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理

飘姐姐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大理听起来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div>  初次听见这个名字,是在金老的《天龙八部》里,大理国,似乎是个遗世而独立的国度,有风流倜傥的段正淳,有段氏六脉神剑,有凌波微步和段公子。然后在《还珠格格》里萧剑说,大理家家有花,户户有水,群山环绕,四季如春。于是各种想象……直到有幸和它相遇。</div><div> 自诩花痴的我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找花!传说中的家家户户都有花呢?看了道路两旁大朵的扶桑和各色无名花,信步上关花田,我信了。在苍山的寂照庵里,我服了。我打赌天下再也找不到如此清新文艺的尼姑庵。寂寞的庵堂,多肉像开了挂,举目皆有花!没有烟雾熏染,也少有梵音绕梁,但恍惚已然在西方极乐。</div><div> 那么大理一定是惊艳四座?然而并不是。大理和丽江,就好比乌镇的东栅和西栅。大理,更像一位素颜美女。</div><div> 大理,美得真实。洱海边,有肆意的水草,有枯朽的木桩,水边连像样的景观台都没有,但正是这份纯天然的粗糙,让人更愿亲近,就像面前站着一个粗布衣裳的姑娘,不奢华不精致,却与自然大化一体,激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情怀。</div><div> 大理,美得笨拙。白族的民居仿照徽派建筑,但是只学到一半的工艺,又加上一些白族特有的元素,于是,有些突兀的造型和并不精致的手工图案便有了傻呆呆的美。崇圣寺三塔和西安的大雁塔很像,街头的小石桥和江南的石拱桥很像,就连一个乡野的湖泊也打了"西湖"的名号,让人忍俊不禁。据说,白族的文化毁在忽必烈手里,所以后来的各种艺术只能融合借鉴,在不伦不类中傻出境界。</div><div> 大理,美得悠然。慢时光,让人艳羡。苍山的"莫催"茶室,恰到好处地开在半山腰,莫催,莫催,喝杯清茶,歇歇脚再赶路。于是从容淡定,于是豁然开朗,于是释然开怀。在沙溪古镇,这种美表现到极致。这里似乎没有时间概念,或者是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赶个集可以消磨大半天的时光,下午三点,还有陆续赶集回去的老乡,让人不禁感叹:可以浪费时光是多么奢侈的生活!茶马古道上,我的那匹"板栗"就那样不疾不徐,悠然前行,哒哒的马蹄踏出小镇特有的节奏,且任性且逍遥。</div><div> 大理,美得浪漫。马尔克斯说:越文明,越孤独。我想大理是不孤独的,古朴的岁月书写着最动人的浪漫。没有苍山,洱海失了神韵,少了洱海,苍山也太寂寞。自然造化就是这么神奇,天地山川为证,日月星辰为媒,苍山和洱海似乎约定了三世三生。就这样默默无言,千万年守护,山亦多情海亦痴,苍山洱海才是大理真正的风花雪月。</div><div> 有人说丽江是一个让人发呆的地方,想来,那样的发呆总有装样的嫌疑。而大理,真实到让人不好意思矫情,所以喝风花雪月啤酒时,我没有品出故事,只品出淡淡的麦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