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岁月,(南宫山机务段一、二)

马程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12月我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分配到遵义南宫山机务段工作,1981年11月调离南宫山,1999年3月重回故地南宫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年后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思绪万千,感慨万分,拍了以下十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又翻出一些有关照片,做了这个影集,来纪念这一段抹不去的青春岁月吧!</p> 一、旧地重游 <p class="ql-block">  18年过去了,南宫山车站一成不变。此时此刻,又让我想起68年12月分配到此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宫山车站,让人想起31年前第一次站在这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股铁路线,仍是原有的模样。</p> <h3></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喔!遵义机务段有了大门,叫路人邦我拍了张照片。</p> <h3></h3> <p class="ql-block">  南宫山机务段是座落在两座大山之间的,符合当年备战备荒为人民要求。</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国19个铁路局81个机务段中的优秀干部职工聚集于遵义南宫山,筹建了遵义机务段。创业者们发扬铁人精神,在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保证了川黔铁路的开通运营。继而转业铁道兵、大中专毕业生、回城知青、青年学工等相继到来,这一代代遵机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智慧和奉献,为祖国的三线建设,为中国铁路动力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h3></h3> <p class="ql-block">  那时,要检修的机车,是从这里的铁路线进进出出的。</p> <h3></h3> <p class="ql-block">  东风2内燃机车</p> <p class="ql-block">  有近十三个年头,我走这个大门忙进忙出,走着该走的路,干着该干的活。</p> <h3></h3> <p class="ql-block">  新建造的检修车间似乎在看着我:笑问客从何方来?</p> <h3></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棕色的门,是我曾经工作过近三年的第一包修组。那时,一上班,要在门口的过道上站成一排,听工长李贵和布置当日的工作。我们也在门口跳过忠字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间小小的工房里居然挤过20多人,我记得的有:李贵和、田孝一、霍德忠、韩朋舜、童继爱、刘洪训、刘永成、崔文、朱富友、王传信、刘永富、刘作安、王熙泰、梁太元、黄开明、陈上远、谢钟灵、谢金台、郭有恒、杨振宇、赵景义、李姝君等,可惜没有留下一张合影。想来大家一切都安好!</p> <h3></h3> <p class="ql-block">  时值中午,机床组前通道上人影稀疏。</p> <h3></h3> <p class="ql-block">  好亲切的机床,好熟悉的天车,曾经在这里有过那么多的忙碌,眼前一下跳跃出许许多多的人、景、物、像、事来。</p> <h3></h3> <p class="ql-block">  设备车间,备加亲切。曾在这里工作多年,从74年到81年,陆续分三个时段,分别当过设备电工,技术员。维修与管理过段里的电机电器设备设施等。</p> <h3></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机车水阻试验台</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水阻试验台的轰隆声整夜地响着,它曾陪伴着我入睡多年。</p> <p class="ql-block">  山上是南宫山变电所,中间那间灰色房子大约10来平方,是我曾居住过的仓库。</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4年要搬进去前的一个周日,马利民一早拎了一大桶很重的石灰水上山,对我们说:滕叔,我帮你们刷牆来了!</p><p class="ql-block"> 仓库内墙是高低不平的砖头,刷上白白的石灰水,干干净净地当婚房。</p> <h3></h3> <p>  曾是青春年少的马利民现在也退休了。</p> <p>  </p> <p>  他的孙女已九岁了,好有福气!</p> <p class="ql-block">  大概1981年后才有通往变电所的水泥路。所以,当年我们回家要从右边厕所旁的小路才能上去。现在条件看起来好了很多,原房子开了窗,还加盖了厨房。</p> <h3></h3> <h3>  1999年3月,在第一亇家门前留个影(原房子只有右面一间)。</h3> <h3></h3> <p class="ql-block">  感谢李淮瑛、陈秀伟、李双生在2017年老人节时拍下了这段珍贵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他们给我带来的温暖与回忆将永驻我心间,谢谢他们的善良体贴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陈秀伟、田孝一夫妻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在原来马路菜场位置,拍到霍德忠在他开的小铺子里,李伯吉俩口带着孙子在门口玩。</p> <h3></h3> <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在遵义红軍烈士陵园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5年5月,女儿到贵阳出差,她想方设法完成了去南宫山看一下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是1980年春离开南宫山的,一晃25年过去了,离开时不满五岁。</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家是不是在这里?真的找不到了,打电话给老妈,边问边找。</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家是在这里吗?</p> <p class="ql-block">  还是在这里?寻寻觅觅中,她深切地体会到父辈们生活工作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40户家属楼时,居然被李有臣认出来,‘你是毛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照片中还有运转车间顾玉增与张连玉师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要知道25年前,毛毛还不到5岁呀!李有臣真是头脑灵活超強记忆,太不可思议了!</p> <h3></h3> 二、老照片 <p class="ql-block">  这是人民画报1966年第一期,封面上登的是东风机车承载旅客列车行驶在川黔线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道口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10月,机务段参加分局首届青年积代会代表合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面有陈立民、马利民、舒芳越、朱宁、蒋瑞兰、王荣芝、滕荣国、高精奎、姚胜范等。</p> <h3></h3> <p class="ql-block">  1975年,几个哥们送赵兴业调回北京时留影。</p> <h3></h3> <p class="ql-block">  1977年5月8日,送郭天罡调回兰州时留影。</p> <h3></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天罡夫妻。</p> <p>  水庫游泳</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苏守政、刘广海。</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赵阳通、滕荣国。</p> <p class="ql-block"> 南宫山机务段备品组合影</p><p class="ql-block">(蹲着的左起:李华敬,刘治瑞,梁太原,洪振义、邱凤岺、庞风召、刘廷新,孙振怀,刘继权、陈希鹏,高云成,戚文祯,高志远。还有陈秀兰等39位師付。)</p> <h3></h3> <p>  1974年7月,设备组部分同事留影。</p> <h3></h3> <h3>  韩朋舜一家</h3> <h3></h3> <h3>  毛淑荣一家,现在天津定居。</h3> <h3></h3> <h3>  康继芳一家,现在成都定居。</h3> <h3></h3> <p class="ql-block">曲美蓉全家照</p> <h3>  李光英,王荣芝,任光学,金旭。</h3> <h3></h3> <p class="ql-block">  相册里的李光英,任光学,金旭,王欣环,王正碧,邓爱莲。</p> <h3></h3> <h3>  李淮瑛,蒋瑞清</h3> <h3></h3> <p class="ql-block">  1969年秋,上海朋友来南宫山探望我。那时我住在元宝山家属区,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p> <h3></h3> <p class="ql-block">  1969年秋,与康继芳等在去元宝山的路上茄子 地旁留影,因为后面很远处是机务段。</p> <h3></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京院邹路、李世庄,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一次认识李世庄是在机务段食堂站着吃饭时(食堂只有几只方桌,没有板凳),她見到我,笑嘻嘻地走近我,说:“来了”!这张笑脸,这句简单的问候给我带来的暖意,让我一辈子记忆犹新,终生难忘。</p> <h3></h3> <p class="ql-block">  兰院谢钟灵,刘宗芳。</p> <h3></h3> <p class="ql-block">  京院谢金台、何绍敏。</p> <p class="ql-block">  谢钟灵、刘宗芳夫妻;杜怡、朱永玲夫妻。</p> <h3></h3> <p class="ql-block">  王熙泰、鹿道萍夫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秋,电机组部分成员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后排左起陈立民、张绍先、王勇、刘建平、徐茂林、魏定远、徐云海、小张、肖育光、莫光祥、小于。前排左起金旭、任光学、周会玉、我、杨显霞、吴明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育光与魏定远两位师傅曾带着我一起在稻田里夾过黄鳝。</p> <h3></h3> <p class="ql-block">  我与两个徒弟,杨显霞,周会玉。</p> <h3></h3> <p class="ql-block">  1979年与杨显霞在贵阳合影。</p> <p>  好友杨荣霞,郭克发的两个女儿。</p> <p>  1976年5月,女儿毛毛出生,我们生活在南宮山变电所旁的小仓库里。</p> <h3></h3> <h3>  有了孩子,陋屋也温馨。</h3> <h3></h3> <p>  马启龙小女儿马立新与毛毛在一起。</p> <h3></h3> <p class="ql-block">  马启龙的五朶金花,曾邦我照顾女儿,为我排忧解难,在此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马启龙是铁路运输战线上的模范司机。当时的西南铁道报上有篇特写报道,题为“撒向大西南的种子”,所写的就是他从北方开来的遵义机务段第一台内燃机车,在司机长马启龙的带领下,1222号机车包乘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p> <h3></h3> <p class="ql-block">  六一儿童节时,4岁女儿参加演出,右后面是杨荣霞女儿郭潇。</p> <h3></h3> <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南宫山机务段托儿所小朋友在篮球场合影。那时托儿所是在煤渣地上用蓆棚搭建的,非常简陋,但小刘老师还是尽心尽责的。</p> <h3></h3> <p class="ql-block">  1973年段举办电气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  从机务段四十户住宿楼的窗口,可看到南宫山地区风貌,最远处4层楼房是南宫山铁中。</p> <h3></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9月到79年8月,机务段派我去南宫山铁中支教,我教过二年高中数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6月27日,高一(1)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到79年8月,在南宫山铁中教书时,女儿才一岁多一点。从家出发,抱着她,过铁轨翻小丘,要走约40分钟的路才能到铁中去上班。</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78年春在铁中操场上拍的。 </p> <p class="ql-block">  79年高考,李巍考上贵大物理系,赵玉波考上昆明工学院,邢建国考上中国矿业大学。五年后于孝范在职考上沈阳大学。</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日,高二(1)班学生于孝范在此美篇里留言:在你教过的我们这届学生中有三位同学是厅局级领导。李巍是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的董事长;赵玉波是成飞集团副总;邢建国是西南煤碳安全局副局长。我是沈阳大学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于孝范与李巍近照。</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23日,李巍与于孝范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右图是高中时的邢建国。他的爸爸是机务段职工邢师傅,邢建国79年考上中国矿业大学。</p><p class="ql-block"> 左图是邢师傅送我他亲手做的衣架,40多年了,我一直用到现在。睹物思人,是满满的南宫山情结。</p> <p class="ql-block">  79年4月1日毕业班合影。没想到这届毕业生这么优秀。</p> <h3>  1981年秋,我调离南宫山前,设备车间全体女同事留影。</h3> <h3></h3> <h3>  1981年秋,设备车间全体成员在设备车间门口,为送我赴南京合影。</h3> <h3></h3> <p class="ql-block">  设备车间送我分别留念记念影集,</p> <p class="ql-block">  並在南宫山地区食堂设宴为我践行。谢谢车间主任祝国政与全车间职工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借用一张2019年9月李容兰回遵义机务段访友的照片,以此来表达我对大李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我们能调回南京工作,是李容兰用信件给我们提供信息,牵线搭桥遂有了面试机会,並终获成功。</p> <p class="ql-block">  李容兰与唐圣春</p> <p class="ql-block">  工具组计量组留影照片(金在提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排左起: 魏春元、刘承伟、趙祯国、陈炳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排: 杨少敏、王思九、刘永成(调回山东)、马兴保、蒋建林、金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排:杨荣霞、杨玉风、朱永玲、李世庄、李金环。</p> <p class="ql-block">  朱宁提供的照片,年轻真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排: 左起杨显霞、邸小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间:朱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排:左起童德华、涂素文、宋颖、欧丽艳。</p> <p class="ql-block">  运转车间、元宝山家属区、救援列车、南宫山车站、机车转盘、凉风垭隧道等六张照片拼图。</p> <p class="ql-block">  应杜文宝女儿杜娟的要求,寻找了张老照片,放在这里以释怀旧之情。</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杜文宝全家在遵义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三、新照片</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我到怀化,与郭克华、小虎合影。</p> <h3></h3> <p class="ql-block">  邹路家来客</p> <h3>  2006年5月,我到北京,与王欣环合影。</h3> <h3></h3> <h3>  2006年9月,我到成都,与刘宗芳及家人合影。</h3> <h3></h3> <h3>  2007年3月,杨荣霞到上海合影。</h3> <h3></h3> <p class="ql-block">  2009年夏,阿戚到上海。张培度,王爱华,王明昌,郁钖兰,我,小聚。</p> <h3></h3> <p>  2010年春,强金诗,蒋瑞清夫妻到上海。</p> <h3></h3>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由王明昌组织主持,曾在南宫山工作过的部分回沪职工在上海闸北公园聚会。</p> <h3>  2018年1月中旬,昔日遵机人,相逢在三亚。</h3> <p class="ql-block">  吴觉媛夫妻</p> <p class="ql-block">  庞高峰夫妻</p> <p class="ql-block">  谢钟灵</p> <p>  谢钟灵、刘宗芳与我相聚在三亚。</p> <p class="ql-block">  王荣芝与孙女、马利梅与我相遇在三亚,我们37年没见面,欣喜。</p> <p class="ql-block">  与遵义铁中周令先老师,37年后相逢在天涯海角。</p> <h3>  刘宗芳谢钟灵设家宴,盛情款待。</h3> <p>  陈炳海、小魏夫妻安排三亚红森林度假村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相聚时的快乐让人觉得分别似乎就是昨天。</p> <p class="ql-block">  谢钟灵刘宗芳作东宴请大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昔人遵机人,相逢在三亚,干杯!</span></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26日,在北京东塔东里与谢金台何绍敏合影,这是37年后的重逢。</p> <p>  2018年9月28日,到北京丰台李世庄邹路家,与王欣环、李世庄、邹路相聚。与李、邹是35年后重逢,王欣环2005年见过一面。</p> <p class="ql-block">  为重逢而干杯!感谢邹路、李世庄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10月21日,南宫山地区回沪上海部分老职工,在董学富家小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排左起:朱元坤、陈再安、孙福林、张培度、王明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排左起:马程光、瞿承伟、电务段陈段长、董学富、袁桂明。</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7日,王明昌带我去黄渡,看望金在老师。他原在遵义机务段工作,后调往学校任教。</p> <h3>  </h3> <p class="ql-block">  左图为年轻时的金在老师。</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20日中午,我到机务段报到时,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金在,是他把我们三人(张培度、強金诗)带到办公室指引等候的。</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50年后会在再见面,岁月苍桑,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  南宫山机务段木匠师付莫炳友,手艺好,待人真实诚恳。想当年,职工都有请他邦忙干点私活的请求,他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他回乡探亲,从广西老家转辙给我带来的一块很重很重的切菜板。40年了,我们一直还在用着它,从南宫山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不离不弃。</p> <h3>  2019年7月,见到分别38年的赵克強与陆老师。</h3>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4日,在山东烟台与王熙泰鹿道萍一家,分别40年后重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照片是由曾在贵阳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过的吴裕生提供,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春天,地点南宫山机务段运转车间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排左起为机务段化验室王欣环、吴裕生、化验室王忠诚。后排左起贵阳铁路分局防疫站周剑锋医生。当时吴裕生与周剑锋在南宫山机务段做项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裕生介绍一段南宫山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8月,我在贵阳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当时我是实习研究员。由于战备需要,因文革仃止的内燃机車燃烧产物对大气污染分析项目重新啟动。我所在研究所承担分析任务,成都铁路局为协作单位(由贵铁分局防疫站参与),选定南宫山机务段为試验地,于1969年1月起在运转車间开始工作,贵阳铁路分局防疫站周剑锋医生与我一起到南宫山机务段执行此项目,周医生自始至终参加试验的全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前期試验是测定运转車间五十余台机車在运行时产生废气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其重点在凉风垭四公里隧道内浓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们到段里找到王段长,他慈祥和藹可亲,没一点架子,非常支持配合我们。按规定要登机車须去铁道部办“登乘机車証”,后我们拿到成都铁路局给我们两人签发的登车証, 69年初我们正式上車采样分析,每次上那台车由运转車间调度安排,所以工作特别顺利。在化验室准备好就上車,往北到赶水,乘务员交班,我们随車回段分析样品。有时安排往南去贵阳,我们可以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次在隧道采样经历了強大的“活塞风”,那振耳欲聋轰鸣声也十分恐怖!那时正赶上“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最高指示,在运转車间没有文革的感觉,是精神上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后期任务是1970年7月由武汉铁道設計院、铁道部医科院在凉风垭隧道内组织综合試验,南宫山机务段提供两台机车及两千吨石料(四十节车皮)在隧道內来回行驶,测定机车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含量,医科院参試人员直接进入隧道感受污染反应,試验时间大约两周结束。至此我的任务完成。 当年所革委把我们的项目以“科研人员经过文革教育出的科研成果”上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年“跑车”生活,南宫山机务段运转車间各位师付都認识我,我与他们“三同”一年半,相处友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后来遇到机务段李洪弟师傅时,他非常热情地告诉我,我离开南宫山不久,运转车间师傅们每月发保健费了,他们很感激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运转车间能发保健津贴,我们並不知道。可能我们起了一点作用,因为提供了大量废气污染分析数据,尽了绵薄之力而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3年过去了,老天开眼,让吴工有缘在此美篇里与大家相聚,並与我们一起回顾与分享他的南宫山情结。曾经年轻奋发的他已是满面风霜,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与对南宫山机务段的深情是永难忘怀的。</p><p class="ql-block">(拼图右边是吴裕生王宗廉夫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谨以此片献给南宫山机务段全体老同事们!献给南宫山地区所有职工家属们!献给所有为南宫山机务段作出贡献的人们,献给抹不去的那一段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悠悠,情意绵绵,往事並不如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衷心感谢曾邦助过我、曾友好相处过的所有老同事、老师傅、老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並以此深切怀念所发照片中所有巳逝去的故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谢谢朋友们为此文所提供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9月,王明昌又转发给我一些有关老同事的照片,我一一增加在此美篇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李淮珠、吕家驹夫妻金婚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起: 杨永胜、李秉喜、董凤琴、邵凤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起: 李淮珠、邵凤英、陈仕忠、杨永胜、吕家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范充闾与刘长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王明昌、李有臣、陈上远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2017年聚会时,去机务段重游时的视频。</p> 谢谢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