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芦溪,也有个马鞍山

伏起

<h3>  我今天去的地方叫马鞍山,这可不是安微省的马鞍山市,而是芦溪县新泉乡陈家坊村的一个村小组。</h3><h3> 这是一个狭长的山冲,我将车停在第一个路过的房子前面,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一个石拱桥上。</h3> <h3>  石拱桥旁,古树参天。上千年的枫树、株树以及红豆杉树将桥的四周笼罩得严严实实。树下是一片形似牛舌的地块,山泉从"牛舌"的两边奔腾而来,在"舌"尖处汇合后流入石拱桥下。</h3> <h3>  过桥后,穿过古树下的浓荫,便看到不远处的草丛中有个门楼。近前,只见青石铺就阶沿,麻石做成门框,白灰粉刷墙面。站在门楼下朝内看,是寺庙残存的墙体。</h3> <h3>  下面这位老人叫罗荣庭,他告诉我,这座古庙叫观音寺,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和华佗仙人。他指着左侧不远处说最早庙址在那,现址是清乾隆年间由长智和尚兴建,当时其规模仅次于萍乡的宝积寺。</h3> <h3>  老罗还告诉我,庙前左侧山峦像狮,右侧似象,庙后九条山脉如牛,此处俗有"狮象守水口,九牛入栏"之说。庙前有口月光池,象牛吃水的盆。</h3> <h3>  下面是观音寺左右两侧的房屋,老罗说房子的主人一户巳在北京买房定居,另一户小孩考上大学后在外工作。</h3> <h3>  走过观音寺继续前行,沿途土屋、篱笆、青藤织成一幅幅原始而美丽的自然风光。</h3> <h3>  这幢新房子的主人姓钟,相片中的两个人是父子俩,左为父,今年90岁。右为子,今年68岁。家中其他人住在萍乡,只偶尔回家看看。平时只有这父子俩人在这栽点禾,种点菜,养点鱼,过着平常而清淡的生活。</h3> <h3>  这户人家也姓钟,儿子在外,女儿巳嫁,平时只有夫妻俩人在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h3> <h3>  老钟门前好几棵古树,我只认识其中的枫树、凿树和桑树。这样老的枫树和凿树我看过,但这么古老的桑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h3> <h3>凿树,果实可吃。</h3> <h3>枫树上还长了灵芝。</h3> <h3>桑树,其果实名桑葚。</h3> <h3>此树主干通体长满绿苔,不知何名。</h3> <h3>  途中遇到一姓罗的大娘,今年81岁,她提的塑料袋里装了一些饭团。我问她去哪,她告诉我说:以前住冲里的老屋,一年前搬到下面的新屋去住了,可家里的猫不肯离开老屋,怕猫饿着,就每隔二、三天来给猫送些吃的。</h3><h3> 我知道她说的新屋与老屋的距离应该有3华里远,每周2、3次跑这么远为一只猫送吃的,我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见到。</h3> <h3>  我跟着这位大娘来到她家老屋,她在门前"猫…猫…"地叫了几声,一只黄花猫便从柴堆下钻出,它一边"猫…猫…"地应着,一边欢快地朝大娘走来。站在旁边的我看到此情此景,突然感觉到一丝心灵的颤动,我知道是大娘的爱心和善举在感动着我。</h3><h3><br></h3> <h3>  返回的路上,原本寂静的山谷突然传来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转过一道弯才知一群牛在路旁吃草,声音是它们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铃铛声与路旁的溪声伴着和着,如一种天籟之音在山中回响。</h3> <h3>  来时走得急,离开的时候非常悠闲,这才发现路边的草丛中有许多艳丽的小花争先恐后地探着头,它们羞涩着、微笑着,似乎在说,远方的客人呀,我们的笑容能留下你们么?</h3> <h3>  几只美丽的蝴蝶在前面飞舞,我想拍下它们的身姿,但一举相机就飞开了,它们一直在前面飞着舞着,终于,有一只停在一支马料子花上,我才拍下它优雅的倩影。</h3> <h3>  走出山口时,回头看马鞍山方向,此时那里巳是云雾弥漫。我凝视良久,恍惚间看到云雾缭绕处有一古刹若隐若现。神情飘缈时,又有歌声传来: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出淤泥而不染,倚清风而眠,花开不语,花落无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