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江南水乡古镇西坞,在宁波市奉化区东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号称小上海。据6000多年的茗山古文化遗址,仅5一6公里,进入这里如同进入绍兴古镇,河道呈井字,四通八达。</h3> <h3>这里有客运汽轮和货运航船直通宁波,在宁波大世界码头和浩河码头,上下旅客及装卸货物。在80年代以前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时候西坞古镇是块繁华的热土。</h3> <h3>三孔的居政古石桥,古称龟经桥。始建于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己有470多年历史,后于1672年、1738年重建,1843年修葺。桥上有14对狮子、2对石象、12对石莲花灯,石质采用于本地己经有些风化,还有几个被系船缆绳损坏,但工匠们的手艺却让人惊叹,个个 栩栩如生。</h3> <h3>特征: 拱券石呈纵联分布,并列砌置,三个拱券以中孔为最高,余两孔次之。桥墩石块叠压有序,方切垂直。中孔跨度8.30米,边孔跨度5.40米,中孔高11.60米,桥长29.60米,两头宽5米,向中间逐渐减窄为3.60米。桥上两边各有桥柱16根,桥栏栏板上部有镂空莲花石雕,望柱头有狮、象等动物雕刻。中孔桥墩上部南北各饰以鳌鱼头作为水文标志。鳌鱼头下各嵌石柱一,上刻建桥、修桥的各个年代。桥的两岸引桥上建有桥亭,供行人憩息,躲避风雨,并铺有36级石阶,可逶迤而上。 </h3> <h3>南北两侧桥额上的“居敬桥”三个大字,是金陵(南京)朱之蕃所题。朱是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吏部侍郎,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清康熙、乾隆年间居敬桥又修过几次。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又加修葺。文化大革命时期,桥上部分石雕狮子遭破坏,1987年2月经奉化市政府修建。现居敬桥依然横跨于东江之上,交通发达,桥上依然人来人往,东江水质清澈,两边古树较多,为居敬桥更添了几分秀姿。</h3> <h3>西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东南西北四条河流如“井”字,把西坞围了起来。水多的地方桥也多,过去的船坞处的居敬桥是保存完好的一座桥 。 </h3> <h3> 西坞古时曾为会稽郡鄞县地,约有2000千年历史。传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四世孙周宏远在1125年“靖康之变”时客居四明,路过 西坞看到笔架山笔峰耸立,苍翠深秀,便定居于此了。后代周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西坞镇中规模最大的“庙后周”村庄。</h3> <h3><br></h3><div>古镇西坞有着丰富的古建筑,七百多年来“36个祠堂72个堂前”之说一直流传。岁月沧</div><div>桑物换星移时至今日西坞众多的古建筑虽已 大多被毁或重修但尚有不少遗存。归纳起来</div><div>保留下来的、颇有名望的古建筑主要有六类:</div><div>一是古阊门。</div> <h3>二是古祠堂。位于西坞桑园村中墙弄内有个俗称花花祠堂的老式完好祠堂这是西坞36个祠堂的唯一遗存原名自在祠堂至今已有500> 多年的历史。</h3> <h3>三是古堂前。现时西坞尚有或改建的堂前还有18座其中遗存较好的是后畈堂前。位于西坞背面居敬村后畈弄内至今有300多年历史。该 堂前有古色精雕艺术的大门楼整体建筑分前堂和后堂两进及3块石板明堂前后左右均有宽阔的大通道历来是邻近住户操办红白喜事的 最佳场所</h3><div>。</div> <h3>三是古堂前。现时西坞尚有或改建的堂前还有18座其中遗存较好的是后畈堂前。位于西坞背面居敬村后畈弄内至今有300多年历史。</h3> <h3>该堂前有古色精雕艺术的大门楼整体建筑分前堂和后堂两进及3块石板明堂前后左右均有宽阔的大通道历来是邻近住户操办红白喜事的 最佳场所</h3><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