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公的愿望是要登上欧洲两大著名山系,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几年前去瑞士已经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距离比利牛斯山最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一个是波城(美篇再单独介绍),另一个就是圣城卢尔德。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次无意之中的朝圣之旅。</h3> <h3>说走就走,周五晚上Anita订了酒店,周六临近中午时我们仨就上路了。翰文周末加班不能同行。高速路上车流不多,估计大部分人度假都去海边了,像我们这样往内陆走的不多吧。中间休息半个小时,三点多我们到达波城,这个以后再叙。七点多从波城开车到卢尔德,半个小时就到了。</h3> <h3>卢尔德市(Lourdes)位于法国南部接近西班牙边界的波河岸边,在朝圣期间有盛大的庆祝仪式,以及成千上万寻求奇迹的病人,使这个城市沉浸在一种精神灵魂的氛围中,让人无法无动于衷。</h3> <h3>法国人一般信仰天主教,但不是所有的信徒周末都去教堂作礼拜,尤其是年轻人。但有一个地方却是很多人都愿去的。那就是去卢尔德朝圣。据说那里的天然圣水可治疑难症,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瘫痪症。这么神奇?一定去看看,体验一下。</h3> <h3>快进入市区的时候,路边林地中看到一大片房车营地,密密麻麻的房车一辆挨着一辆,估计都是来朝圣的家庭。</h3> <h3>我们住在佛罗里达酒店,距离圣殿大教堂仅仅150米。稍事休息马上出来。眼前的卢尔德完全是一个宗教文化旅游城,街上到处是旅馆,饭馆,礼品纪念品商店,而且都有卖装圣水容器的。</h3> <h3>过了马路就来到教堂广场,中间洁白的圣母像,面向教堂⛪️。身后是十字架大街。花坛中都是圣徒们献给圣母的鲜花,所以这里每天鲜花盛开。</h3> <h3>圣母像对面是宏伟壮观的卢尔德教堂——圣母无玷始胎圣殿,俗称“上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始建于1866年到1872年。<br></h3> <h3>玫瑰圣母教堂建于1899年,俗称“下教堂”,在第二层。风格受到拜占庭建筑的影响,拥有圆顶和精美的镶嵌画。它的年代晚于岩洞和圣母无玷始胎教堂,主题是庆祝玫瑰经。</h3> <h3>教堂正面这些颜色鲜艳的圣经故事画都不是用颜料画的,而是用色彩鲜艳的各色大理石马赛克镶拼而成的,永不褪色。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h3> <h3>侧面可以看出教堂建于山洞上方的岩石顶部,似乎直接从岩石长出来。下面就是圣母显灵岩洞。</h3> <h3>岩洞是卢尔德朝圣地的核心,里面有一尊圣母像。是贝娜黛特经历圣母显圣的地方,据说这里的泉水具有治疗功能。<br></h3> <h3>圣母显灵的传说。14岁的贝娜黛特(Bernadette )体质纤弱,其父母生有九个儿女,前五个小孩都夭折了。1858年2月11日,贝娜黛特和妹妹到城外山上拾柴,在河旁的山洞中看到一位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罩女子出现,乃是圣母玛利亚显灵。</h3><div><br></div> <h3>镇上人们得知后,愈来愈多人和贝娜黛特到洞前探实,可是,每次只有她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见到圣母现身。</h3><div>到第九次的时候,圣母对她说:“你去喝泉里的水,并把自己洗干净吧。”这时,贝娜黛特只见泉水由小变大,喝完水后,身上的疾病竟然痊愈了。到后来,几百甚至上千人和贝娜黛特一起前往,饮用圣水后发现身上的疾病消失了。就这样,贝娜黛特前后见到了圣母玛利亚18次。</div><div><br></div> <h3>因此,这个小城成了天主教最大的朝圣地,每年来自150多个国家的朝圣者达500万人,尤其是对于有疾病的人来说,此地成了最重要的圣地。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也是坐轮椅来的。</h3> <h3>每年八月中旬朝圣旺季,来自世界各地朝圣的人群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我们正好赶上,参与了盛大的仪式。</h3> <h3>教堂正前方的十字架大街,中间是圣母像,右前方是卢尔德城堡要塞。</h3> <h3>卢尔德城堡要塞</h3> <h3>清澈的波河从旁边流过</h3> <h3>圣水就在教堂左侧,沿着石壁有很多一按就出水的出水口,出水口很小,按一下开关清凉的山泉水就流出一股细流,用手接着喝。</h3> <h3>还有小贩用圣女雕像形状的瓶子来装圣水到街上叫卖,0.8欧元一瓶。这个小伙子已经接了十来瓶了。看到我在给老公拍照,他笑着对我说来给我也拍一张吧。</h3> <h3>世界医学卫生组织在此成立了研究机构,长期对这里的泉水进行观察研究。 已有研究报告说,卢尔德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氢气,这种高水平的氢气可以提高人的免疫系统。也许,这就是卢尔德的泉水具有神奇疗效的原因。</h3> <h3>不计其数的人排队除喝圣水外, 都去教堂祈祷,排队去圣女洞前听神父讲经。</h3> <h3>圣女洞里面刻着五十多个人的名字,据说都是喝圣水后长年的残疾得以治愈,如有的下肢瘫痪病人喝圣水后就能站起来走路。</h3> <h3>摸一摸圣母洞的岩石,许下自己的心愿。但愿奇迹出现吧!</h3> <h3>由于最近欧洲局势不稳,恐袭事件频发,各类节日庆典都处于高度戒备之中,8月15日的圣母升天节也不例外。</h3><div>每年进入朝圣地点的入口有十来个,今年减少至三个,在入口处摆放了石墩以防止汽车撞人碾压事件再次发生。警察局也增强了警力负责当地的安保工作。朝圣地附近的街道从8日开始变为步行街,街边的垃圾箱被透明的垃圾袋取代。</div> <h3>看介绍说,每年四月到十月朝圣期间每晚九点有火把巡游,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我们十九号来的时候,正是朝圣旺季。巡游是每天的高潮,这个“梦幻般的”分享时刻云集了讲各种语言的宗教信徒及非信徒游客。</h3> <h3>巡游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h3> <h3>八点多钟,朝圣的人群就不断涌入广场。</h3> <h3>每个旅馆都备有大量轮椅,接待前来朝圣的残疾旅客。残疾人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指定地点,井然有序。</h3> <h3>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推着这些残疾信徒,慢慢朝教堂广场汇集,场面奇特而又壮观。</h3> <h3>各类神职人员也陆续到位。</h3> <h3>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热情友好的志愿服务人员。很多服务人员说西班牙语,或者会说西班牙口音的英语。估计很多朝圣者来自西班牙语国家。</h3> <h3>波河两岸已经排满了长长的朝圣队伍,没有人喧哗嬉闹,包括小孩子们都很听话,人人都很凝重虔诚的样子。</h3> <h3>九点钟,教堂大钟敲响,钟声响彻卢尔德上空。</h3> <h3>每个队伍在神职人员带领下,沿着教堂左侧出发,人们手持蜡烛火把,聆听主教为大家带来的祈祷。缓缓走向十字架大街。</h3> <h3>浩浩荡荡的轮椅大军在由服务人员推着缓缓前行。</h3> <h3>每个队伍都非常有秩序,像运动会入场式一样。还打着不同的旗帜。</h3> <h3>我们的酒店也为我们准备了蜡烛火把,所以非圣徒的我们也加入了队伍。空中飘荡着用各国语言领唱的圣母颂歌,有男生领唱,女生领唱,还有儿童领唱。到合唱部分,所有人都举起火把高声唱“Ave, Ave, Ave Maria,Ave, Ave, Ave Maria ”,甚是震撼!</h3> <h3>圣母花坛左侧是向前行进的队伍,右侧是走到十字架顶端返回来的人群。</h3> <h3>。</h3> <h3>人群走到十字架这里沿路折返,回到广场</h3> <h3>返回来的人们有序地聚在广场中央。最后聆听,祈祷。他们今天都喝了圣水,唱了圣歌,但愿圣母显灵,奇迹出现,也许他们明天就战胜病魔,走着回家了。</h3> <h3>怕散场时的拥挤,我们在快结束时提前离开了。回酒店的路上,一位残疾朋友问路,她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不知道为什么她是一个人的。玥用手机导航地图耐心地给她指路。</h3> <h3>出来后一直举着蜡烛火把,看到垃圾袋子里没有一个人丢弃火把,心想可能是这么神圣的东西,又经过了巡游,相当于开了光吧,没人舍得扔掉,于是我们也就带回来了。它就是一根长长的白色蜡烛,上部套了一个纸质罩子,防止烛火被风吹灭。</h3> <h3>第二天早上我们九点多就又出来,因为昨天来的时候教堂已经关门了,没进去。一路上,很多推轮椅的人们已经陆续往这边走了。</h3><h3>这在欧洲不多见,通常欧洲人旅游都是睡够了,喝了咖啡,吃了丰盛的早午餐就到中午了。午后出发的人很多。</h3> <h3>教堂前,一位警察看见我俩互相拍照,就主动说,我来帮你们拍合影吧,很耐心地拍了半身的,全身的,让我们看看拍得好不好,祝我们玩得开心。</h3> <h3>进入圣母圣殿,里面很肃静,牧师在诵经,巨大的管风琴发出的音乐声响彻整个大教堂,整个人便沐浴在这神圣的庄重里。</h3> <h3>然后人们排队走向教堂最前面,每10个人左右一组,跪在长凳子上,大概是等待牧师赐福吧。我也加入了这个仪式,好紧张,因为又不是圣徒,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做。</h3> <h3>牧师和他的助理走到我面前,助理手机端着一个小筐子,里面是类似掰碎了的面包的东西,他用食指和中指点在我的额头上,把一小块面包送到我的嘴边,说了什么我也听不懂,我睁开眼睛,吃了下去。</h3> <h3>拜访了三层教堂和侧面的chapple,我们便等登上了右侧的圣山。</h3> <h3>十字架之路。每隔几米便有一组群雕塑像,展现了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h3> <h3>故事从耶稣被捕,被定罪开始。熟悉圣经的朋友可以看得懂的。这些真人大小的雕像记载了耶稣从受审,背上十架,三次被十架压倒,到被钉上十字架...</h3> <h3>这位圣徒左手抚摸着受难的耶稣,身体和脸紧贴着石壁,虔诚的诵念着。</h3> <h3>为什么在这组群像前所有经过的信徒都一步一个台阶的跪拜上去,我们没看明白。</h3> <h3>从圣山上下来,看到越来越多人向教堂涌来。原来因为今天是礼拜天,上午十点半圣母广场做弥撒,圣徒们又聚集在圣殿广场,等仪式开始,主教来做弥撒。</h3> <h3>神父们也准备就为位。</h3> <h3>圣徒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广场就位,没有任何喧闹和骚乱。</h3> <h3>空中又回荡起主祭的声音,愿基督的恩宠,耶稣的恩赐与你们同在。圣徒们跟着吟诵。愿全能的天主降福你们。诗歌诵唱。。。</h3> <h3>弥撒结束后,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在教堂前合影。</h3> <h3>仪式结束后神父们列队从岩洞那边走出来。</h3> <h3>能跟主教握握手也是荣幸的!</h3> <h3>在圣殿前幸运地看到大主教从里面出来,问可不可以跟他合个影,他说当然可以。你来自哪里,我回答说我来自中国,他很诧异的说,哦?中国?谢谢你来到这里,愿上帝降福与你!</h3> <h3>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团体在圣母圣殿前合影留念。</h3> <h3>人们缓缓地,有序地离开。完全没有拥挤或者新闻里常报道的踩踏发生。虽然事后回想起来有点后怕。</h3> <h3>令人震撼的朝圣结束了,我们见证了整个过程。</h3> <h3>回家时间还早,从地图上看到距离市区不远处有个耶尔峰,就决定去登山了。(谁知这却是一次冒险,另文再叙) </h3><div>耶尔峰位于城东南,海拔951米,被称为“比利牛斯山的起始之地”。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全城,环望比利牛斯山区的美景。</div> <h3>站在山顶俯瞰圣城,怎一个美字了得!</h3> <h3>这么美的山上人游客并不多,可能来朝圣的人们目的非常明确,专一吧。</h3> <h3>比利牛斯山顶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的足迹!</h3> <h3>从山上下来,简单吃了麦当劳,玥司机喝了杯咖啡提神儿,我们回家!280公里,巡航定速130,一路开回来没歇判儿!七点一刻,太阳还老高呢,我们就到家了!小伙子给我们做大餐呢。</h3><h3><br></h3> <h3>这次非同寻常的“朝圣之旅”圆满结束!但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久久萦绕在脑海,就在我整理这些文字时,那些画面又一次次再现。。。</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