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我只是你的过客

青鸟

<h3>  标题照片是我的朋友扎西。</h3><h3>  几年前,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幅色达佛学院的全景照片,那密密麻麻布满山坡的红房子,让人震撼,直击心灵。从此就记住了这个地名——色达,那一抹红色便再没能从记忆中抹去。</h3><h3> 几天前,突然有了几天假期,走,去色达,去看看我心中的红房子!这个念头一起,便如春天雨后的野草一样难以遏制,头一天决定,第二天背起背包就上路了,不是年轻人,冲动一回并不容易。网上借来一句话"再不出发,你不老,风景也会消失",为自己的逃跑计划当借口。</h3><h3> 飞到成都,然后从茶店子客运站坐上去色达的班车。从成都到色达六百多公里,因为路况不好,最快也得十二个小时,遇到恶劣天气,可能还会遇到落石和塌方。朝圣之路充满坎坷,上天大概想以此来考验你的诚心与耐性。</h3><h3> 我不是作家,无法用生花的妙笔把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完全表达出来;我也不是摄影师,不怎么懂得用光构图什么的,但我呈献出来的,是我眼中的色达,无法替代。</h3><h3><br /></h3> <h3>   喇荣佛学院的大门在山下,走到山上需要半个多小时,上去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坐公交车,如果有高反,建议坐公交上去。我决定步行上去,刚走几步,胸口一阵发闷,有点喘不过气,那是高反的感觉,去西藏的时候有过,熟悉又亲切!高原,我又来了!</h3> <h3>  转个弯,一大片红房子便映入眼帘。所谓红房子,是佛学院修行的喇嘛或者尼姑自己修造的,用红铁皮覆顶,一个挨一个布满几个山坡,便形成蔚为壮观之势。以沟为界,觉姆和喇嘛分开上课修行,泾渭分明。</h3><h3> 我敢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游客是冲这片红房子来的。同行的人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或拍照或录像,虽然是第一次来色达,我却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这正是我心中的色达。</h3> <h3>这次不仅看到了红房子,而且还住进了红房子,感谢我的朋友翁加为我提供僧舍。</h3> <h3>清晨的佛学院非常宁静。牛羊在草地上安静地吃草,早起的僧人坐在树丛下背书,炊烟袅袅升起,阳光普洒在山脊上,草地上,红房子上以及人们的脸上,一派安静祥和,也许,这就是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h3> <h3>傍晚的色达凉风渐起,撩起人们的衣衫和头发,落日的余晖慈爱地给天地抹上一层红晕。</h3> <h3>  夜幕降临,学员们陆续下课,回到自己的红房子里,点亮起一盏盏明灯,从山上望下去,如星光缀满夜空。坛城金碧辉煌,大经堂里传出激烈的辩经声。此刻,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灯光璀璨,交相辉映,你也许会恍惚了,这所处的,到底是人间,还是天堂!</h3> <h3>坛城永远是佛学院最热闹的,从早到晚都有人在那里转经,积德修行,为自己为家人祈求福祉。</h3> <h3>  大经堂是学员们上课辩经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修行十五年,方可修完显宗和密宗的课程。</h3><h3> 那些年轻人,大多从小上山修行,热衷佛学,潜修佛学经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书房,下课后还会在自己的经房看书诵经。</h3><h3> 他们非常有礼貌,看到外人会微笑致意。</h3><h3> 他们也是年轻人,喜欢听音乐,喜欢苹果手机,喜欢自拍,喜欢发微博,喜欢网购,喜欢休息日去草地玩耍……这些,和内地的青年人并无二致。</h3> <h3>色达不仅有红房子,还有蓝天白云,广袤的草原。</h3> <h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h3> <h3>胖胖嘟嘟的土拨鼠,也不怕人,只要你有好吃的,它就跟着你。</h3> <h3>天葬台上,盘旋的老鹰提醒人们生命的轮回。</h3> <h3>在佛学院呆了两天半,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山和下山,走了七万多步。简直可以用健步如飞来形容,我和高原果然是没有任何芥蒂。</h3><h3> 高原上条件还很艰苦,没有自来水,山路也很难走。现在正在整修,主要是修路,拆了一些房子。我担心过了一阵,路修好了,会不会有大批大批的旅行团,导游带着,打着旗帜,拿着高音喇叭,呼啸而上,从此打破学院清修的环境,或是拉上一道围墙,把学院变成盈利的工具。倘若真是如此,那还是我心中的色达吗!那样的话,路不修也罢!新房子别建也罢!</h3><h3> 清晨五点的色达,一片寂静,天上的星星依然明亮。我悄悄作别了色达,我的心并不清净,无法属于它,我注定是色达的过客。</h3><h3> 此刻,我已经坐在了返回成都的大巴上,心中充满了不舍,写下这篇游记,作为我来过色达的证据。</h3><h3> 感谢接待我的扎西翁加师傅,给我提供僧房。感谢土登尼玛,请我去吃藏餐。感谢旦增克珠、桑吉迦以及所有对我微笑问好的喇嘛和觉姆。</h3> <h3>色达,不说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