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八二三 紀念八二三炮戰五十九周年

M.G.Jack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永遠的八二三 </font></h1><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紀念八二三炮戰五十九周年</font></h3><h3>.</h3><h3>.</h3><h3><i><font color="#808080">從沒見識戰火無情的人,是不會知道戰爭的可怕。</font></i></h3><h3>.</h3><h3>八二三砲戰發生時,爺爺還在大山裡耕著田,早已超過了服役的年齡,卻因戶口普查的不完全而沒影被徵招服役。到了戰況加劇,總算來了來把這些大山裡的年輕人徵招入伍,送往前線。</h3><h3>.</h3><h3>外祖父十六歲就隻身渡海來台從軍,砲戰發生時,自然無可避免的被調派到前線作戰。至於在甚麼單位、被派到哪裡、何時回來?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在六十九師服役。</h3><h3>.</h3><h3>從眷村前經過的火車,整日轟轟地開過去,車上帆布覆蓋的軍品,一車車運往碼頭。開戰沒有多久,郵差來了,有些人家一聽到郵差喊「掛號信」就哭成一團。「掛號信」代表的是「丈夫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樣人家的孩子,一夕之間要承擔起「撐門立戶」的責任,不少剛升初中的孩子,為了扛起家庭生計。</h3><h3>.</h3><h3>一轉眼,八二三炮戰過去五十九年了,而我父親也正好五十九歲。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祖父出征前最掛記的事情便是我父親出生時,他在金門作戰,沒有人去幫忙喊產婆到家裡接生。</h3><h3>.</h3><h3>在砲戰中,一個校官的女兒,和一個士兵的兒子,在多年後結為連理,生下了我。從小就爺爺雖然因為被砲聲震到重聽,還是和我們分享當年戰爭的慘況,其他親戚都覺得爺爺又在講古,沒人肯聽,只有我默默的把那些故事記了下來。在那時候,甚至一個口音,一個腔調的差異,讓哨兵沒聽懂口令,都有可能因此被自己人開槍射殺。有一天,爺爺的同袍中砲身亡,爺爺扛著他的屍首要帶回陣地,扛起前讓陣亡的同袍保佑他能躲過砲擊,跑著跑著,突然重心不穩絆倒,就在剎那間,前方一枚砲彈落地爆炸。而這麼多年後,大家對於爺爺的那段歷史,還能記得的只剩下爺爺看病不用錢。</h3><h3>.</h3><h3>戰爭過去了幾十年,說起來諷刺的是,現在在班上和我最熟的同學,竟然是當年在海峽的另一端,向著我軍砲擊的人的後代。而我在學校,也接待了數不清的大陸交換生,甚至帶著大陸交換生回到另一個當年的前線陣地,馬祖。也許這一切都是命運吧?當年幾十萬發的炮火轟向金門,卻沒有一發命中祖父和外祖父,從而讓我有機會來到這個世上。</h3><h3>.</h3><h3>烽火真的遠去了嗎?戰爭的陰影在曾經歷戰亂歲月的長輩心中,始終存在,奶奶到現在還會用絲襪縫成腰帶,裡面塞著一捆捆的現金。「要亂(打仗)了」 她說著。而今,像我祖父母這一輩的老人大多凋零殆盡,祖父和外祖父也相繼過世。太多國人不曾親歷戰爭摧殘,早已不相信「會發生戰爭」這回事,但「忘戰必危」的道理大家仍應牢記心中,畢竟戰爭的代價太慘痛了,也許現在一起嘻笑歡樂的朋友們,幾年之後卻被迫成為了的敵人,套一句我常說的話:「我對有緣相聚的朋友不求甚麼,但願將來要是哪一天狹路相逢,都能留給對方一條生路」。</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後,希望世界能夠有一天不再有戰爭,天下永太平。</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