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h1> 云南境内一段的怒江大峡谷从龙陵县的老卡到贡山县的丙中洛,足足六百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一千公里,是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的两倍多。这次到了丙中洛,决心沿怒江徒步一段,好好认识一下这条大峡谷。<br> 从秋那桶徒步到丙中洛乡,徒步距离二十一公里,这一段峡谷也叫秋那桶大峡谷,沿途原始森林茂密,河流险滩景色十分壮观,是整个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部分。<br><br> 丙中洛乡以北二十一公里的秋那桶村是一个大山环绕的村寨。清晨还下着小雨,雾缠绕在山间,见不到有人,山村里显得格外安静。</h1> <h1> <br> 早晨村子里空荡荡的,该村只居住着怒族、僳僳族几十户人家。村子中央竖了十字架的那座房屋是一天主座教堂。教堂大门锁着,门前是个蓝球场。</h1> <h1><br> 秋那桶村的老余家客栈,背包客基本都住他家。 </h1> <h1><br> 沿一条蜿蜒的乡道下山,路边层层梯田,村舍沐浴在晨雾里。从这儿到山下公路岔路口要步行三公里多。</h1> <h1><br></h1><h1> 只要不下雨,路还好走。天逐渐放晴了,但愿一天都是这样。</h1> <h1><br> 山下公路是一条连接西藏和云南的路,从桥上往右走就是去往西藏的方向。前几年,这条公路从云南省贡山县的丙中洛乡起,至西藏省察隅县察瓦龙乡终,全长八十七公里,简称 “丙察公路”。后来又修通了察瓦龙乡最终到达察隅县的一段公路,公路全长约二百七十公里,所以又称 “丙察察” 公路,这样从丙中洛可以一直到察隅县去。这条路也被驴友称为第7条进入西藏的公路,是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险、风景也最优美原始的路线。“丙察察” 公路由于路况差、道路艰险,鲜有人选择从这里进藏,这也让丙察察这条路更具神秘色彩。</h1> <h1><br> 公路下这条江就是怒江,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一路沿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奔腾而下,势不可挡地流到这里。驻足朝北看,丙察公路沿江蜿蜒而行,进入那恰洛大峡谷。从这里到西藏的察瓦龙有二十三公里,沿公路往江上游走了一段,见天上乌云又逼了过来,峡谷中愈发暗了。</h1> <h1><br> 看着天空阴云密布,怕又下雨,决定不走察瓦龙乡了,本来就没做从这条路到西藏的准备,于是转身顺江而下,朝丙中洛方向走去。</h1> <h1><br> 怒江上游藏语称为 “那曲河”,从西藏流入云南境内以后,到这儿已经是怒江中游了。它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峡谷中,我站在怒江东岸一侧,身后的碧罗雪山峡谷的高差要达四千多米,对面西岸高黎贡山直插云霄高差达五千米,眼前峡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h1> <h1><br> 从遥远的印度洋来的西南暖湿气流,沿峡谷一路北上,浸润着峡谷两岸的高山,满山林木苍翠,原始森林一望无际,使这段峡谷成为是怒江峡谷中最美、最壮观的一段峡谷。</h1> <h1><br> 离开秋那桶村后还一直没见到村庄,但山坡上零星有些人家,还有一块块山地,种着玉米、荞麦。</h1> <h1><br> 一直沿江南行,见怒江波涛汹涌 ,由于江底暗礁作用,江面也连连呈现巨大的旋涡,涛声骇人。</h1> <h1><br> 沿江继续南行,见路旁电杆上贴的寻人启事。但凡喜欢户外旅行的人,切记户外运动有危险,驴友需当心!</h1> <h1><br> 前面有个边防站,两个边防军战士查了我们的证件。小战士都是北方来的,跟他们聊了几句,也许是执勤吧,他们言语不多,当把相机对向他们时,他们也婉言拒绝了。</h1> <h1><br> 赶牛的怒族美女走了过来,说了几句话,但语言不大通。</h1> <h1><br> 经过一个村子牌子上写的是“尼丹打”,也有介绍叫“尼大当”的,可能是音译不同吧,没有遇到人,就走过去了。</h1> <h1><br> 沿途为数不多的几个村里居住有藏、怒、傈傈、独龙等少数民族,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正直善良、热情好客,有着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的习惯。</h1> <h1><br> 摆着不少漂亮的石头</h1> <h1><br> 边防站住地</h1> <h1><br> 村里也有家客栈</h1> <h1><br> 当地人用这种石片盖屋顶</h1> <h1><br> 采这种石片做瓦</h1> <h1> </h1><h1> 回头远望,我们从岸边的公路走来,对岸的高黎贡山在飘渺的云中似乎忽远忽近,影影绰绰,更添几分神秘的美感。</h1> <h1><br></h1><h1> 坐在滔滔奔流的怒江边,背依着碧罗雪山,仰望着连绵起伏的高黎贡山,眼前呈现的是一幅自然画卷。</h1> <h1><br></h1><h1> 沿碧罗雪山一侧的碎石公路朝下游走去</h1> <h1><br> 到了朝红桥,这是一座吊桥。从秋那桶村走到这儿,大约用了三小时。从对岸桥头右侧的一条步行小路往怒江下游走两公里,即到雾里村了。</h1> <h1><br> 雾里村是怒江东岸的一个村庄,一条山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绕村而过汇入怒江,真是一个特有田园风味的地方。雾散尽了,一缕阳光照下,更添几分神秘的美感。</h1> <h1><br></h1><h1> 山坡上一棵棵的核桃树,一栋栋的房屋。这里石板房居多,底层关畜生,二楼以上住人家,顶层四面敞开用来堆杂物,两层之间用独木梯连接。</h1> <h1><br></h1><h1> 从桥上走过,桥左边是靠高黎贡山一侧。</h1> <h1><br></h1><h1> 与朝红桥并排的是一座旧桥,已经不能行人了。</h1> <h1><br> 过了桥继续沿江下行</h1> <h1><br></h1><h1> 路过四季桶村,这儿距离丙中洛乡政府还有九公里,仅有十几户人家,是一个以怒族人为主的村子。据说在怒江,带 “桶” 字的村子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带 “当” 的是独龙族聚居地,带 “洛” 的则是藏族聚居地,不过,现在各民族交错居住已经很平常了。</h1> <h1><br></h1><h1> 过了四季桶村不远就要到石门关了。由于两岸高山逼峙,怒江流经的这一河段成了大峡谷最为险峻的一段,河床宽度约百米,最窄处只有几十米。深谷中的怒江,水流湍急,不断冲破一座座石门、隘谷和峭壁,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此处最好地体现</h1><h1>了这段峡谷河流的性格特征。</h1> <h1><br> 百米峡谷中,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下到江边,见河滩上怪石林立,看似一堆不大的乱石,其实每个石头都硕大无比。</h1> <h1><br> 沿公路前行到了石门关。石门关是怒江从西藏流入云南遇到的第一个大峡口,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座绝壁直插江中,最窄处仅有二十余米,犹如两扇敞开的巨大石门,江水由此冲出,怒吼着一泻千里。</h1> <h1><br> 沿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嶙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在石门关两座绝壁要数怒江高黎贡山一侧的最为巍峨壮观,石壁高五百多米,约长二百五十米,与怒江水面垂直。</h1> <h1><br> 从峭壁下走过</h1> <h1><br> 过了石门关后是一条长长的坡。山谷中碧绿的麦田,一丛丛红叶,这些景色与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怒江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图。</h1> <h1><br> 继续前行就快到重丁村了,但从重丁村走回到丙中洛街上还将要一个多小时。</h1> <h1> 秋那桶徒步到丙中洛顺江走,一路慢下坡,体力消耗小。这条步行道难度不大,连玩带走需七,八个小时,只需带上干粮和饮水。</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