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念李煜 ---姚冰阳

一地水果糖

<h3> 生于七夕,死于七夕</h3><h3> 李煜,是一个用美丽演绎哀愁的人,一个用奢华演绎屈辱的人,一个在文化宿命中寻求不死的人,一个将一生活两世的&quot;千古词帝&quot;,一个用旷世词作自我凭吊的亡国之君。</h3> <h3>  在历史上,如果少了一个象李煜这样的亡国皇帝,那是国家之大幸;在文学史上,如果少了一个象李煜这样的词人,那将是词之大不幸。南唐历经三世,享国仅39年,也只不过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而已。而李煜留下的词作却是中国文学长河中最绚烂的、永不凋谢的奇葩。</h3> <h3>  李煜,徐州人,公元961年继位,在位15年,史称唐后主。李煜是唐宪宗七世孙,他的曾祖父李志曾任徐州判官,全家随之落户徐州。其祖父李昪于公元937年建立南唐帝国,史称前主,称帝6年后传位于李煜的父亲李璟。李昪建国时广开疆域,在东南诸国中强盛一时。到了中主李璟时已经由盛而衰,无奈向后周称臣。后主李煜的出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传奇色彩。</h3> <h3>  他生下就是一目双瞳,这是天子象征,相传舜帝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是一目双瞳。然而这个天子像并未能庇护李煜。李煜即位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取代后周建立了强大的宋朝,南唐自然成了大宋的附庸国。为了苟且偷安,李煜接连派使臣向宋朝进贡,以求宋朝不要出兵南下,换得暂时的太平。但是,宋太祖仍以&quot;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quot;为由,出兵灭掉了南唐,李煜和他的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虏,在汴凉(开封)度过近3年的囚徒生活。后来,李煜因作词&quot;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quot;而触怒了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78年的&quot;七夕&quot; 年仅42岁李煜被宋太宗用一杯毒酒所杀。</h3> <h3>  李煜和他的父亲李璟一样,身为一国之君,都不具备治国经世的才能,但都在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喜诗文,尤擅词,沉迷于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的生活。其前期作品大多是反映宫廷生活,多为纵情声色的逸乐之词,题材窄,风格绮丽柔靡。</h3> <h3>  亡国被俘的巨大痛苦成就了一代伟大词人,从一个国家的帝王,沦落为阶下囚巨大落差的挤压,使词人时时百感交集,事事痛彻凄凉。现实的残酷与悲愁,使他从心底迸发出怀念故土山河之情,他用哀婉凄绝表达对&quot;故国&quot;、&quot;往事&quot;的无限留恋,抒发出真挚而深刻的情感。&quot;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quot;。此刻他的作品越过了亡国之痛,抒发了人生失意无限怅恨。 &quot;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quot;。</h3> <h3>  将凄绝的情感交织成绝望与希望,而径直奔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深刻的思考使他进入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独特境界。&quot;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quot;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在凄苦的转身中成为&quot;千古词帝&quot;。</h3> <h3>  李煜是中国词史发展的里程碑,堪称&quot;一代词宗&quot;,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quot;花间派&quot;词人的传统,也为后来苏东坡、辛弃疾的&quot;豪放&quot;派打下基础,而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宗师。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quot;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quot;亦如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所说:&quot;李煜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失败了,但作为一个诗人,他却赢得了长久的胜利。宋代及以后的各个朝代中,所有中国诗人都承认他应属最伟大的词家,他所开创的词风,直到今天仍为所有专写爱情题材和浪漫题材的诗人所争相效仿。&quot;</h3> <h3>  走进李煜的&quot;天上人间&quot;,一个驰骋文坛放浪文人凄婉的荡气回肠;一个山河破碎亡国之君的无奈情愁;一个独步古今无人能及的词坛宗师;一个让历史亦爱、亦恨的李煜;一个让徐州人亦眷、亦厌的李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