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汞矿,一座见证了数百年屈辱与兴衰的矿山

麓山阳光

贵州汞矿,位于贵州铜仁地区万山特区。万山更是以中国“汞都”而著称。汞,俗称水银。 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水银。唐代时期,万山的“光明丹砂”即为皇室贡品。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入万山,他们开设英法水银公司,并使用先进的机器,雇用童工,强买、强租、抢夺万山汞矿,从1898年至1908年短短十年中,英法帝国主义竟掠夺走水银700多吨。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万山组建贵州汞矿,所产水银除保障国内需求外,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尤其在偿还前苏联债务方面,贡献突出。 贵州汞矿,一座曾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矿山。   像一架庞大的超级马车,行驶633年后,“中国汞都”贵州万山的汞矿戛然而止。它曾承载贵州万山特区疾驰,并将其推向“小香港”、“小深圳”的繁荣巅峰。2001年10月,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被宣布政策性关闭。如今,这里已开辟为《万山汞矿工业历史博物馆》。 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工矿用房。 这些上世纪的建筑,有的已被拆除。 在通往矿洞的悬崖上,修建了栈道。 为开发旅游,修建了一段长60余米的玻璃栈道。 透明玻璃下的绝壁悬崖。 走在上面,还是有些害怕滴。 当我们走近开采区时,已是二月下旬的贵州飘起了雪花。 远处的岩壁上,高高低低的分布着多处矿洞。 已用灯光装饰了的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