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h3> <h3>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h3> <h3>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h3> <h3>1976年就被发现的石峁遗址,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h3> <h3>考古勘探确认了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调查发现,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h3> <h3>根据清理出年代特征明显的陶器和玉器,并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专家初步认定最早一处是"皇城台"修于龙山中期或略晚(距今4300年左右),兴盛于龙山晚期,夏(距今4000年)时期毁弃,属于中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这个"石城"的寿命超过300年。</h3> <h3>文物部门曾于1976~1981年对该遗址进行过初步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并发现了古城址。石峁遗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出土的玉器已散佚海外,被欧美几家博物馆入藏。</h3> <h3>2015年9月,考古人员在石峁外城东门附近清理出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错落有致院落,其窑洞式住房、高处库房、礼仪性厅房及石铺地坪和院落门址等结构基本清晰,如此完整而罕见的石砌院落无疑对于研究龙山文化晚期较高等级人物的居住条件和早期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h3> <h3>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文物部门持续两年的考古发掘,神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揭开神秘面纱,它是目前我国确认的龙山晚期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门址结构。</h3> <h3>石峁遗址皇城台门址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上下皇城台的城门遗址,主要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和内瓮城等四部分构成。其中,广场处于门址的最外面,是一个南北走向,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的平整场地,这也是目前我国确认的史前时期最大的广场。城门的结构大体和外城门址的结构类似,两边有南北墩台,有内、外瓮城,还有石砌的台基、道路、护墙等。考古人员在门址范围内出土了大量文物。</h3> <h3>从这些遗物的年代推断,它最初构建的年代是公元前2300年到2200年左右,也就是说石峁遗址最先的发展,皇城台应该是它最先构建的一个建筑。</h3> <h3>另外,皇城台护墙的发掘也取得了新进展,整个皇城台由石砌的墙体层层包裹,每层高3米左右,呈现出顶小底大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坍塌的建筑中还发现了一些手工业作坊遗迹,生产的主要产品是骨针和石范、环首铜刀等,这类现象表明皇城台上居住的人,除了传统意义上说的高等级贵族之外,一些掌握手工技术的人也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也可能生活、居住在皇城台上。</h3> <h3>皇城台门址代表了一个早期王权国家享受族群里面最高等级的规制,对于早期中国都城史的研究以及早期都城,尤其是一些城防设施和门制的规划以及结构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h3> <h3>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头城墙和玉画双绝的英姿乍露,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目光。</h3> <h3>石峁遗址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有国内专家直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城址的发现。石峁城址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所对应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及遗址的功能。</h3> <h3>石峁城址还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历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h3> <h3>2012年10月,经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h3> <h3>经过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队在遗址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通过分析调查,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无疑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黄河腹地二里头遗址之外一个重要遗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