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早上起来天气不错,凉爽,老婆说出去溜达溜达吧,线路不能远也不能累,就是腐败线。我说,那就去淇县收粮洞吧。 </h3> <h3> 到此为止, 我曾三次探秘朝歌寨收粮洞,深知探洞之艰险!但只有在今天第四次才真正找到此洞,并进洞探索。</h3> <h3> 第一次2009年来只找到苦奶奶庙。第二次也是2009年找到了上朝歌寨的路,并成功登顶。今年4月第三次从地谷岭到再上朝歌寨,并且还转到后山去寻找,终因路线不熟无功而返,依旧没有找到收粮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今天终于见其真容,曾经的遗憾已成为历史。</h3> <h3> </h3><div> 地谷岭和收粮洞位于淇县灵山风景区的赵庄南约7~8华里的快到山顶的一个山崖下,没有当地百姓的指引极其难找到,据说有个几十人的骑行队曾四次探洞均未成功,最后放弃探洞。传说纣王在此屯兵时,把收百姓的粮食贮放于此,故叫"收粮洞"。</div> <h3>收粮洞洞口。估计山洞总长大约150米左右,高约3—10米,宽约3—5米。</h3> <h3>洞口内附近有一块大清时期立的石碑,碑文已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见大意,主要是介绍当时筹建洞内龙王庙捐资人的名单,还有一首诗是明朝崇祯四年一个叫李宇光的游客游洞时写的,因为是草书,不太理解诗意。左侧有一摩崖石刻,上刻:游收粮洞古洞流云滴玉华,琼浆金粟列仙家。鸾骖一去无消息,唯见险岩锁翠霞。崇祯四年腊日大石岩赵家庄主人,题作者的姓名处看的不是十分清楚(引自网友发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