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校有个约定 —— 回乡记(1)

山和水

<h3>我的母校,建水一中,创立于1917年(原名临安中学),至今已经整整地渡过了一百个春秋。</h3><h3>它建立在孔子文庙内(现已搬迁),我有幸在这个古木萧森,庄严肃穆的校园里,与同窗们度过了难忘的数个春秋。</h3> <h3>建水文庙,始建于732年前,占地面积为76000平方米。它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而造,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其建筑规模,建筑水平与保存完好的程度,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文庙。</h3><h3>据民国时期编修的《机关报纂云南通志》记载:建水文庙,是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文庙。 曾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孔庙。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正门前是一个占地20余亩的学海(泮池)。池中有个小岛,岛上的亭子被称为"思乐亭",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h3><h3>只可惜此次时间有限,未能再次踏上该岛,只能留作下次再来实现。</h3> <h3>2017年7月29日,前去同学聚会地点报到。</h3> <h3>今天在这里好激动,阔别42年后,我们又聚在一起。</h3><h3>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毎个人都坚实的走着自己人生的路,从年轻时的青涩,走到如今的成熟。容貌也从当年的如花似水,变成如今爷爷奶奶的重量级了。在这里还没有改变的也许就是未泯童心吧。</h3> <h3>组委会的同学们辛苦了。感谢你们。</h3> <h3>美女云集。</h3> <h3>我们五位,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了。</h3> <h3>与同学们共访母校故址。</h3> <h3>我们的教室,曾在先师殿的右侧,经过恢复修整,现在,除了门窗未变,里面已看不到当年上学时的模样。</h3> <h3>从当年我课桌的位置望过去,感慨万千。</h3> <h3>从这个角度望去的窗外景像,依然与当年一样。</h3> <h3>自拍一张留作纪念。</h3> <h3>在昔日的教室前合影。</h3> <h3>先师殿内,当年曾是学校的图书馆。</h3> <h3>这里曾是学校的体育馆,记得当时每逢体育课遇到下雨,我们便在殿内练习跳木马。</h3> <h3>感谢这位帅锅,使我有幸地参加了这次阔别42年的同学聚会。</h3> <h3>这棵石龙抱柱,是由一块整石雕制而成,据说在国内也属罕见。</h3> <h3>我努力了,但是仍然够不到两边。</h3> <h3>这两位帅锅,是不是有点儿"翩翩浊世佳公子"的感觉?</h3> <h3>感谢这片阳光下的荫凉,在这里又浮现出许多对往事的回想。</h3> <h3>学海真的很大。据说这里是全国诸多孔庙中最大的泮池。</h3> <h3>探望恩师,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李老师。</h3> <h3>在建水一中新校园内浸步。</h3> <h3>如今的图书馆。</h3> <h3>那棵不曾忘记的参天大树,在这里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的嬉笑声。</h3> <h3>建水一中,我的母校,能成为这里众多学子的一分子,是我一生的骄傲。</h3>