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具

曲辰

<h3><br /></h3><h3> 当年我们下乡接受再教育,要过三关,其中的一关是劳动关。本来我是想写我们是怎样向社员学习干农活。但是刚把题目写出来,与农活直接有关的各种农具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老乡们的话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么,在这里就先回忆我们队的各种农具吧!</h3><h3> 顺便说一句,那时,我们整个大队都没有一台拖拉 机,只有两台电动的米、面加工机,我们生产队电都没有接通。所以我们使用的各种农具都是我国的传统农具,据说这些农具自铁器时代以来,在我国农村已经延续用了近两千年!</h3><h3> 我们插队落户在皖南山区,地理位置不同,种植作物与农具也应有所不同,如果你们下乡的地方有其他特色农具,可以说来让我们见识一下啊!</h3><h3><br /></h3> <h3>  </h3><h3>1、锄头</h3><h3> 锄头是乡村主要的农具之一。我们所用的锄头有两种:</h3><h3> 第一种叫做板锄。板锄下宽上窄,用于在土质较硬的地里锄草,翻土、整理地垅等。第二种叫做铲锄。铲锄形状象一只铲子,有一弯曲的柄,用于土质松软的地,特别是沙地,比较灵巧,间苗时用起来得心应手。</h3><h3><br /></h3> <h3><br /></h3><h3>2、铁锹</h3><h3> 铁锹上宽下窄,装直柄。用于翻地,取土。在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中,挖塘、筑坝都要用铁锹。</h3><h3><br /></h3> <h3><br /></h3><h3><br /></h3><h3>3、钉耙</h3><h3> 钉耙主要用来整地,外型就不用解释了,是猪八戒的武器,哈哈。</h3><h3> </h3><h3><br /></h3> <h3><br /></h3><h3>4、铁镐</h3><h3> 铁镐两头尖,呈丁字型装在木柄上,用于翻刨坚硬的地与有石块的山地。也有一头尖另一头呈平铲状,根据地面不同情况交替使用。</h3> <h3><br /></h3><h3>5、犁</h3><h3> 犁是由耕牛拖动的翻地农具,由犁铧,木架组成。是农村重要的农具,以致于其成为农业与农民的标志之一,使牛扶犁是农民的重要农活,能否犁地是衡量是否评为全劳力的硬指标哦。</h3><h3><br /></h3> <h3><br /></h3><h3>6、耙</h3><h3> 耙是由耕牛拖动的整地工具,长方型的木框边装有一排铁的耙头,人站在耙上,驱使耕牛拖动,破碎泥块,平整田地。</h3><h3><br /></h3> <h3><br /></h3><h3>7、耖</h3><h3> 耖也由牛驱动,由可滚动的轴带动装有木块的耖头,用于水田泥浆的打匀,便于插秧。</h3><h3> </h3><h3><br /></h3> <h3><br /></h3><h3>8、耘粑</h3><h3> 耘耙是水田的锄草农具,长方型的铁框,前部为倾斜的切口,宽度小于稻稞的间距。使用时前后拖动,将水田里的杂草连根拔起推至泥浆里。</h3> <h3><br /></h3><h3>9、镰刀</h3><h3> 弯月形,刀口锋利有的呈锯齿状,用于收割水稻和小麦等作物。</h3><h3><br /></h3> <h3><br /></h3><h3>10、水车</h3><h3> 长方形框架,内置上下连续往返的翻板,由人力驱动,用于提水灌溉。</h3><h3> </h3><h3><br /></h3> <h3>  </h3><h3>11、禾桶</h3><h3> 禾桶是在田间收获时将水稻脱粒的农具,象一只方形的小船。收割的时候抬到水田里,将割好的稻捆在禾桶里敲打脱粒。</h3><h3> </h3><h3><br /></h3> <h3><br /></h3><h3>12、连枷</h3><h3> 连枷是在晒场给小麦、大麦等作物脱粒的农具,长柄的头上有一木质的轴,连接一用竹片组成的长条状的枷。使用时挥动连枷,同时进行柄的上下运动和枷的圆周运动,拍打晒干的麦捆,脱粒。</h3><h3> </h3><h3><br /></h3> <h3>  </h3><h3>13、木锨</h3><h3> 木锨也是晒场的农具。在自然风条件下,扬掀清选稻谷。</h3><h3> </h3><h3><br /></h3> <h3><br /></h3><h3>14、谷风车</h3><h3> 风扇车是木质的手摇清选稻谷的农具,外形看起来象一头牛。摇动手柄带动扇叶产生风力,搬动进口槽缓慢流入稻谷,在风力下吹走杂草碎屑清选出干净的稻谷。</h3><h3> </h3><h3><br /></h3> <h3><br /></h3><h3>15、米碓</h3><h3> 米碓是由石臼和木杵组成的舂米装置,木杵腰间榫接着一个木长柄,连接在臼旁的一个木架上。用杠杆原理,脚踏后松劲冲击的方法来给稻谷脱壳,加工成稻米</h3> <h3><br /></h3><h3>16、石磨</h3><h3> 石磨是由两块圆形的石块组成,相连的端面凿有互相交错的细槽,圆心有轴,上面的磨盘留有圆形的孔来连接木质的推竿。用它可以把各种农作物磨成粉状,可以用来磨小麦、豆浆.大米.小米,花椒.芝麻等各类的食品。</h3> <h3><br /></h3><h3>17、柴刀</h3><h3> 柴刀是砍柴的专用刀,呈弯月状装在木柄上,刀口锋利,钢火好。在皖南地区有很多的山,山上的小灌木和茅草是农民的主要燃料,需用柴刀来砍。柴刀是山民出门上山必备的工具,爬山开道要用它。有的青年还特意为柴刀配做了一个木套,用麻绳系在腰上,挂上柴刀颇有几分古代武士的威风。</h3><h3><br /></h3> <h3>18、冲担</h3><h3> 冲担是一种专门用于挑农作物或柴草的扁担,两头尖并包上铁皮,在两尖端前还有台阶式的踏脚。使用时现将一头插入捆好的柴草捆中,必要时用脚蹬踏脚,使冲担深入,然后用力举过头,将另一端插入另一柴草捆中,最后顺势担于肩上。这一系列动作,健壮的农民做起来极具美感!</h3><h3><br /></h3> <h3><br /></h3><h3>19、搭杵</h3><h3> 搭杵是挑担子的辅助农具,木质,长度略低于肩。在挑重担的时候,一是可以插入扁担下置于另一肩上,以减轻负重肩的负担;二是在稍事休息时,将搭杵支撑在扁担的中间,手扶保持平衡,让肩膀松快片刻,更重要的是减少弯腰再挑起担子的劳累。</h3><h3><br /></h3> <h3><br /></h3><h3>20、蓑衣</h3><h3> 蓑衣是用棕丝制成的雨衣,与斗笠配合起来用以避雨,同时双手还可以劳作。蓑衣在古画里屡见不鲜,细雨蒙蒙、青草池塘、老者带斗笠、着蓑衣,持竿垂钓,是常见的画面。当时社员每家都有,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十分后悔当初没能收藏一件。</h3><h3><br /></h3> <h3>  </h3><h3>21、纺车</h3><h3> 纺车将收获的棉花纺成棉线,它的外型就不用说明了,大家都知道。让我惊奇的是:那转动的小小轱辘能够把团状的棉花拉成连续不断的均匀的棉线!这是需要技巧的。我曾经仔细观察一位老大妈纺线,她看我好奇,让我试一试,结果不是纺粗了就是断线。老大妈笑着说,伢子,你们不是做这个的,毛主席叫你们来,是让你们锻炼的,将来要做大事的!</h3><h3> </h3><h3><br /></h3> <h3><br /></h3><h3>22、织机</h3><h3> 织机不是家家都有,在我们生产队只有鲍家有一台,看起来古朴凝重,在中学的课本中学过黄道婆的故事,织机好象就是她和海南岛的黎族妇女一起创造的。鲍家就在我们知青屋的旁边,经常看到鲍家姆妈织布:脚踏织机,使纬线相间上下交叉,用手将穿引棉线的梭子在交叉的纬线间左右穿梭,引入经线,然后用手拉动挡板适当推压经线,使其均匀。织出的土布看起来粗糙,但穿起十分舒适,透气,而且越洗越白,越洗越细。</h3><h3> </h3><h3> </h3><h3> </h3><h3><br /></h3> <h3>  好了,关于农具回忆的差不多了,还有扁担、箩筐、畚箕等就不再介绍了。如果要分类的话我看可以分为:整地、锄草、收获、加工、运输等类,这里就不做归纳了!在农村的时间里,这些农具伴随着我们这些知青度过了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h3><h3>(2004年 发表在老知青之家论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