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随记(二)追寻洛克足迹 探访梦境天堂

悠然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是多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每一刻都被欣喜、感悟所充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 🗻</h3> <h3>九寨的7.0级地震也不能挡住车轮的行进。</h3><h3>在碌曲,桃源般的小镇,遗世独立;在迭部,一座小屋,约瑟夫.洛克的小屋等我来……而我知道,路上一定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与我相遇,当然也会有想得到的艰辛。</h3> <h3></h3> <h3>离开玛曲大草原,向东北出发。途经尕海湖,海拔3480米,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蓝天、白云、绿草、碧水以及远处终年不化的积雪,构成了一副层次分明的湖光山色。</h3> <h3></h3> <h3>尕海,虽然湖不大,但背依连绵青山,在蓝天白云下颇为壮观。</h3> <h3>这里是鸟儿们的天堂,每年春末夏初,有成群的白天鹅、灰雁等近百种鸟类会从南方飞来。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过现在已不是时候,远远的看见水边有十几只鸟禽。可惜,我的镜头拉不进它们。</h3> <h3></h3> <h3></h3> <h3>离开尕海湖,前往朗木寺,修建的213国道直达小镇。“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传说曾有仙女化为山上的一块岩石而得名。又因其一江跨两省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融青山、绿水、寺庙于一处的“仙女”之乡。</h3> <h3></h3> <h3></h3> <h3>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不过它目前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还有了一个“东方小瑞士”的美称。</h3> <h3></h3> 郎木寺是两寺的合称。赛赤寺位于甘肃一侧,创建于1748年。寺院建筑金碧辉煌,走过小桥,可上赛赤寺的高处,远望郎木寺镇和纳摩峡谷,宛若仙境。寺院后山有一座天葬台,建议不要为了猎奇心理观看天葬。<h3></h3> 格尔底寺位于四川一侧,为四川阿坝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寺内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点中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但不是每天开放。大约三五天会开放一次,只有有佛缘的游客才能见到。<h3></h3> <h3></h3> <h3>郎木寺依山而建,僧俗共居,僧俗比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也是藏地佛教寺院的特点。</h3> <h3></h3> <h3>处在四川、甘肃交界的郎木寺,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h3> <h3></h3> <h3></h3> <h3>居住在白龙江两岸的藏民,每天都会手转经轮或绕着寺院周围的转经廊,一圈、一圈……虔诚而执著,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吉祥和幸福的感念便在这一步一拜中,在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只是方式不同而以。</h3> <h3></h3> <h3></h3> <h3>在寺院里学习的小喇嘛。孩子的纯真与稚气,流露的自然始性,可爱至极。</h3> <h3></h3> <h3></h3> <h3>白龙江将郎木寺一分为二,江北属于甘肃省碌曲县,江南属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在这里你不知不觉就会穿过省界。</h3> <h3></h3> <h3></h3> <h3>这只小鸟也是见多识广了,全然不惧围着拍照的人们,只管悠然自得的梳理羽毛。</h3> <h3></h3> <h3>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不足2米,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纳摩大峡谷,清澈甘冽,千百年来流淌不息,滋养着这片神圣的土地。</h3> <h3></h3> <h3></h3> <h3></h3> <h3>郎木寺小镇,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山色斑斓,山形嵯峨,山水相依。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还有白龙江的源头泛着波光在月夜轻歌……如果再来,一定要小住几日,随藏民转转山,转转塔,看看日出日落,看能否找到“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的意境!</h3> <h3></h3> <h3>美景永远在路上,不二的真理。出郎木寺镇,往迭部县方向。车子在山谷间盘绕穿行,驶过的高山森林、藏寨,一次次的让我惊喜,眼前突然豁然开朗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美,是不会有极限的......。</h3> <h3></h3> <h3>途中经过四川诺尔盖县甲格尔寺,创建于1486年。是诺尔盖地区的本寺,寺院初建的年代远早于盛名的拉卜楞寺。这里除我们以外没有一个游人,白龙江从山前流过,古朴的寺院与山坡上安静的藏寨,伴着白龙江,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岁月。在这里,岁月与时光依然静好!</h3> <h3></h3> <h3></h3> <h3></h3> <h3>一路上经过的藏寨都是依山傍水,村寨里都有规模不等的寺院和白塔。走进寨子静静地,很少看到人,牛羊随意溜达,小藏香猪肆意觅食。很有西藏“小江南”林芝的感觉啊!</h3> <h3></h3> <h3></h3> 又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我要求在此停车拍照,吸引我的是眼前形态特异的山石,和那一排排青稞架子。<h3></h3> <h3></h3> <h3>进入诺尔盖县的卡机岗寨,正遇晾晒青稞的场面。</h3> <h3></h3> 她们将已在高大的晾晒架子晒过的青稞,堆放在寨子中的路中央,任由穿行的车子碾压。<h3></h3> <h3></h3> 这种晒秋方式在北方也很普遍。但在原汁原味的藏区,这样的场面,还是吸引了人们纷纷停车拍照。<h3></h3> 我也是停留了一个多小时,要知道这一小时,在云雨无常的甘南高原,可能就会错过阳光和白云。<h3></h3> <h3></h3> <h3>午后,到达迭部县,没有进县城。订的酒店就在景区的沟口。</h3><h3>这次甘南行,主要就是奔着秘境扎尕那而定的。</h3><h3><br></h3> <h3></h3> <h3></h3> <h3>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约瑟夫•洛克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最终他选择了后者。</h3>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h3></h3><div> --约瑟夫.洛克</div> <h3></h3> <h3>从一百年前到今天,这里改变了多少,留存了什么,特别是近年旅游开发宣传等等。但是我并不在乎,它到底有多少噱头和名衔。我只想亲自走在这片秘境,站在当年洛可居住的小屋前,体会和感受神仙用大拇指摁开的地方是何等神秘与神圣。</h3> <h3></h3> <h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h3> <h3></h3> <h3></h3> <h3>有关扎尕那的词条百度有上千条之多,我无需描述了。自从扎尕那小有名气后,重走“洛克”路指引了许多背包客慕名而来,扎尕那到卓尼县的徒步路线已是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一。</h3> <h3></h3> <h3></h3> <h3>清晨,走进业日村,这里有条小路可通到洛克的小屋。</h3> <h3></h3> <h3>宁静的山村,深吸一口气,嗅得到泥土的芬芳,树木的清新,空气的自由。扎尕那的美,其实就如此简单,然而其实也是如此不简单。</h3> <h3></h3> <h3></h3> <h3>走在洛克的小路上,不经意间回头,远的山,近的寨;高的灰色云天,低的黄色麦田,还有忽隐忽现的山峰。你会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洛克与每一个走来扎尕那人,对话山野间。</h3> <h3></h3> <h3></h3> <h3>当年洛克住过的小屋。这残垣断墙不知是不是当年的……。但就是这个外国人,上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西部,在汉藏边缘地带生活了27年,采集了上万的珍稀动植物标本,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写下了几百万文字,在当年轰动了西方,也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h3> <h3></h3> <h3></h3> <h3></h3> <h3>“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h3><h3> --约瑟夫.洛克</h3><h3><br></h3> <h3></h3> <h3></h3> <h3>扎尕那石城,以奇特的山形而著名。然而此时此刻,由于云雾笼罩,太阳始终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扎尕那主要的山峰都未能露出真容。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这一刻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不同的扎尕那。</h3> <h3></h3> <h3></h3> <h3></h3> <h3>云雾弥漫,没有看到日出的扎尕那的圣境天堂景状,看到这样的扎尕那,已经足够。</h3> <h3></h3> <h3>当车子缓缓开离这片伊甸园,渐行渐选消失在我们的眼中,恍然之间,那恍如隔世的扎尕那梦幻之美似乎瞬间被关在了石门之内。或许,每一个到过人都希望扎尕那也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后遂无问津者”。不要因现代文明的旅游,让这最后的神话消失。</h3> <h3>从迭部到合作市,全程170多公里,我们决定先走一段扎尕那到卓尼县最早的412县道,约80公里。因为路况不好,鲜有旅游的人走。</h3> <h3></h3> <h3>不过,这段路也是时下最火的甘南徒步线路。当年,洛克为了收集动植物标本,曾徒步穿行两地。——洛克之路,也就成就了徒步爱好者们的心灵之旅。</h3> <h3>这样的碎石路行驶了二十多公里,一片较为开阔的牧场出现在前面。——扎尕那那黑卡夏季牧场,海拔4100米以上。</h3> <h3></h3> 没有看到成片的牦牛,这里只是牧场放牧点,牧马人只要把它们带到牧场就可以了。牦牛们本能的就会找到最好的草场了。<h3></h3> <h3></h3> <h3>离开扎尕那时,当地藏民告诉我们,距村子30多公里的“石城”景色非常美。我们一直走出了五十公里了,也没有看到“城”的影子。只是一路翻山越岭,景色也越来越壮美。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石城”了。</h3> <h3></h3> <h3></h3> <h3>洛克之路,一路盘山向上,灰色的大山顶部裸露,想必冬季定是白雪皑皑。</h3> <h3></h3> <h3></h3> <h3></h3> <h3>山谷森林郁郁葱葱,山底溪流潺潺,鲜花盛开。风景壮丽,凌然无比。原生态的自然感,仿佛真正的天境。</h3> <h3></h3> <h3></h3> <h3>终于到达最高的山顶,继续盘旋下行。</h3> <h3></h3> <h3>转过山头,山底竟是这样青青的牧场,清清的河边草……此刻,这段颠簸不堪的山路,早以没有了记忆。只剩眼前这片天与地,我愿做那匹小马,徜徉在这里!</h3> <h3></h3> <h3></h3> <h3></h3> <h3>走进甘南最后一站,州政府地合作市——羚城。</h3> <h3></h3> <h3>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原建筑已毁,现存建筑建于1988年。</h3> 这里依然是他们的精神领地和家园。<h3></h3> <h3></h3> <h3>甘南自驾之旅即将结束,我们用这醇香的藏餐给行程画上开心的句号。</h3> <h3>甘南的美,有一种质朴的感染力,一种深入内心的惊叹。相对于丽江、凤凰、拉萨,甘南的世界还未被过多的游客和商业化气息染指,在这里,你更容易找到藏区的本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 🗻</h3> <h3>匆忙的八天自驾,甘南辖区的七县,我们走过了夏河、玛曲、碌曲、迭部、卓尼,行程3400公里。而这只是泛甘南地区的一半。在地处甘、川、青三地交界处,浓郁的藏传文化,隐藏群山特色的羌族古村落,等着你我的再次走进甘南多彩的山川大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