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时间:2017年8月24日</h3><h3>文字:刘新光 李明鹏</h3><h3>编辑:李明鹏</h3> <h3>2017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三),是我们的恩师梁仕林老师74周岁诞辰。梁老师曾是涟源县文工团演员,1973~1977年,调派担任财溪中学文宣队指导教师。在此期间,梁老师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地教我们唱歌、跳舞、排练,带我们参加演出。在与梁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梁老师待我们如子女,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视梁老师如母亲,相隔40年,日日思念。值梁老师74岁华诞之除,我们衷心祝愿您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h3> <h3>这是一组十分珍贵的照片。梁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74岁生日那天,恰逢参加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园社区组织的消夏文艺汇演,这组照片,记录了梁老师的婀娜多姿和优美表演。</h3> <h3>运动健将。</h3> <h3>与舞友合影。</h3> <h3>节目表演。</h3> <h3>老有所乐,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h3> <h3>2013年,梁老师在北京与涟源籍老朋友、老同事合影留念。</h3> <h3>1959年,涟源一中文宣队合影。梁老师是第一排右边第一人。</h3> <h3>1972年,梁老师与财溪阳硐中学文宣队员们合影。</h3> <h3>龟寿延年,梁老师六十岁生日纪念照。</h3> <h3>梁老师七十岁生日纪念照。</h3> <h3>2013年,梁老师与与家人合影。</h3> <h3>2017年4月,梁老师回涟源与老同事、老朋友合影。</h3> <h3>2017年5月,梁老师在天津塘沽与朋友们合影。</h3> <h3>梁老师与学生钟亦兰、钟才虎夫妇合影。</h3> <h3>钟亦兰的太极扇表演。</h3> <h3>1976年元旦,梁老师与我们合影。</h3> <h3>1977年1月,财溪中学文宣队参加荷叶区文艺汇演后合影。</h3> <h3> 祝福与思念</h3><div><br></div><div> 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我们从青涩少年步入财溪中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同学们纷纷加入或即将加入老年人行列。在学友群里,有一天梁艳丽发声,说很想念梁仕林老师,谁能有相关信息?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经多方打探,在几近无望的时侯,终于峰回路转,联系上了我们又亲又敬的梁仕林老师。那一刻真激动啊!通过群聊,老师还是那么亲切,一如既往的关怀呵护。看到老师老当益壮,精神焕发,子孙满堂,其乐盈盈,我们放心了。回想与老师相处的五年里,呕心沥血授业解惑,唱歌跳舞,生活关爱,润物无声,如师如母,大爱无疆!值老师七十四岁华诞,举杯思念酒,满含师生情,敬祝老师冬暖夏凉,春华秋实,青春永驻,吉祥如意!</div><div> 有一种恩情无以为报,有一种教导受益终生,有一种关爱滋润心田,有一个名字溶浸血脉,那就是老师!就是无怨无悔付出,孜孜不倦教育我们的所有老师们!这是一个灵魂铸造的过程,一个知识升华的摇蓝,一种精气神的灌溉,一种道德的传承!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群来自各个村落的农村孩子,就象一群嗷嗷待乳的雏燕,怀着羞怯,惶恐,纯真,向往的心情,先后进入财溪中学,接受从初中到高中的半工半读的五年教育。那三尺讲台上厚厚的粉笔灰,见证着老师的心血流淌和辛勤汗水。梁仕林老师犹为艰辛,身怀六甲,白天授课语文与音乐,晚上教我们文宣队的同学唱歌,导演舞蹈和小话剧,有时天黑或下雨就送梁艳丽,陈鲜苹,陈萍等女生回家,起伏的沟谷,弯曲的山路田堪,留下了老师的足迹,更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师生情!目的是希望我们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希望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钟岳老师让我们懂得学海无涯,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张坤老师让我们懂得不积蛙步,无以致千里。梁克昌老师让我们懂得人可以没有名气,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骨气。梁初明老师让我们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梁潘山老师让我们懂得做人要有俯仰,要有韧性,忍让是一种修养,感恩是一种美德。还有陈保初,黄礼祥,梁友邻,李常青等恩师,仿佛就在昨天,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浮现眼前,倍感亲切!</div><div> </div> <h3>肖钦生。</h3> <h3>梁老师74华诞贺</h3><h3> 肖 钦 生</h3><div> 一</div><div>锦句坛中读几回,</div><div>文姫境界昜安才。</div><div>敲来掘句为师寿,</div><div>愧向天津祝一杯。</div><div> 二</div><div>师生断联四十载,</div><div>辗转寻觅又闻音。</div><div>财中弟子相雀跃,</div><div>齐聚微屏暏师容。</div><div>鹤发童颜舞姿美,</div><div>羡刹世问多少人。</div><div>摘取梅花堪祝寿,</div><div>南山隐处百岁身。</div><div> 三</div><div>丽质天成骨透香</div><div>人间金凤傲秋霜</div><div>师尊风范人堪敬</div><div>诲人情缘我自藏</div><div>生命长青松不老</div><div>曰轮永转鹤高翔 </div><div>吾辈弟子举樽贺</div><div>遥祝师尊永青年</div> <h3>梁老师,我于1974年毕业,79年返城,任职于湖南省鲁塘石墨矿劳动人事处(郴州)。2004年下海,2011年退休,育有一女,西安交大毕业,在岳阳工作。</h3> <h3>肖钦生与妻子、女儿的合影。</h3> <h3>年轻时的梁艳丽(1983年于墨溪小学)。</h3> <h3>梁老师,祝您生日快乐,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h3> <h3>梁老师,这是我与丈夫的合影。</h3> <h3>梁老师,我于2013年在市实验学校退休,现住涟源梅园小区,前几年带外孙子女,现在每天唱唱歌、跳跳舞、散散步、练练太极、打点小牌,日子过得很舒坦。</h3> <h3>梁老师,与我在自家门口合影的后生是我八十年代中期的学生刘主光,石马山镇人,现任南宁大学教授。</h3> <h3>跨骏马拜望恩师。</h3> <h3>梁艳丽与陈小玲年轻时的合影。</h3> <h3>1980年,梁艳丽与同事钟亦兰在阳硐中学合影。</h3> <h3>梁老师,我是陈小玲,当年财中文宣队报幕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还记得吗?</h3> <h3>梁老师,我于1979年参加教育工作,2012年退休。一生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容易满足,家庭幸福。</h3> <h3>梁老师,这是我年轻时的照片。</h3> <h3>石元华,祝尊敬的梁老师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越活越年青。</h3> <h3>梁老师,我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2009年离岗,2011年退休。在这八年来我带孙女、做家务、打点小牌、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舒心。</h3> <h3>刘建弟,毕业后在涟源兰田供销社工作,婚后夫唱妇隨,恩爱有加,生有一子,退休后一家人居住深圳,专职看带第三代,虽然辛苦但很快乐。</h3> <h3>梁老师,这是我和妹妹、孙子的合影。</h3> <h3>刘建弟与丈夫、孙子合影。</h3> <h3>刘新光,七八年服役于海军南海舰队,八一年退役后在市酒厂工作,八三年婚娶同学陈翠文,生有俩子,子又各生一子,分居三地,平淡平凡平常过,养心养性养精神。</h3> <h3>梁老师,这是我妻子陈翠文(财中14班)。</h3> <h3>梁老师,这是我与妻子在北京天坛合影。</h3> <h3>梁老师,我全家合影于财溪并眉堂。</h3> <h3>石纪奇恭祝您福寿双全,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快乐。</h3> <h3>梁老师,这是我和妻子在长沙橘子洲头的合影。</h3> <h3>梁老师,这是我与小儿子在上海城隍庙的合影。儿子学习很勤奋,今年考上了湖南著名的长郡中学(高中)。</h3> <h3>李洪兴,恭祝敬爱的梁老师生日快乐,心康体泰,福寿绵绵,永远年轻。</h3> <h3>梁老师,我毕业后从事医卫工作,值离岗休息协助爱人和侄女在火车站和汽车站开了两家药店,当了个甩手掌柜,赚了几个小钱,日子过得很红火。</h3> <h3>梁老师,这是我全家的合影。</h3> <h3>晏孜孜,毕业后在新化工作,己退休,家庭幸福美满,喜欢书法、摄影。</h3> <h3> </h3><div> 追梦而无悔</div><div><br></div><div> 我们先后离开母校,投入到未知而又不可捉模的社会,去打拚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今四十多年过去,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做了爷爷奶奶,退休或正准备退休,享受着炊烟缕缕,接送孙子的天伦之乐。由于环境变迁,际遇殊异,四十多年来联系少了,有些甚至达到了乡音未改,相逢不相识的境况。自建群以后,才相继了解到各自的情况,在社会实践中,有过迷堈,有过困境,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无奈,但是都挺过来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出人头地,但也从不气馁,从不低头,因而活得安闲舒适。我们虽然很平凡,但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过,挣扎过,奋斗过,所以我们无悔。曾经,老师陪伴我们长大;现在,让我们陪伴老师,一起慢慢变老吧!</div><div><br></div> <h3>作者合影:刘新光、李明鹏、梁艳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