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解淑燕

<h3>上小学的时候,从课本上就知道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沿着戈壁滩一路驱车,今天终于来到具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的嘉峪关。<br></h3> <h3>进入第一道检票门就是明征西大将军冯胜骑马的雕像。冯胜将军收付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从此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前后修建168年,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h3> <h3>沿将军雕像右行来到东闸门,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进入东闸门只是进了嘉峪关的外城,门楼额匾上书“天下雄关”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从关西门外处,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上拓印下来的。</h3> <h3>东闸门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最迟晚上7点)闭。</h3> <h3>从东闸门进入就是是碑廊,路面是倾斜的,利于泄洪,也利于出兵或滚石。</h3> <h3>城门一侧的烽火台。</h3> <h3>进入东闸门路两边种满柳树,这就是著名的左公柳,据传当年左宗棠率军征西时,看到茫茫戈壁一片荒凉,率兵载下的,因此被称作“左公柳”,后人提诗赞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h3> <h3>沿两边绿柳上行,看到的第一座楼就是建于明代的文昌阁,上书“威宣中外”、“神威远播”。曾是文人墨客读书会友、吟诗作画的场所。</h3> <h3>从文昌阁进去就是关帝庙了,关帝的信仰是遍布全国各地啊。关帝庙面积不大,只有720平方米,庙内有大殿一座,配殿两座,刀房马房里有关老爷的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不过这个关帝庙只有外边是原来的建筑,里面是后来重修过的。</h3> <h3>关帝庙的对面就是嘉峪关大戏台,是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戏台两侧一副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横批:篆正乾坤。戏台正面绘八仙图,顶面绘八卦图,侧墙彩色壁画,戏台每天有定时演出,只可惜我没赶上演出时间。</h3> <h3>俗话说“官有官道,民有民道”,进出嘉峪关城也是分官道和民道的,官道城门就叫朝宗门,含义为“效忠朝庭,忠于君主”,朝宗门楼座北向南。</h3> <h3>相比官道,民道就简陋了许多。</h3> <h3>如果你认为进了朝宗门便是入城了,那么你错了,里面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瓮城,这便是嘉峪关的东瓮城。如果入侵的官兵一旦进入朝宗门,内外城门一关,守城的士兵站在四周高高的城墙上,箭与滚石等武器一同落下,真正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正是“请君入瓮”之后被“瓮中捉鳖”,这也是瓮城的来历。😊😊</h3> <h3>只有入了光化门才算是真正进入内城了,光化门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之意。门楼上“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金光闪闪,霸气十足。站在光化楼门口有“门中楼”的感觉。</h3> <h3>在关城内左侧便是演武场,演武场上,陈列着几架大炮,旌旗列列,就跟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那种一样,走进演武场,仿佛看到士兵操练的场景,立马生出一种豪情。</h3> <h3>演武场的对过便是游击将军府,这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游击将军府分前后两院,前院正面是议事厅,左右两侧为书堂和武堂,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h3> <p>游击将军府的门前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记载着驻守嘉峪关的历代将军的名字及生平。一将功成万骨枯,载入史册的都是将领的名字,历史的长河中,谁能记得清有多少不知名的士兵被淹没在这片风沙中呢。再一次向驻守边关的将领与士兵致敬!历代人民的安居生活都离不开军人的守护!</p> <h3>看到光化门北侧城墙下方这三个深深的凹窝了吗?这就是击石燕鸣,这里面有一个悲伤的故事。相传在嘉峪关城内住着一对恩爱的燕子,一日外出觅食,回来时正赶上关闭城门,先行的雌燕飞入城内,后行的雄燕被关闭的城门撞死,雌燕悲鸣不已啼哭而死,从此墙内发出啾啾的燕鸣声,后来城内人们出关或是将士出征都会来此敲击,听到啾啾燕鸣祈祷平安归来,久之出现了深深的凹窝,这个故事也说明这座关城防护有多么严密,连只鸟儿都飞不过来。后来为了保护城墙,仿照故宫回声墙的原理,安放了这么一块大石头,供游人敲击发出啾啾燕鸣声,可是这是块什么石我没记住</h3> <p>绕过击石燕鸣开始登城楼,登城楼这条道称之为马道,因“文官不下轿,武官不下马”,故修成二十三度的斜坡通达墙顶,也方便运送兵力、武器和粮草,敌军攻城时可将磙木、雷石、滑车推下,为保护古迹也为方便游人在一侧修建了楼梯样的台阶。</p> <h3>这个张牙舞爪的武器就是磙木了,想像一下敌军入侵时,将这个家伙推下,那是怎么的鬼哭狼嚎一片啊。</h3> <h3>登上城墙,就看到光化楼。光化楼,又称东楼,楼下即为光化门,上悬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天下第一雄关”匾。</h3> <p>站在城墙上感慨万千,仿佛看见城墙下,战鼓声声旌旗列列,将士正在告别年迈的父母出征,古来征战几人还?我不知道脚下这片黄土掩埋着多少尸骨,三年前在雁门关我曾热泪盈眶,今天站在嘉峪关的城墙上我又一次次地潸然泪下,旅行的感受不全是快乐,还会有很多感伤,可我偏偏喜欢这种金戈铁马战马嘶鸣的古战场。</p> <h3>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出了柔远门便到了西瓮城。</h3> <h3>在城墙上流连了好一会儿,沿着马道下来之后,经过的第一道门就是会极门。会极门因西瓮城门刻有“会极”二字得名,出了会极门就算是出关了,而出关是需要“关照”的。由于嘉峪关地处要塞,曾是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来往的国门,因此出入嘉峪关的手续极为严格,必须有“关照”方可通行。“关照”即是指出入关塞的公文、证件,相当于现在的护照签证,想起小时候读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倒换通关文牒,也就是明朝时候的关照吧。请多多关照!</h3> <h3>看到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会极门楼后檐台上的那块砖了吗?此砖被称为定城砖,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并说如果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他的脑袋,并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发现剩下一块砖,就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验收发现后,就要拿下此砖并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易开占说神仙托梦给他,“此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众工匠为了拿到工钱也纷纷说是神仙托梦,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h3> <h3>从罗城通往关外,唯有经过嘉峪关门,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印。</h3><h3><br></h3><h3><br></h3> <h3>嘉峪关关门,也就是西城门(我们是从东门开始游览的),嘉峪关门之上,建有嘉峪关楼,门额刻有“嘉峪关”三个字,建筑风格与光化楼、柔远楼一致,三座楼同在一条中轴线上的,都使用了大量黄色,显得颇为尊贵。</h3> <h3>嘉峪关城楼两侧建有南北两座箭楼,在嘉峪关门外留个影。</h3> <p>出了嘉峪关关门,天高地远。嘉峪关城是修筑在一处凹地之中,在外边是看不到城楼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到,故有月牙城之说。来到这里我也是以为到了关城的尽头,爬上高高的戈壁,才知道别走风景,上面是一个平坦的马场,也是一个游客体验骑马和购物的场所,也就是说在外面看不到城楼,而在城门下也看不到外面的来人。所以,过去在关门之外,还有绊马坑、壕墙和护城沟,敌人要想攻进关门,首先得冲破这重重陷阱和阻碍,而想攻进城内,还得逐道攻破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六道大关口,东西两个瓮城。如此复杂又坚固的防御系统,不能不让人赞叹。</p> <h3>高高的城墙,小小的我。</h3> <h3>嘉峪关的城楼与角楼。城楼的四角建有四座角楼,只可惜我的手机照不全。</h3> <h3>嘉峪关的城墙之所以如此坚固,与其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监管体制有关,据说,当时验收墙体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士兵在一定射程内以箭射墙,若箭射入墙中,就要推倒重修而且工匠还要被砍头,若是射不进墙中,那么士兵箭法不精也要被砍头,只有箭刚刚没入墙皮(有个规定的标准)既不射入墙体,箭又能不落地,士兵与工匠才能双双保住性命。试想这样的验收标准有谁会拿自己的脑袋来修筑城墙呢?</h3> <h3>在经过西侧马道下城楼时遇到一个旅游团,听到导游在讲,脚底下的砖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块砖都有标记,如果哪一块砖出了问题,就会直接问责造砖人,我看了看脚下,果然,我还以为是岁月的磨砺导致砖的模样不一呢,又一次被这样的监管体制所震撼,包括外城墙也是如此,一般是爷爷修了儿子修,儿子修了孙子修,如果你负责修筑的城墙出了问题,即使你不在了,那么就要由你的子孙来承担,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管控体制下是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的。</h3> <h3>黑色的戈壁,内城墙与外城墙的对比。</h3> <h3>嘉峪关的外城墙。</h3> <h3>这是最早的明长城,夯土而成,窄窄的城墙,仅能容一人通过,现在看上去虽然不起眼,但在当时却有效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h3> <h3>行走在嘉峪关城内,抚摸着历经沧桑的砖墙,那耀眼的历史瞬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活着的人们却从不会忘记,嘉峪关旺季每天都会迎来上万的游客,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关城依然绽放着活力。看着游客来来往往,再想象着几百年前这里兵来将往的场面,恍惚经历了几百年,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古往今来戍边的将士在边疆吃了多少的苦,光是这风沙就令人难以忍受,更何况那远离故土的寂寞、生死未卜的征战。</h3> <h3>东闸门城外有毛主席手书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林则徐因受诬陷被革职充军,遣戍伊犁,一路颠簸,满身征尘到达嘉峪关时,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h3> <p>今天的嘉峪关之行,天空不是特别的明朗灿烂,风沙一直都是呼呼地吹,出了关门都站不稳,但这还不是天气最坏风力最大的时候,当我面对无边无际铺满黑土黄沙砾的戈壁和漫卷的大风时,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这也正嘉峪关独特的美,也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展示也无法企及的。雄关犹在,再无硝烟,这座古老的关城,正散发着勃勃生机。游嘉峪关除为其雄伟壮观所震撼,同时也惊叹古代人民的建筑技能与魄力,在这广袤无垠的戈壁上建起这万里长城,这是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做得到的壮举!回头望望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的关城,恋恋不舍地踏上下一站行程。</p>

嘉峪关

城墙

光化

城楼

瓮城

闸门

雄关

关城

城门

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