尔一带边民。驻守那里的汉人将领要首先去拜访老僧,否则老僧会出“难题”:要么挑动边民滋事,搅乱天下;要么纵容边民刺杀驻守那里的汉人将领和士兵。凡去拜访他的汉人将领,首先得挪开堵在寺院三个门口的三口大铁钟,方可进入寺院。徐状元曾收养一乞丐做为马弁(俗称马夫、马排,即喂马或给将领牵马的士兵)。这位马弁力大无比,他讨要三天的饭食攒在一口重约两千斤的铁钟内,仅能吃个半饱。这马弁在徐状元的营内,日食一斗(30市斤)粮饭,士兵私下称其为“饭桶”。徐状元同他的马弁来到寺院外门,老僧双手合十道一声:“施主,请——!”进门后他随手将一口铁钟挡住门口。马弁笑着随手将钟移至门旁,待徐状元进门后,又将钟提起堵在门口。就这样,徐状元过了三道门,马弁挪的三口大铁钟一口比一口沉重。老僧惊得咂舌说:“徐将军的马弁真乃神力,佩服!佩服!马夫尚且如此,将军之力更不用说啦!”还有一次老僧宴请徐状元,用利刀叉肉送给状元吃,想乘机刺死徐华清,被马弁揽过去,一口将老僧的利刀刀尖咬住,“嘎嘣”一声将刀尖咬断,说:“好硬的骨头!”并口吐刀尖至房的梁头。马弁的工夫让老僧惊叹不已。老僧自愿俯首称臣,发誓永不犯境,扰民滋事。因此徐状元镇守哈什噶尔非常安稳,边民安分守己,安居乐业。</h3> <h3>徐华清在新疆指导维吾尔族群众农业生产画像</h3> <h3>徐华清在新疆指导维吾尔族群众农业生产画像</h3> <h3> 道光三年,徐华清升为哈密协副将,又调补静宁协、永固协副将,再调陕西潼关协副将。道光十一年,又调补静宁协副将,署河州镇总兵。道光十五年,又调补永固协副将。不久,实授河州镇总兵。道光十七年,调喀什噶尔换防总兵。当地百姓不会耕种,于是他就教他们制造农具、开垦荒地;还教他们种植树木,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当他期满离任时,数以万计的人送他,还赠给他衣物。他走后人们为他立生祀。道光二十二年,徐华清署固原提督,调署西宁镇总兵。道光二十三年三月,有反叛的番民进入青海,徐华清奉命清剿,屡有斩获。反叛的番民被赶出去后,潜伏在只黑底俄博,徐华清领兵占据险地,沿阿来克所河夜袭其巢穴,大获全胜。追歼200余名。六月,徐华清又奔赴贡尔盖乌兰水等地继续搜捕,歼灭以青尔塔为首的余部。玛庆雪山又闹事了。徐华清再次将起事的番族队伍击溃。嘉庆帝知道这些后,交部从优议叙。赏加提督官衔。九月,正式任命徐华清为福建陆路提督,和刚正不阿的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多有交集成为好友,一起实行禁烟政策,共同抵御英国侵略者。道光二十六年,徐华清偕水师提督窦振彪在漳州府陈头乡等地合剿入侵的外国侵略军,搜捕30余名。徐华清在任的六年中,英侵略军再不敢犯境,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统一。</h3> <h3>林则徐画像</h3> <h3>打击英国侵略者</h3> <h3> 道光三十年(1850年),徐华清在福建任满,调京准备晋升,中途不幸染病。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病逝于蒲城县行馆,终年六十三岁。徐华清刚决过人,“而平居恂恂如儒者。居家温清无违礼,兄弟之间怡怡如也。”徐华清去世后,咸丰帝给了一个厚重的谥号威恪。按古代谥法,猛以刚果曰威,端庄谨慎为恪,这符合徐华清的英武本色。除了追谥,朝廷还拨专款为徐华清厚葬,牌坊、石人、石兽、功德碑等一应俱全,亲自撰写碑文,盛赞徐华清“生则纪美旂常,没则勋铭金石”。并且御制祭文,遣官致祭,恩礼有加,遣官员前来致祭,其石碑上刻“皇清诰授振威将军福建陆路提督嘉庆戊辰科状元华清徐公墓”。徐华清曾祖父明贞、祖父洪、父相臣、叔守臣,皆增公官。曾祖母于氏,祖母朱氏、王氏,母马氏,俱赠一品夫人。妻王氏、马氏,俱赠一品夫人,李氏例封太孺人(正七品)。长子来修,二十八岁亡。长孙星垣一品荫生,授云南曲靖府罗平州知州(正五品),调云南(昆明)府晋宁州知州。次子行修,任临淄县团练总团长(正六品)。咸丰十一年二月与捻军在临淄县金岭镇作战阵亡。授其子光燕世袭爵位云骑蔚(正五品)。三子善修、四子纂修俱业孺。</h3><h3><br></h3> <h3>英勇杀敌</h3> <h3> 从嘉庆十三年(1808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徐华清为官领兵四十余年,文治武功,护国安民。始终站在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最前线,夙夜辛劳,出生入死于刀光剑影之中;功绩卓著,名垂青史、彪炳千古,诚不愧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在福建为官期间,徐华清与山东老乡、闽浙总督刘韵珂结下深厚友谊,其墓志即为后者所撰。在墓志铭中,刘韵珂高度颂扬了徐华清一生的丰功伟绩,把他比作智、仁、勇三者集一身的岳飞式的民族英雄。</h3> <h3>徐华清墓志铭石碑</h3> <h3> 民国《临淄县志》载:“徐华清(1788~1850),字际唐,徐家圈人”。少时喜骑射,力气过人。清嘉庆年间,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成为临淄历史上惟一武状元。嘉庆十六年(1811年),任直隶提标右营游击。后升甘肃参将,奉令去塔尔巴哈台屯田。道光年间,先后随甘肃提督赴西宁平定叛乱,率队斩杀叛军600余人,夺获牛马4000余头,升哈密协副将,转授潼关协副将,补授河州镇总兵;调青海平定叛乱,连战皆捷,全歼叛军,授福建省陆路提督,任期抗洋禁烟,抚恤灾民,清正廉明,官声大振。道光三十年(1850年)病逝。</h3> <h3>徐华清状元府邸门口的石狮子</h3> <h3> 徐华清逝世后,清廷给予特殊恩荣。时府第大门高悬“提督军门”和“状元及第”两块蓝底金字竖匾,门外一对青石狮子现存于齐国历史博物馆。徐华清墓位于徐家圈西北,青砖花墙围护,坐北面南,青石牌坊。墓前立有道光皇帝御制墓碑,上书“皇清诰授振威将军福建陆路提督嘉庆戊辰科状元华清徐公墓”。</h3> <h3>徐华清使用过的大刀</h3> <h3> 当年武状元徐华清习武台尚存,其用来练功的120余斤重的大刀还存于临淄齐文化博物院,特别是随着临淄区政府对齐文化的开发利用,以及临淄著名作家薛东升撰写的传记体历史小说《武状元徐华清》一书问世,中央电视台又和临淄区政府签署了拍摄同名电视连续剧的协议,并筹备成立“武状元徐华清文化研究会”,相信这位临淄历史名人·民族英雄的故里遗址留存·少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一定会留传后世的。</h3> <h3> 徐家圈村受武状元影响,迄今尚武精神不衰。抗日战争时期徐家圈人积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40余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有初期参加“临淄县抗日志愿军训团”的徐芳春同志 ,后转入八路军十团,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师,在师长杨国夫同志的领导下出关编入四野麾下,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后勤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大军区正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与其同时参加抗日的徐东洛同志以勇猛过人著称,数次立功受奖,牺牲在济南战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炮兵团副团长,为著名烈士。解放战争到建国后参军热潮始终异常高涨,共有110余人参军,有著名军旅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日照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徐树良大校,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扈忠琳上校等优秀代表。因此,徐家圈有着“状元故里、将军之乡”的美誉!</h3> <h3>状元府邸舞狮队在齐文化节期间表演</h3> <h3> 徐家圈后人受徐华清影响,农闲时节常以习武健身为乐,以舞狮为最,流传至今。徐家圈舞狮,兴起于清顺治年间,后因徐华清任福建陆路提督时,驻跸福州,福州舞狮名动天下,故此提督府设有专职舞狮队,徐华清派人将福州舞狮技巧传入徐家圈。徐家圈舞狮也由此揉合了华夏神州南北舞狮之长,声誉大振,深受桑梓故里及周边府县各界推崇。徐家圈舞狮配以八步路穗子、青龙过江、清堂鼓、玉狮子、三反里等锣鼓点,可舞出狮夺绣球、四狮腾跃、高台对舞、爬梯板、过河等多种花样。翻滚跳跃,腾挪有序,惊中有险,险中有奇,至今兴盛不衰,被誉为齐文化一支奇葩。</h3><h3><br></h3> <h3>舞狮子</h3> <h3>徐家圈岳母刺字墙画</h3> <h1><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i><b><font color="#ed2308"> 欢迎分享转发</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